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绘画图式语言在油画构图中的应用探索

2020-08-04王萌

ViVi美眉 2020年2期
关键词:物象国画中国画

王萌

关键词:传统绘画;油画;构图

一、中国画和油画的绘画构图形式

1. 中国画的构图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艺术,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从远古时期形象简练、技巧简单的绘画到战国帛画的构图平时,再到宋代国画的构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个时期出现了郭熙与韩拙各自的“三远”论,沈括的“以大观小”说,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取景法,这些使中国传统山水的构图有了发展,到了南宋时期进入了基本完善的境地。

在中国画的构图艺术中,S 型律动即是最基本的规范之一。这种构图形式蕴含着中国画特有的意向思维方式。物象在配置上既可以全部呈现在画面中,也可以取象于画外,不仅突破了视觉上的限制,而且也具有由竖到横大跨度的适应能力。这种构图形式可以有秩序地取舍安排物象的组合,也可以利用题款、印来完成构图的需要。比如明代董其昌的《秋兴八景》,这幅作品的S 律动可以借用画外之境,在构图中似乎上下断开,其实由于S 型的构图形式,使画面由画外又回到了画内。还有李可染的《鲁迅故乡绍兴城》,此图物象布置满而平实,但是利用了空白河水的变化,呈现出了S 型的动感,使构图由平实变得灵动,这也是一种虚置关系。

2. 油画的构图形式

油画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构图形式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西方的焦点透视在平面的画布上表现三维的立体空间感。西方绘画以光影和焦点透视为基本原理的构图形式,作为一种创造三度空间的方法,它没有空白的概念,画面空间虽然也是一种虚与实的关系,但是虚实指的是远与近,清晰与模糊。因此,画中的人与物,天空,墙壁等都是一种重叠关系,并利用重叠中的透视原理和虚实变化来表现三度空间关系的纵深感和空间感,这是西方绘画的光影和几何透视构图与中国画构图的本质区别。列举从徐悲鸿等第一代油画家开始,直至现当代画家。在现当代文化的背景下,中国油画出现最具活力的,最具前沿意义的新油画视觉图式。

二、国画油画构图的差异性

1. 绘画观念的差异性

东西方绘画构图的差异,首先体现在艺术观念上,中国绘画的艺术观,是建立在传统人文哲学基础上的意象思维方式。形式上的自由,色彩上的以墨代色,构成上的计白当黑,内容组合上的不受限制以及诗书画印结合等一系列构成中国画基本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中国画对于构图中线性形态结构的布置很有研究,从观察方法入手,分析其视觉心理,S律动,三線交叉效应等形式美,通过中国画构图的物象布置等一系列形式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美。西方的绘画理念基础为严谨的科学,这种严谨的观念造就了绘画的写实,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观念,以及创作观念。油画强调的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在绘画中,通过一系列的技法表现,描绘出真实的生活。而中国画在这一点上强调的是“意”,注重的不是技法,而是一个“写”字。把所要表达到的意思表现出来,剩下的内容需要观者根据自己的所感意境再造,这就是最大的不同。

2. 画幅的不同

画幅是艺术创造的载体。如何使用画幅形式与艺术构成相结合,也是构图形式的要素之一。中国山水画一般采用的是长卷的表现方式,运用散点透视表现画面物象,或者以大观小的方法。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不需要受制于画面的比例大小,也不受制于视域的限制,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把不同的物体,不同立足点的视点都组织在一副画面中。散点透视是国画的基本法则,中国山水画大部分画的是中国的大好河山,一幅画面就可表现千里的辽阔景象,正是运用了国画这一法则。这也是中国画特定的形式美。以其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复杂的崇山峻岭。而油画大多是在特定的尺寸上,表现某一个空间的物象,某一个特定的环境,在篇幅的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别。

3. 构图以及画面处理方式的不同

国画在背景的处理上可留白,营造出一定的空间感。这是国画特有的虚实关系。而油画在背景的处理上则是处理成虚景,表现一定的空间感受。这在大部分绘画中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画面的处理方式上,中国画在宋代的郭熙提出“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运用这些方法把不同视点的景物画到同一画面中,使人的视线在视觉感受上更加深远。对于油画的近小远大的观点,国画也有,但是他们不会固定一个视点,反而是利用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体验组织画面,抒写自己的情怀。在这一点上,油画是在一个固定点上,在画面的布局上进行创作。西方绘画是利用透视原理,在画面营造一个立体的空间,再把自己的创作物象安排在这个三维空间中,让人们去感受绘画的意境。

4. 构图中线条表现形式的不同

在国画中最基础的学习就是线描的学习,线条不仅仅是表现物体的手段,画者还会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外界的自然空间。线条的虚实结合与墨色的运用赋予了画面生动的韵味。而油画中的线条则更倾向于通过光影明暗的变化来表现画面,物象会更写实一些。对于油画的画面感可以称之为质感更强烈一些,视觉上冲击力强烈。而国画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更注重意境,或者说会更虚化一些。

三、中国画油画构图差异性的原因

中国画和油画在构图上是两种不同的体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以及所接受的思想不同。中国画家深受本民族的思想观念,传统的儒释道影响着古代的画家。而西方绘画一直接受的是开放的理念,这与中国传统的表现情感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国的画家大多是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而西方画家大多以开放以及自我追求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的内心。

其次是中国山水画创造的独特空间关系的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自然观。中国绘画在空间意识上有很多理论,比如“三远”之说。中国画在表现山水的远用的是意象的远,给人想象的空间,这也是传统绘画的一种感性的表现方式。而西方从最初的绘画就是对自然的临摹,带着一种理性的表现方式以及科学的严谨性。所以才有了透视原理,几何学原理等的运用。在空间的表现上一种三维的立体空间,有一定的层次感,视觉冲击力较强。而国画则是一种主观的认识表现。

四、国画油画的共融性

在国画和油画的共融性这一方面,林风眠则是一位践行者。他提倡打破中西方绘画的界限,他认为“其实西方艺术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是西方艺术之所长。短长相补,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正在目前,惟视吾人努力之方针耳[1]。”林风眠在畫面的构图上既强调中国画追求的意境美,又将西方绘画中的形式空间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利用中国的线和油画的面,使西方艺术形式的美感和东方的神韵相互渗透。林风眠在绘画中巧妙地把中国的散点透视运用到西方绘画中,使油画的色彩和光感,以及画面的层次感等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独有的绘画特点。

在中国油画早期发展阶段,徐悲鸿将油画的写实造型理念和技法运用在中国画中,在题材上提倡人物画的创作,在创作上,更多地将西方的写实造型方法引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将素描的理念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中。在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共融性方面,更多的画家是将中国画的写意性造型语言转化为一种适合中国的油画审美语言。例如关良、吴作人等。在强化艺术语言方面,中国的油画家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更加强调文化的整体性。我们在创作上,可以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情感意境相结合,将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与东方的情感已经相融合,在物象的表现上,在材料的运用方式上,这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点。但是借鉴讲究的是把需要的地方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生搬硬套。要追求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要追求一些绘画艺术之外的精髓,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

西方绘画强调主观的表现,强调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感,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所推崇的审美是一致的。西方绘画是以写实见长,以临摹自然为中心,但是缺少的是一种情绪上的表现。而东方的艺术则偏重于写意方面,宣泄的是自己心中的所感,但是由于形式的局限性,反而有时并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的所感,这就造成了绘画艺术的一种消遣意味。但是这两者并不矛盾。在二者的共融性上,可以从创作方法上使绘画相互借鉴。二者在表现画面上都是通过物象借物抒情,创造画面的意境。油画创作中,可以最大程度地渗入中华民族的人文气质和文化心理,把感性表现在理性的经验中。在创作主题上,综合提炼感悟,在视觉的表现上,艺术家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认知和理解,达到主客观的统一,这个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也是中国画通常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意构境,以意造型,以意生色,以意抒写。

从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来看,中西绘画在理念上的融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融合就是要取其精华,将适合中国的补充一些,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中国绘画的精神,中国绘画的意象性等都可以引进到油画中。中西绘画的构图由最初的有同有异,发展至拉开距离,至今又走向异同互存。油画创作引入中国传统的绘画图式语言,发展本土的油画创作。中西美术各有优长,但是不能同化,中西文化只有共同发展,才是艺术立身之本。

猜你喜欢

物象国画中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难忘岁月》(国画)
书画名人汇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