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宾虹桂林山水题材作品的笔墨研究

2020-08-06钟日恒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黄宾虹笔墨

钟日恒

摘 要:黄宾虹的笔墨特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白宾虹”时期,另一个是“黑宾虹”时期,他对笔墨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黄宾虹曾经两次到过桂林进行旅行写生,并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在他的一生当中,桂林的山水对他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晚年时期他还根据记忆创作了很多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作品。然而,黄宾虹在桂林期间创作的作品和后来以桂林山水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在笔墨特征上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黄宾虹;桂林山水题材作品;笔墨

一、黄宾虹两次桂林之旅

黄宾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型画家。他不仅在绘画上有显著的成就,在绘画理论和书法、金石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成就。黄宾虹的山水画是连接古代与近现代的桥梁,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尤其在笔墨的研究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提出了“五笔七墨”的笔墨理论。黄宾虹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其一是早年学习传统阶段,其二是师造化阶段。

黄宾虹第一次来桂林期间,正是他从师法传统转向师法造化阶段,他在1928年应广西教育厅的邀请来到桂林讲学,在讲学完毕后,黄宾虹在朋友陈柱的陪同下,一起游览了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独特的地形地貌和风景名胜,深深地吸引着黄宾虹,在半个多月的游览期间,黄宾虹利用他多年在学习传统上总结的勾古画法进行写生,创作了数百幅的写生作品。黄宾虹第二次来到广西桂林是在1935年的夏天,这次是应广西教育厅的邀请到南宁进行对中等学校教师讲习班进行授课,在讲习完毕后,他和朋友陈柱重游桂林,并且创作了不少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作品。黄宾虹两次桂林之旅足以见得,桂林山水对他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使得黄宾虹能够真正从传统中走向自然,从而逐渐地摆脱古人的束缚。

二、桂林山水题材作品的笔墨特征

提到黄宾虹的笔墨,肯定离不开他提出的“五笔七墨”。为此,本文主要以黄宾虹桂林题材作品为例来论证他的笔墨特征。黄宾虹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黄宾虹先后两次到桂林旅行写生时期;一个是黄宾虹在离开桂林后,凭借对桂林山水的记忆而创作的作品时期。这两个时期的作品,在笔墨上有很大的不同。

(一)桂林写生时期的笔墨特征

黄宾虹是一位早学晚熟的画家,在第一次来桂林旅行写生时正好65岁,这时候他的笔墨还是以传统为主,属于“白宾虹”时期。而在來桂林之前,他就曾提出过“浓墨淡白兼施,干湿润之”的用墨方法,但是此时黄宾虹的作品还没有出现黑密厚重的风格特征。在桂林写生期间是黄宾虹从师法古人中转移到师法造化的重要阶段,从他的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到主要以勾古画法来表现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例如《象鼻山》、阳朔写生系列、桂粤写生系列等。阳朔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在他的《阳朔写生之二》作品中(图1),黄宾虹运用勾古画法来表现阳朔山水的精神气韵。从作品中能够看出,其用笔刚劲有力,多以中锋用笔为主,侧锋为辅,整个画面主要以简单的线条勾勒为主,很少皴擦。从中可以知道此时的黄宾虹在用笔方面是非常灵活而且丰富的,对书法用笔也是非常重视的。在用墨方面,虚实相间,浓淡干湿并用,墨法的变化虽不多,但山川的神韵表现得很到位。再如黄宾虹的写生作品《象鼻山》(大约1933年画),画面表现出漓江边上象鼻山的整体神韵,江面上还有三三两两的小舟忙碌的身影,画面的中远景是桂林山水的显著特征,从画面的整体上看笔墨会比《阳朔写生之二》的作品深入、丰富一些,用笔依然很讲究书法入画,画面的皴擦和墨法的变化依然不多。然而黄宾虹在之后的两三年间,提出了著名的“五笔七墨”理论,“五笔”指的是“平、圆、留、重、变”,“七墨”指的是“浓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焦墨法、渍墨法、宿墨法”。从黄宾虹桂林两次写生期间的作品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时期黄宾虹的作品依然是笔墨秀逸为主,皴擦和用墨的变化也比较少,对墨法的理解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

(二)离桂后创作作品的笔墨特征

黄宾虹离开桂林后以桂林山水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多指他晚年(75岁以后)的作品,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作品有《阳朔山水》《烟雨桂林》《漓江溪流》《漓江胜境》《桂林山水纪游》《桂林读书台》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黄宾虹对桂林山水有着很深的眷恋之情。经过不断的写生创作,黄宾虹对笔墨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他打破传统的束缚,大胆运用焦墨、宿墨等方式,使得作品成为“黑黑的墨团”,但是这“黑墨团中天地宽”,有着东方哲学的内涵。如黄宾虹的作品《桂林读书台》(图2),这幅作品是1954年所作,证明了他直到去世前一年依然对桂林的山水念念不忘。作品中表现的是桂林读书台的景象,画面中的桂林山水灵动而秀丽,读者细品仿佛置身于山水之中,越看越有味道,真可谓是真山真水也!其用笔刚劲有力,金石味特别强,对“五笔”的运用比前期更加娴熟,也特别讲究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在用笔上也发生了变化,从“白宾虹”时期的长线条变为短线条,整个画面中线与点、染、皴、擦完美结合。其用墨上,黄宾虹此时期对墨法的认识和理解已经相当全面,同时对“七墨法”的运用也非常成熟,尤其是对渍墨、宿墨的运用,使画面的表现更加水墨淋漓。从画面中看出,作品的墨色都比较重,体现了他晚年时期

用笔用墨都比较大胆,有黑、密、厚、重的特点。

黄宾虹在创作之时,往往都是运用层层积染的方式,先简单勾勒干擦,后用浓墨破淡墨,再运用宿墨提醒精神,使画面更加厚重有神韵,后面在画面未干之时皴擦点染,从而达到浑厚华滋的独特风格。黄宾虹对墨法非常重视,正如王伯敏在《黑墨团中天地宽:论黄宾虹晚年的变法》中所说:“黄宾虹晚年的画所以使人感到浑厚华滋,是因为在墨法上能够‘点点染染,并使‘点点中见墨趣,又使‘染染中见笔韵。”如黄宾虹以桂林为题材的山水画《漓江溪流》《桂林山水纪游》《阳朔山水》等都是他90岁后所创作的作品,这些山水画作品“往往于氤氲之中见分明,在不经意的笔墨间见生意,在渴墨干擦中出烟润”。因此,这个时期的笔墨特征明显属于“黑宾虹”时期,是黄宾虹笔墨成熟最好的诠释。

“白宾虹”和“黑宾虹”是黄宾虹不同阶段不同的风格特征,代表着他在每一个时期对笔墨的认识程度不同。黄宾虹能够晚年变法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的高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勤奋。两次桂林写生之旅,对黄宾虹后期形成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黄宾虹笔墨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

黄宾虹是现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无法跨越的一座高峰,他的艺术成就影响了整个中国山水画坛,甚至影响到全世界。黄宾虹对艺术的执着和成就可以彪炳史册,他身处20世纪的变革时期,仍然能够保持头脑的清晰和理性,在时代的漩涡中没有迷茫,而是一直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理、画法的研究,他所提出的“五笔七墨”理论对20世纪以及现当代的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从黄宾虹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作品中的笔墨变化研究可知,对笔墨的认知到理解再到掌握成熟是需要用毕生的努力去实现的。黄宾虹对待艺术事必躬亲,每天笔耕不辍,在师法古人的同时也师法造化,他对待艺术的精神一直激励和影响着当下的中国山水画学习者。

都说每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代表着那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黄宾虹的笔墨精神里面就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他的“五笔七墨”不但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理论,还给后来者提供了现成的笔墨经验,有利于现当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蓬勃发展。黄宾虹的笔墨特征是时代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长河中,给后来的山水画学习者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阎安.王伯敏美术文集[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

[2]黄宾虹.虹庐画谈[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3]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4]謝麟,孟远烘.广西美术发展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8.

[5]《黄宾虹册页全集》丛书编委会.黄宾虹册页全集3:山水写生画稿卷[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6]中国美术家协会.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7]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黄宾虹笔墨
笔墨丹青绘晚霞
一锤子凿不出一口井
黄宾虹的佳作
黄宾虹的佳作
笔墨厨神
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系列大展启幕
湖光山色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