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2020-08-06杨邦俊吴晶晶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8期
关键词:归程记叙文爷爷

杨邦俊 吴晶晶

名 | 师 | 介 | 绍

杨邦俊 / 特级教师,执教于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

吴晶晶 /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

杨邦俊老师主持的语文人本教学,2014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受到语文教学界肯定。这一教学理念非常重视写作训练,视写作为人的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把初、高中阶段应该写的作文,与学生成长的历练结合起来进行系列训练,取得较好的成效。本栏目将陆续刊发语文人本教学的高中作文训练系列,供广大师生借鉴。

训练概说

记叙就是用文字叙述,即对人物经历和事件进程进行叙写的一种表达方式。记叙需要对时间、空间和事件进行陈述,讲究叙述的顺序。高中生写作记叙文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学会合理安排记叙顺序,以求达到最佳表述效果。本期我们结合具体的训练内容来谈记叙的顺序。

方法指津

写作记叙文,确定了立意、选定并整合了素材之后,当务之急就是要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行文思路进行斟酌,设定写作的顺序,快速地把这些材料连缀成篇,写得有吸引力。何谓记叙的顺序呢?简单地讲就是写作中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现实生活里,无论是人物活动,还是事件发展,都表现出一定的时序性和延续性,写人叙事也要讲究记叙的顺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顺时而叙,把控速度

顺时而叙,就是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记叙文写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顺叙。但顺叙并不等于平铺直叙,要把内容叙述清楚,必须根据主题的要求确定详略,有的地方可能一笔带过,有的地方可能要反复述说,需要把控好叙写的速度。下面我们看一个片段:

小时候,车是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你坐在后座上晃着腿,爸爸在前面笑着踩;长大后,车是四个轮子的长途大巴,你在车内笑着挥手,隔着玻璃的是妈妈隐藏着担忧的脸;后来啊,车是没有轮子的高铁,你不知道何时会踏上它,也不知终点会不会有你熟悉的脸庞在等待。

这段文字化用余光中诗歌的体例,分别写“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三个片段,以时间为线索串联人生三个不同的时期。由于作者较好地掌控了叙述的速度,入题、转换快,只用了九个字,但对各个时期的场景描写,则选取了很多细节,具体而微。叙述有快有慢,节奏有张有弛,脉络清晰,行文流畅,娓娓道来,生动感人。

二、倒叙插叙,衔接有致

叙事文学通常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叙述故事。但鲁迅的《祝福》却先交代故事的结局,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引出对祥林嫂遭遇的回忆,继而写她以前的生活和处境。这种从事件的结局或者高潮写起,再按事件发生发展本来的顺序展开叙述的手法被称为倒叙。倒叙能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

插叙则是在叙事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主线,通过联想和回忆等方式,插入一些与中心事件相关的内容,以丰富文章内涵的写作手法。请看一篇例文:

我瘫坐在车后座上,听着轮胎和碎石子碰撞发出的声响,微闭着眼,用余光瞥着两旁往后飞驰的树影,顿感烦闷和无聊。

我本是不愿意去的:好不容易才放一次假,我太累了,我正想舒舒服服睡一觉呢!刚好天气又给力,文峰公园一年一度的樱花开得正艳,如火如荼,十天前我就和三个好友计划着,要趁这阳春三月的唯一一天假期去樱花大道上美美地拍几张合影,这是我十八年来最后一次去那里看樱花了,至少未来四年内不会有机会。新上映的《复仇者》是我在高考前唯一想去影院观看的电影……可现在计划全泡汤了!爸爸非要拉上我回老家,而且,回几十公里外的老家,俨然是每次我放假这一天的“必选科目”。这次于我,大好的周末时光就要浪费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沟里了!

愤愤然中,车已经到了。我闷着脑袋下了车,径直跨进大门。抬头一看,堂屋的圆桌上已经摆好碗筷。奶奶穿着罩衣在堂屋和厨房来回张罗,摆上好多好多我小时最喜欢的美食,我的心头平添了一些喜悦,慢慢地将先前的憋屈忘到了脑后。

初读此文,感觉主人公的一腔幽愤,有些突兀,待读完中间的插叙,自然明白其中的缘由,结尾写奶奶的美食,再起波澜。由此可见,插叙可以帮助我们展开主要事件,丰富文章的内容。

初学者要注意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倒叙叙述的是中心事件,插叙则是对主要事件的补充和说明。作为起笔的倒叙与后文的衔接要紧密,中间插叙的部分,起止也要交代清楚,以使文章自然流畅。

三、一线串珠,打通时空

如果说文章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彩线。要处理好记叙的顺序,还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线索。莫泊桑的《项链》叙述的时间范围非常广,涉及数十年的生活,但是作者巧妙地用一条项链把复杂的人事串联起来,使得文章浑然一体,一点也没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写复杂的记叙文,人物关系复杂,事件头绪纷繁,由于事件和场景的多样性,通常需要采用双线或多线的手法来写作。有一篇写《回家》的习作,设计了两条线,一明一暗,明写父母一次次离家的场景,暗写“我”的情感变化——由不舍到埋怨,到收到生活费后的欣喜,再到感触父母艰辛的心疼与懊悔,最终表达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父母归期的企盼。结尾写到:

生活裹挟着我的父母一次次奔向远方,换回了银行卡里一串串数字,也传递着对我的一份份期许。我多么希望我的家乡可以振兴,多么希望我的父母不再遠行。我相信,这一切都不会遥远,归程,就在可待的指日里。

文章头绪复杂,情感丰富,但由于作者线索处理得当,读起来一点也不纷乱。

拟题训练

一、命题设计

人总是期待着远行。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总有那么多人在路上。有人为了工作,有人为了生活,有人为了看不一样的风景,也有人纯粹是在漂泊……却少有人知道最后一站是哪里,归程在何处。

对于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请以《何处是归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合理安排记叙的顺序,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受。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800字;②取材生活,抒发真情实感;③文体特征鲜明;④结构完整。

二、写作指引

1.读懂文题,准确立意

本次训练是写一篇命题作文,文题出自李白《菩萨蛮》中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分解后有两个关键词“何处”“归程”。“归程”就是归路,“何处”是疑问词,“处”既可以从地域角度解读为“哪里”,也可以从时间上加以解释,解为“何时”,暗示本次写作可以打通时空界限,以此时此刻之人,融入彼时彼地之境。材料中还有一个外围词“远行”,既可写具体的远行,也可以生发出抽象的意义,写某种精神的到达。立意可从虚实两个方面着眼,给我们预留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2.选定素材,安排顺序

写归程,离不开写人。写何处,离不开叙事。写哪个人物,选取哪些典型事件,从何处着笔,写作前都需要通盘考虑。人物和事件确定以后,就要深入思考文章的结构。一是要确定记叙的顺序,思考从何处写起,怎样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二是要安排好文章的线索,把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巧妙地设置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

例 文 展 示

何處是归程

王晓玲(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  高一年级)

“丫头呢?咋还没放假?”电话里又传来了急切的问询。“放了放了,爷爷,我今天就来。”我在这端大喊。一声“好嘞”从听筒传来,爷爷清瘦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眼前。

爷爷是农民,一辈子扛着农具披星而出,伴月而归。但他老人家独爱一支毛笔,劳作之后喜欢挥毫泼墨,沉浸在笔墨丹青里。童年的我沉醉在爷爷灯下挥笔的情景中,常伴坐在桌旁,看爷爷铺纸展墨,沉浸在那龙飞凤舞里的世界。

10多年过去了,始终忘不了爷爷纸笔间淡淡的墨香。这份记忆,这份思念,这个归程,交织在我的脑海里。

车开到的时候,爷爷正坐在大门口,双手抱膝翘着二郎腿。他头发花白,身体清瘦,深陷的双眼牢牢盯向路口,那目光里写满了期盼,一如小时候等待爷爷荷锄而归的我。见我们到了,爷爷缓缓迎上来,双手反剪身后,松弛的眼角掩不住笑意,说一句“丫头来了”,便进屋张罗去了。

爷爷出生在读书人家,耳濡目染,从小就爱读爱写。在动荡的年代,已实属难得。毛笔是爷爷离家插队时带着的,是离家岁月里的念想。曾听奶奶说,生产队得空,爷爷蘸了墨在纸上写,蘸了水在树叶上写。后来因时代原因,爷爷留在了这片土地,成了真正的农民。

“丫头多吃点儿,下回来就过年了!”爷爷疼爱地对我说。

晚餐是归程中最重要的仪式。席间,爸妈问及近期的生活,爷爷突然点开话匣,滔滔不绝起来——“今年的高粱收成比去年好”“隔壁曹老头前几天得了小孙子”“李家的姑娘过两天要把老头子接到城里去”……

窗外,一轮弯月已经斜斜地升起,乡间的晚风吹送着丝丝寒意。不知何时,爸妈早已各自在忙,爷爷也停止了讲述,屋里恢复了一贯的静默。老屋几经改造,爷爷的写字桌早已不复存在,那些发黄的宣纸卷成松泛的卷儿,随意搁在衣柜顶上,布满了灰尘。爷爷脸上的倦意,也一年比一年浓。

第二天,我们与爷爷匆匆离别。

“爷爷再见!”我上车,挥手道别。爷爷送到门口,言语嗫嚅,双手反剪在身后,望向我们的眼神似乎又多了一丝茫然。“爹的痴呆好像又加重了,现在跟他说话一时都反应不过来……”车上,爸妈轻声对着话。我怔住了,转身回望路口,一个清瘦的身影伫立在风中,苍老而又孤独。

这样的返程我走了十多年。来去匆匆,每次总是急于前行,为着前方广阔的世界,总有太多东西要争取,总有太多重要的事待解决。虽然也曾偶尔回头,但短暂的驻足之后还是不得不继续埋头赶路。

人总有疲倦的时候啊,当某一刻我们卸下满身的行囊,想缓缓劲喘口气儿,是否会想起身后那个迎风屹立的身影?

来时有人迎,去时送我往。何处是归程?也许遍迹千万条路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家的方向才是归途啊。

人啊,千万不要迷失自己的归程。

例文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回乡探亲的短文,也是写归程的佳作。本文作者采用顺叙的手法,把一个个生活的横断面,用时间轴串连起来,错落有致,情感深沉。中间插入和补充了一些相关的社会生活,使文章具有更为深广的历史背景,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催生了一批空巢老人。现代人与他们的祖辈正在一点一点的疏离,人们忙着赶路,却迷失了自己的归程。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往的生活,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何处是归程?请拿起你的笔,表达你的看法。

猜你喜欢

归程记叙文爷爷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王旭东
落叶吟
留守媳妇
桃花潭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