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伐他汀对烧伤的抗炎作用及临床疗效

2020-08-05朱锋吴胜刚李华涛

浙江实用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抗炎细胞因子

朱锋,吴胜刚,李华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烧伤后皮肤免疫屏障破坏,感染风险较高,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此外,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内炎性细胞过度活化,TNF-α、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增加[1],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影响预后。他汀类药物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近年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辛伐他汀药物可通过减少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活性氧的形成发挥抗炎作用[2]。本研究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对烧伤患者的抗炎作用及临床疗效,为治疗烧伤提供新的路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本院住院的烧伤患者60例。纳入标准:(1)烧伤病因明确;(2)未采用烧伤及擦伤相关的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2)并发休克、脑外伤无法配合者;(3)应用免疫抑制剂者;(4)烧伤前伴全身器质性疾病者;(5)并发全身感染性疾病者;(6)过敏体质;(7)近 1个月内服用过降脂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对照组。予以常规烧伤治疗,包括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早期切削痂手术,营养支持,制酸护胃预防应激性溃疡,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各脏器支持治疗。(2)辛伐他汀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H20010750,20mg/片)40mg/d,口服或经胃肠道给药,治疗21天。

1.3 观察指标 (1)炎症因子。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天抽取静脉血2mL,以25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TNF-α、IL-1β水平,具体操作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包括标准品的稀释、抗体包被、加样配液、加酶标抗体、加底物液显色、加终止液、结果判读。(2)疗效评价[3]。治疗21天评估患者临床疗效。(1)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烧伤创面结痂、脱落修复,无感染,各项实验室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2)有效:自觉症状较入院时明显改善,烧伤创面较入院时有愈合,未全面结痂,实验室指标有所好转,但未恢复至正常范围。(3)无效:自觉症状较入院无改善或加重,创面未愈合,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各项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善,甚至在原有基础上诱发新的并发症。总有效=治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21天后,辛伐他汀组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抗炎作用 治疗7、14、21天,辛伐他汀组血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1天,辛伐他汀组血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烧伤后机体处于免疫紊乱的状态,不同细胞因子通过调节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及氧自由基的产生引起失控性炎症反应,虽然该过程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反应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促炎-抗炎的稳态失衡,过强的炎症反应加重了组织细胞损伤,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4]。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是烧伤后器官功能损害中重要的递质,如TNF-α、IL-1β是引起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失控性产生的关键因素。故早期抗休克的同时抗炎极其重要。

TNF-α是一种强有力的炎性细胞因子,由许多不同细胞产生,如巨噬细胞、CD4+淋巴细胞等,参与机体多种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TNF-α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能激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促使其它细胞因子如IL-1、IL-6等合成和释放,使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TNF-α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关键因子,放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反应,诱导损伤细胞的凋亡,促使炎症反应失控[5]。IL-1β也是重要的炎症介质,与TNF-α类似,在疾病的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烧伤后即时体内可产生大量的促炎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这些介质促使烧伤患者出现高代谢水平,影响创面愈合[6]。有研究显示,烧伤小鼠的血清IL-1、IL-6、MCP-1和CRP等显著升高,并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其受损的脾脏TNF-α和NF-κB表达显著增加,促使受损脾脏细胞的凋亡,而Anti-TNF-α抗体能抑制烧伤后损伤脏器的凋亡[7]。 大量研究表明,TNF-α、IL-1β等是全身炎症反应过程中的重要炎症因子,烧伤小鼠损伤引起全身细胞因子生成和脾细胞明显凋亡。辛伐他汀治疗降低了TNF-α、NF-κB在脾脏和血清中的表达,减少了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保护了脾脏免受凋亡,提高了生存率[5]。有研究结果表明,辛伐他汀对烧伤合并烟雾吸入引起的大鼠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了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减少这些物质通过细胞信号传递过程而引起的肺损伤[8]。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pg/mL)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pg/mL)

与对照组比较*P<0.05

I L-1 β治疗前 治疗后7天 治疗后1 4天 治疗后2 1天 治疗前 治疗后7天 治疗后1 4天 治疗后2 1天辛伐他汀组 3 0 9 7.3 0±1 4.0 9 9 0.4 0±8.2 1* 7 6.9 0±9.7 9* 6 5.1 7±6.5 3* 1 5 4.7 3±1 0.0 8 1 3 9.6 3±6.8 4 1 2 2.9 7±5.2 6* 1 0 7.8 0±4.5 3*对照组 3 0 9 8.4 3±1 2.1 8 9 5.0 3±7.8 7 8 4.0 7±7.9 3 7 8.5 3±7.8 2 1 5 0.4 3±1 2.7 9 1 4 1.3 7±9.0 1 1 3 3.0 8±5.6 7 1 2 6.3 3±5.5 2 T N F-α组别 n

他汀类药物除降低胆固醇作用外,还能通过减少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形成来发挥抗炎作用[9]。Maher等[10]发现,辛伐他汀通过干扰内皮细胞粘附和白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从而抑制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此外,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患者脓毒症的发生率[11]。Zhao等[12]认为辛伐他汀能减少TNF-α表达和内毒素诱导的肝损伤的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与Dai等[13]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辛伐他汀有助于烧伤患者平稳地度过急性期,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治疗烧伤有一定的疗效,与降低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抗炎细胞因子
基于miR-181/NF-κB通路的辛伐他汀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研究Δ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载辛伐他汀PCL-Gt/PCL屏障膜对兔颅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电针耳甲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IBDV感染SPF鸡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