APP下载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八项攻略

2020-08-06张志先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8期
关键词:标点高考作文文体

张志先

高考作文,因分值高达60分(上海、江苏为70分),而独享“天下第一题”的美誉。作为一道开放度非常高的试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但足以牵动着众多人的神经,可谓“爱也是它,恨也是它,魂牵梦萦还是它”。

又是一年高考季,此刻高三的同学正在努力拼搏。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些策略与方法,高考作文备考也不例外。

一、审题不可出现偏差

在高考作文中,审题非常关键,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前功尽弃。对于时下常考的材料作文,我们须把握两个基本审题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二是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唯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当然,在众多观点中我们要有所取舍。

在具体写作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两点:一要细读材料,全面把握材料的核心信息及重点,因此我们在读材料时不应匆匆“扫描”,而应逐字逐句地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把握住这些关键词句,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二要借助提示语,作文中的背景材料或提示语,不仅是对作文题目做解释说明,更是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深入思考的“楔子”,因此,考生一定要好好地阅读出题者精心设计的提示语。作文审题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二、立意誤区应对策略

我们先来看高考作文立意误区主要有哪些?一是泛泛而谈,不能由表及里,由果推因;二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三是犹疑散漫,文意散漫,游离中心;四是格调低沉,情调低俗,偏激固执。

在具体写作中,我们应把握以下四点:一是方向要正确。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积极向上。立意要与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二是情感要鲜明。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三是思考要深刻。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拔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思维要创新。要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式,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独特的见解。但是,创新绝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胡编乱造,它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

三、精心选材亮点频现

在高考考场中,选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投机取巧,套用时文。有的同学心存侥幸,套用现成的故事,还有的同学直接抄袭、套用以前的高考作文及时下流行的时文,这样得分都很低;二是内容幼稚,气度狭小。有些高中生作文,叙事像小学生写的,缺乏必要的思想深度,像“司马迁爷爷”“雷锋叔叔”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三是选材雷同,了无新意。一些老掉牙的素材轮番登场:史铁生、霍金、张海迪等摇着轮椅唱着生活的歌谣;海伦·凯勒、贝多芬、邰丽华等摸着盲文、打着哑语诉说着人生的执着与永恒;司马迁遭受难以启齿的侮辱却被众多学子反复地咀嚼。这样的写作,让人乏味。

那我们如何选材打造亮点呢?一是注重概括,例证分析。写作时可以概括时文,作为写议论文的例证,但不能全文主体套用现成的故事,只在首尾加上一点扣题的话,更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二是多多思考,见解独立。一个高中生,应该对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独立见解,要坚决克服低幼化的写作倾向;三是丰富材料,做到“三备”。备思想,首先是要学好中学各门功课,各门功课的基本理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观点;其次是关心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备知识,可与备思想结合起来进行。注意阅读思想性、文化性较强的报刊,还可进行搜集、分析事例的训练。通过课外阅读每周搜集三至五个事例,列出每个事例可用来阐明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备生活,这有多种途径,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

四、文体不限并非不要文体

文体不限,其实是高考写作不限于一种文体,也就是说我们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但不是不要文体。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

文体是构思的基本依托,离开了具体文体,立意、布局、选材等均无从谈起。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叙述功底强,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段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语言优美生动,不妨写成一篇抒情的散文。只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会出色的。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增强“文体意识”,熟悉“文体规则”,积累“文体范本”,写出具有“文体感”的文章来。

五、网络用语慎用或不用

有些同学喜欢用网络用语,时不时地在作文里冒出一句,认为自己很时尚,但这其实可能是一种浮躁的心理表现。因为很多时候,流行语是深度思考的大敌,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会让人显得幼稚。比如下面两条网络用语,你能看得懂吗?

第一条,1切斗4幻j,↓b倒挖d;第二条,3Q得Orz。

第一条的意思是,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第二条的意思是感谢得五体投地,3Q=thank you,Orz=跪拜在地,O是脑袋,r是身子,z是弯曲的腿。怎么样,够难的吧!

将非正式的网络词汇用于严肃的高考之中,在专家看来,为时尚早,特别是一些怪异的网络用语。一方面,在现阶段中,网络新造词的使用频率、使用范围还没有传统书面词汇那么高。另一方面,它的存在时间没有传统书面词汇那么长,缺乏历史的积淀,也缺乏时间的考验。如果允许考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就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破坏汉语言的纯洁性,割裂汉语言几千年来形成的发展演变传统。

六、高考作文入题“六忌”

一忌陈词老套。有的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必称“在××的领导下,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头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调子老唱,这些套路老用,就成了令人生厭的陈词老套了。

二忌故弄玄虚。有些文章开头,故意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做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三忌开头突然。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让人不知所云。如写读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况下就开始“感”起来了。写材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了这个材料我有深刻的体会”,材料内容只字不提就这样写,太突然了。

四忌凭空抒情。有的文章的开头,不管与中心、主题有无关系,议论还没有展开,问题还没有说清,就“啊”“呀”不断,感慨万端。这种凭空抒情,只能叫无病呻吟。

五忌绕圈子。有的文章开头,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不着边际,空发议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绕了好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来。

六忌盲目引用。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尽量避免。特别是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如果很长,要是一开头就不加选择地大量引用,或全盘搬用,必然重点不明,主旨不清,文字不精,陷于盲目性,而且下文再谈到它,必然还会重复,所以引用应有所取舍和选择。

七、标点符号使用要规范

高考作文考点中明确规定,高考作文要“标点正确”。标点正确主要指使用标点符号规范、准确。有些标点不宜在行首使用,如句中、句末的点号;有的标点不能在一行之尾使用,如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有些标点不能兼跨两行,如省略号、破折号等。准确使用标点是要求按标点符号自身的功能使用。评分标准规定每错1个字扣1分,实际上,那些错字连篇、字迹难辨、标点错乱的作文,往往得不到原本应该得到的分数。标点切忌随手一点,句读不分或一逗到底,更不能都点成圆点。

标点符号在方格稿纸上的书写格式如下: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放在句末的右下角。这7种符号通常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因为这些符号表示语气的停顿,应该紧跟在一句话的末尾。如果一行的最后的一个格正好被文字占用了,那么这个标点就必须点标在紧靠文字的右下角。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它们的前一半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的开头。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成两段。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着重号和专名号标在字的下边。

八、行款格式有讲究

标题写在文章第一行居中位置,左右两侧尽量相等,如果有副标题要加破折号。一字一格,开头空两格提行。段落大小及数量要适中。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四五段为宜。写书信类、实用类文体,要特别注意其固定的行文格式。行文过程中要有统一的、有层次的序号。一般说,首层序号用一、二、三;第二层次序号用(一)、(二)、(三);第三层次序号用1、2、3;第四层次序号用(1)(2)(3)。

猜你喜欢

标点高考作文文体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标点兄弟的春游
缺少标点的谜语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另类文体巧谋篇
小乌龟学标点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有趣的标点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