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组织推荐绿色技术的通知》等

2020-08-05

家电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池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组织推荐绿色技术的通知》

为落实《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9〕689号)关于“制定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有关要求,加快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近日印发《关于组织推荐绿色技术的通知》。

通知明确,关于推荐范围,请各单位推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的相关技术,具体分类参见《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发改环资〔2019〕293号)。

关于推荐原则,推荐技术应具备先进性、适用性、推广价值高等特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能够反映绿色技术最新进展,对我国相关领域绿色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技术成熟可靠,知识产权明晰,达到实际应用要求,有成功实施案例,可以在有关行业或领域广泛推广;技术推广价值高,经济适用,推广潜力大,可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知要求,请各单位认真组织推荐符合条件的绿色技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技术原则上不超过5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各计划单列市、行业协会、中央企业推荐技术原则上不超过3项。组织推荐单位负责对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核,优先推荐拥有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绿色技术。各组织推荐单位在推荐过程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如发现此类情况,一经查实,取消推荐资格。

请将推荐材料文字版和电子版(电子版需刻制光盘)各2套于2020年8月15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各地区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报送。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国内需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激发消费潜力的决策部署,推动家电消费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促进家电消费等工作进行部署。

《实施方案》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主导、协同联动、典型引领、规范有序原则,聚焦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健全管理制度和支持政策,畅通家电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全链条,加快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废旧家电规范回收数量大幅提升,废旧家电交售渠道更加便利顺畅,家电更新消费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实施方案》确定了完善回收处理体系、促进家电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典型推广、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提高行业管理水平5个方面13项重点任务,针对家电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全链条,从优网络、促更新、树典型、强监管、提水平等角度,提出了加大资金支持、优化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家电安全使用引导、培育行业先进典型等相关工作举措,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促进家电更新消费,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提高对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促进家电消费更新重要意义的认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按照职责抓好政策落地落细,加强数据统计监测和信息报送,及时梳理、推广、复制好经验、好做法,着力提高工作成效。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

近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主要目标:准确把握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标准和产业格局的演进趋势,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在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LTECat1(以下简称Cat1)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5G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

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

重点任务:加快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强移动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研究;提升移动物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建立健全移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措施:制定发展路线图;开展发展水平评估;加强基础设施规划;营造有序市场环境;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新型空气过滤器 可以限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绝对是当务之急。近日,休斯顿大学、总部位于休斯顿的Medistar公司和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医学分部的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实验性的新型空气过滤器,可以帮助限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据称,该装置可以通过加热来杀死病毒。

该款过滤器结合了市面上可买到的镍泡沫,这种泡沫具有导电性和灵活性,而且它的多孔性足以让空气流过。为了提高泡沫的电阻率,从而增加电流通过时的发热量,该材料被折叠成多个隔间,并由电线连接。当施加电流时,泡沫达到约200℃的温度,这个温度足以瞬间杀死导致新型冠状病毒。事实上,在实验室测试中,该过滤器能根除99.8%的气溶胶和通过它的此类病毒。更重要的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它还能杀死99.9%的炭疽孢子。据悉,泡沫是从内部有效地加热,而不是需要一个不那么直接的外部加热器。同时,该款过滤器符合传统供暖、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的要求。

科学家们计划最初将在医院、学校和公共交通车辆等高优先级场所推广该设备。有关该技术的论文近日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Physics》杂志上。

图文来源:cnBeta.COM

原标题:科学家设计新型空气过滤器 据称可杀死COVID-19病毒;原责编:vivian

日本开发出可与智能手机配合使用的智能口罩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世界继续对抗新冠病毒大流行,口罩将继续存在。日本初创公司Donut Robotics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将无处不在的口罩变成最新的科技小工具。这款被称为c-mask的口罩并不是用来单独佩戴的。

用户需要把这个设备放在普通面罩的上面。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用户可以口述信息或拨打电话。该系统还可以将语音翻译成不同的语言,这是Donut最初为其Cinnamon机器人开发的功能。翻译功能需要订阅。

“我们多年来努力开发机器人,并已经使用该技术创造了一种产品,以应对冠状病毒如何重塑社会,”Donut Robotics首席执行官Taisuke Ono表示。另一个耐人寻味的功能是可以从手机中发出你的声音。这种数字扬声器的概念可以在教室或会议室里派上用场,因为在这些地方,你必须与你说话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Donut将很快在日本开放预订。

图文来源:cnBeta.COM

原标题:日本创企开发可与智能手机配合使用的智能口罩;原责编:vivian

中国首次自主研发全套E波段毫米波通信芯片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程知群教授团队研发的毫米波通讯系统完成测试,系统由毫米波天线、毫米波收发信机和高速基带处理电路板组成,实现了“超大数据高速率传输”,它提供了5G通信的一种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系统中使用的毫米波芯片、基带电路板,是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程知群教授领衔的杭电新型半导体器件与电路学科交叉团队自主研发,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发出的全套E波段毫米波通信芯片。

“第四代通信传输速率100 Mbps。这意味着,数据传输中会有100毫秒的延时。第五代通信,能够将数据传输时延缩短至1毫秒,传输速率为1 Gbps~10 Gbps。”程知群介绍说,目前国际上5G通信采用的频段为Sub-6和毫米波结合,分别兼顾远距离传输和区域高速回传,实现完整的数据传输通信链。团队联合中科院研发力量,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完善,针对频段71~86 GHz毫米波通信的大气窗口,自主研发的全套E波段毫米波芯片,能完全满足5G通信对传输速率的需求。

程知群团队完成毫米波通讯系统测试

目前,杭电自主研发的E波段毫米波芯片已经实现商业化,曾在华为5G毫米波移动基站样机射频芯片的商业招标击败Macom/Triquint/Gotmic等国际大厂,正式成为华为5G通信供应商之一。该芯片曾于2018年在德国电信的外场实验中,成功实现全世界首个高阶毫米波外场验证,速率达到70 GBps。

“目前国际上有中、美、欧盟的三家公司有E波段毫米波芯片出售。这项成果的应用表明,在5G通信E波段毫米波芯片领域,中国有了自主研发的可替代方案。”程知群表示。

图文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中国首次自主研发全套E波段毫米波通信芯片;原作者:江耘 黄龄亿 程振伟 郭灿天赐

新金属芯片能提高存储速度百倍

据英国《自然·物理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美国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层状二碲化钨制成了二维(2D)金属芯片,其厚度仅三个原子。在更节能的同时,储存速度提高了100倍之多,为开发下一代数据存储材料奠定了基础。

当今世界所产生的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然而我们当前的存储系统已接近大小和密度的极限,因此迫切需要相关技术革命。科学家正在研究数据的其他保存形式,包括存储在激光蚀刻的载玻片、冰冷分子、单个氢原子、全息胶片甚至DNA上。

在此项新研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德克萨斯A&M大学的研究人员尝试了另一种方法,他们研发的新系统由二碲化钨金属组成,排列成一堆超薄层,每层仅有3个原子厚。其可代替硅芯片存储数据,且比硅芯片更密集、更小、更快,也更节能。

研究人员对二碲化钨薄层结构施加微小电流,使其奇数层相对于偶数层发生稳定的偏移,并利用奇偶层的排列来存储二进制数据。数据写入后,他们再通过一种称为贝利曲率的量子特性,在不干扰排列的情况下读取数据。

团队表示,与现有的基于硅的数据存储系统相比,新系统具有巨大优势——它可以将更多的数据填充到极小的物理空间中,并且非常节能。此外,其偏移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数据写入速度可以比现有技术快100倍。

目前,团队已为该设计申请了专利。他们还在研究下一步改进的方法,例如寻找除二碲化钨之外的其他2D材料。研究人员表示,对超薄层进行非常小的调整,就会对它的功能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知识来设计新型节能设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智慧的未来存储方式。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新金属芯片能提高存储速度百倍原记者:张梦然

以色列研发可“自愈”柔性电子皮肤

以色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柔性高分子材料,它在遭受“伤害”(即刮擦、割伤或扭伤)时能够“自愈”。将其与传感器相结合,有望获得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柔性电子皮肤,未来可用于机器人、假肢和可穿戴设备上。

在霍斯山姆·哈伊克教授的指导下,穆罕默德·卡迪布博士在以色列理工大学沃尔夫逊化学工程学院成功地研发出弹性高分子材料或弹性体后,目前正在研究将先进传感器集成到弹性体的电子皮肤上。研究项目得到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部分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和《先进材料》杂志上。

以色列理工大学表示,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哺乳动物的皮肤发展成为传感平台,一方面对环境刺激具有高度敏感性,另一方面对温度、盐度、拉伸和折叠等外界作用具有极大的抵抗力。目前,人们在大力研发类似动物皮肤特性的人造电子材料和设备,相信它们在柔性机器人和人机界面等领域拥有巨大应用潜力。

以色列理工大学表示,受人体皮肤生物修复过程的启发,卡迪布决定研发与人体皮肤类似的自我修复系统,即自我修复电子皮肤。他首先研发出弹性体,其被拉伸至原长度的11倍也不会断裂。此外,弹性体具有的独特特性包括在自来水、海水或不同酸性溶液中能够自愈。这让它有望通过改造用来制作防水的柔性动态电子设备,该设备在水中遭到机械损伤时能够自我修复并防止漏电。

随后,卡迪布开始利用弹性体开发电子皮肤,将选择性感应、防水、自我监控和自我修复等多种功能融入电子皮肤。利用电子皮肤组成的传感系统能够监控环境变量,例如压力、温度和酸度。同时,该系统包含能监视系统电子部件损坏的类神经元组件,以及让受损部位加速自我修复过程的其他组件。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柔性电子皮肤可“自愈”;原记者:毛黎

研究人员利用夹层材料大幅提高导电塑料透光率

由于传统塑料的导电性能非常差,所以它们经常会被用于绝缘,这使得其成为电线和电路板等材料设备的屏蔽材料。但科学家们一直希望通过添加其他材料来改变这一局面,即赋予塑料导电性能。近日,由密歇根大学的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可用于大型触摸屏或可安装在窗户上的太阳能电池。

据悉,该团队之前已经演示了如何在塑料板上添加一层非常细的银来使其导电,然而这样做需要一些代价,即将透光率降低了约10%。而提高塑料透光性的一种方法是涂上抗反射涂层,但这些涂层通常不具有导电性能。对此,研究人员通过谨慎地将金属和多层材料混合,来解决这一问题。

该团队打造的透明导电塑料由非常细的银和塑料层组成,另外塑料层还含有少量铜,厚度只有6.5纳米。导电层夹在两种“介电”材料之间,一种是氧化铝,另一种是氧化锌。由于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让光通过,因此其透光率比只用塑料还要高,前者达到了88.4%,后者则为88.1%。

“我们开发出了一种使涂层具有高透明度、高导电性、低雾度、优异柔韧性、易于制作以及拥有跟不同表面良好相容性的方法,”该项研究的负责人、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Jay Guo表示。

接下来,该团队将探索如何将这种材料用作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体。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来源:cnBeta.COM

原标题:研究人员利用夹层材料大幅提高导电塑料透光率;原责编:teikaei

兼具液态/固态电池优点 科学家发明室温工作的全液态金属电池

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各有优缺点,不过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研团队声称找到了同时兼顾这两种电池优点的全新电池。科研团队称这是首款可以在室温环境下正常工作的全液态金属电池,而且各项性能明显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

常见液态金属电池的电极由液态金属制成,相比较固态电池的好处是不会形成枝晶(dendrites),从而破坏电池组件。而且这种电池非常容易扩大规模,只需要在更大的罐子中添加更多液体就可以了。但液态金属电池有个缺点,就是温度。为了使金属保持液态,这些电池大多需要加热到至少240℃。而做到这一点,会让电池变得笨重且更耗能。

在最新的研究中,该科研团队发现了在室温状态下能够保持液态的合金。他们确定了两种工作良好的合金,使用钠钾合金作为阳极,而使用镓铟合金作为阴极。这些电池能够在20℃的温度下保持液态,该团队称这是所有全液态金属电池的最低工作温度。

两个液态金属电极被中间的有机电解液隔开,电解液也是液态的。该团队表示,新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可以比锂离子电池快几倍,并且具有很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随着温度障碍的消除,新的液态金属电池很有可能为各种规模的电子产品供电,从小型可穿戴设备到电网规模的储能系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Yu Ding表示“这种电池可以提供固态和液态的所有优点,包括更多的能量,更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能节省能源。”

尽管如此,该种电池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由于镓的价格偏贵,所以该团队计划研究其他更常见的材料制成的合金。其中一些其他材料也有可能让电池在更低的温度下工作,更具导电性的电解质也可以帮助提高功率输出。

图文来源:cnBeta.COM

原标题:兼具液态/固态电池优点 科学家发明室温工作的全液态金属电池;原责编:study875

日本新技术让玻璃窗变身5G基站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AGC(原旭硝子)公司近日宣布,与日本通讯巨头NTTdocomo联合开发出可作为5G基站使用的玻璃天线,这种天线可以安装在大楼的玻璃窗上,并计划2020年内以城市地区为中心向全日本推广。由于5G存在信号传输距离不够远的缺点,该技术可将玻璃窗变成信号中继基站,会对5G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据AGC介绍,5G玻璃天线的开发属于全球首次。天线长20厘米,宽约80厘米,重约2公斤。可从基站向100~200米以外的距离传送5G信号。天线可以用AGC独有的施工方法安装在窗户上,为防止基站发出的信号被窗户反射,还在天线内部嵌入了特殊材料。

AGC预计这种天线的需求将会增加,因此在日本国内的玻璃工厂内新建了天线量产工厂,并已开始投产。该公司称,“可满足今后几年内5G需求的增长”。

AGC和docomo面向4G的玻璃天线已于2019年10月投入使用。此次的产品以4G用玻璃天线为基础,通过调整设计,实现了对5G高频段的支持。今后还计划面向建筑物密集地区开发能以更大角度传送信号的天线。

来源:科技部

原标题:日本新技术让玻璃窗变身5G基站

科学家开发“注水”窗户 既能供暖又能降温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在保持建筑节能方面,窗户无疑是一个挑战。考虑到这一难题,英国科学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充满水的窗户。传统的窗户有两大问题,一是大多数窗户在寒冷的天气里会让热量外泄,导致建筑物的热源更频繁地运行;二是在炎热的天气里,大量阳光透过窗户进入室内并产生热量,导致空调的使用频率上升。

拉夫堡大学建筑学讲师Matyas Gutai博士认为“注水玻璃”(WFG)窗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每扇窗户都包含水,被密封在两片玻璃之间。当阳光穿过玻璃时,会对水进行加热,从而使房间本身不至于温度过高。一旦达到足够高的温度,这些被阳光加热的水就会被抽出窗外,通过墙壁上的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其他地方的储水箱中。同时,冷却的水也被泵入WFG,以取代被泵出的水。

当室外温度下降时,储存的温水会从水箱中被抽回管道,通过墙壁辐射热量来温暖房间。另外,这些温水也可以用在楼内的水龙头中,减少了运行热水器的需要。虽然需要一些电力来回抽水,但Gutai声称,该设置比在相同条件下保持相同室温所需的加热系统和空调的能耗要低得多。根据计算机模拟,估计一栋配备WFG的建筑,比配备双玻璃窗和传统供暖系统的类似建筑的能耗要低72%。而采用三层玻璃窗的建筑的能耗则降至61%。

Gutai表示,在冬季零度以下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加一块额外的玻璃板,里面密封着一层氩气的绝缘层来防止水结冰。同时,阳光和房间里的热量也应该有助于防止水结冰。不过如果所有方法都失败了,室外温度过低,可配备自动系统将所有的水从窗户里抽出来。

此外,由于密封系统不允许氧气或微生物进入,所以玻璃上不会生长藻类。另外,与其他太阳能减热系统不同,WFG不需要百叶窗等外部遮阳板,也不需要对窗户进行着色。更重要的是,这种注水玻璃的隔音效果非常好。

玻璃会对建筑的能耗、热舒适度、声学等方面产生影响,而WFG的开发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带来更高效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同时,该项技术有利于提升居室环境质量和舒适度,甚至能够促进智能家电和智慧家居的发展。该项研究相关论文最近已发表在《能源与建筑》杂志上。

图文来源:cnBeta.COM

原标题:科学家开发“注水”窗户 既能供暖又能降温;原责编:vivian

一种无需电池即可运行的植入式生物传感器

萨里大学先进技术研究所(ATI)的团队与韩国庆熙大学合作,在《Nano Energy》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详细介绍了他们如何开发一种纳米生物医学运动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与AI系统匹配以识别人体不同身体部位的运动。这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运动传感器为植入纳米技术铺平了道路,该技术可以帮助未来的体育专业人士更好地监测其运动情况,以快速帮助使用者改善疾病问题,或帮助看护者远程监测痴呆症患者。

该技术是研究人员基于之前围绕摩擦发电纳米发电机(TENG)开展的工作而建立的,研究人员在该工作中利用TENG技术来控制人体运动并产生少量电能。结合上述两种技术意味着无需化学或有线电源就可以实现自供电传感器。

在该团队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丝茧废料开发了一种灵活的、可生物降解且持久的TENG。他们使用了一种新的酒精处理技术,即使在恶劣或潮湿的环境下,也可以提高设备的耐用性。

ATI主任Ravi Silva教授表示,研究团队的工作正在帮助ATI开发可有效利用环境能量的可穿戴、柔性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TENG新技术。在未来,该技术将促进自供电传感器和无线生物传感器性能的提升,并有助于其与人工智能系统相连。

来源:ScienceDaily, 21 May 2020;

原标题:Implantable biosensor operates without batteries

科学家发现植物酸使碳纤维不易燃烧 更容易回收利用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碳纤维复合材料可能很轻、很结实,但让它们具有抗燃性一直是个难题。不过现在,韩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植物衍生的物质既能让它们不燃烧,又能让它们更容易回收。过去,为了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抗燃性,人们将卤素添加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中。但是,由于在焚烧材料进行回收时,会产生有毒物质,因此最终在全世界范围内禁止使用。焚烧过程中,复合材料中的环氧树脂被烧掉,只留下碳纤维的碎片。

在Yong-Chae Jung博士的带领下,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的研究人员最近尝试用单宁酸来代替卤素。单宁酸是一种丰富的天然多酚,由植物产生。当添加到环氧树脂中时,该酸改善了该树脂与碳纤维的粘合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当单宁酸暴露在火焰中时就会炭化,这就在碳纤维表面形成了一个炭化层,从而使火焰中的氧气无法进入材料中。因此,这种复合材料既坚硬又耐燃。

此外,只要将材料放在处于超临界流体状态的水中,就能彻底回收利用,这意味着液体的温度和压力被保持在特定的临界水平之上。复合材料在浸泡后“数十分钟 ”内就会溶解,使99%以上的纤维和树脂都能得到回收。更重要的是,回收的树脂可以用来生产碳量子点,目前碳量子点被利用在LED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物品中。“我们创造了一种应用范围更大的复合材料,与传统的碳纤维增强塑料相比,在阻燃性、机械刚性和可回收性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Yong-Chae Jung博士说。“这些改进的性状意义重大,因为它们决定了所述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

来源:cnBeta.COM

原标题:科学家发现植物酸使碳纤维不易燃烧更容易回收利用;原责编:vivian

中消协公布20款除螨仪测评结果

近日,中消协针对20款除螨仪(器)开展比较试验发现,样品除螨效果差异大,松下、飞利浦、惠而浦、德尔玛等品牌样品除螨性评价较低。

据中消协介绍,15款样品在线上购买,5款在线下实体店购买。其中,13台除螨仪类样品价格均在千元以内,为159元~899元;7台带有除螨吸头的手持吸尘器的价格均在千元以上,为1899元~4990元。样品品牌涉及美的、小狗、戴森、德尔玛、莱克、米家、海尔、苏泊尔、松下、莱克吉米、飞利浦、惠而浦、爱丽丝、洒哇地咔等14个品牌,20款样品情况见表1所示。

20款样品均宣传具有除螨功能。13台除螨仪类样品中,均宣称具有拍打功能。有11台宣传具有紫外线杀菌功能,5台有加热功能,4台为无绳结构。7台手持吸尘器均为无绳结构,有3台宣称具有拍打功能。

检测结果显示,20款样品中,带除螨吸头的手持吸尘器类样品的除螨效果整体优于除螨仪类样品。

相同测试条件下,除螨率最高的达到96.52%,为戴森SV14DYSON V11 COMPLETE;除螨率最低的仅54.30%,为松下MC-WF350除螨仪。详见图1。

11款标称有紫外线杀菌功能的除螨仪类样品中,有2款动态(前后移动状态)除菌率偏低,分别是洒哇地咔KC202和德尔玛CM900。

中消协表示,实际使用中,除螨效果与吸力大小相关,吸力越大,除螨效果越好,基本与是否具有紫外线功能、拍打功能、加热功能没有直接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无绳样品在最大功率下运行,续航能力相差较大,最低的为7分钟,最高的为24分钟左右。在噪音方面,虽然工作噪音普遍偏高,但短时间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另外,颗粒物泄漏、紫外线泄露等测试指标均符合安全标准,20款样品均表现安全可靠。

图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中消协测评20款除螨仪:松下、飞利浦等有样品评价低;原记者:谢艺观

表1 20款样品情况

猜你喜欢

电池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把电池穿身上
穿在身上的电池
有用的电池
核废料造电池
电池取火
从电池说起
基于Simulink的光伏电池建模与仿真
废旧汽车电池变废为宝成新型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