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和龙市土山子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靶区选择

2020-08-04郎伟民王利峰朴在均

吉林地质 2020年2期
关键词:和龙市土山含金

郎伟民,王利峰,朴在均

吉林省第六地质调查所,吉林 延吉 133001

0 引言

吉林省和龙市土山子地区隶属于和龙市龙城镇,位于吉林省和龙市正北方向,直距9 km。20世纪50年代末期吉林省区域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该区初步建立了地层层序,查明了构造轮廓及区域性岩浆活动期次。20世纪90年代末期吉林省地勘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在该地区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1世纪初期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查明了该区地层分布规律、岩浆岩谱系单位、构造格架,较客观地重塑了地质发展演化历史。

20世纪50—70年代,延边地质大队在该区域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先后发现金城洞金矿点、卧龙铅锌矿点、土山子金矿点、煤矿点、铁矿点。20世纪80年代吉林省第六地质调査所开展了卧龙湖及和龙县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出金、白钨矿等水系重砂异常多处,和合HS-2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与成矿关系密切,并发现明山坪金矿化点。2017年吉林省第六地质调查所在该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利用槽探工程发现了2条含金蚀变带和1条含金云英片岩带。

1 地质特征

吉林省和龙市土山子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Ⅰ级)、华北陆块北部陆缘造山带(Ⅱ级)、下二台—江城残留早古生代增生楔(Ⅲ级)、石嘴子—山秀岭晚古生代弧盆系陆缘增生构造带(Ⅳ级)内。

1.1 地层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以太古界南岗岩群鸡南岩组(Arj)和官地岩组(Arg)变质岩系为主,其次为少量古生界青龙村群(Pzq)、中生界及新生界。

太古界南岗岩群鸡南岩组(Arj)为一套由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细粒斜长角闪岩夹黑云变粒岩、石榴石磁铁角闪岩组成的老变质岩系,在区内大面积出露,呈北西向展布,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是含金蚀变带围岩。官地岩组(Arg)以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均质)混合岩类为主,夹数层含磁铁变粒岩、磁铁石英岩(局部成矿)、长石浅粒岩、黑云方解石片岩。

古生界青龙村群(Pzq)为由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夹方解石大理岩、硅质条带大理岩、含石墨大理岩、透辉大理岩,呈残留体零星出露。

中生界由侏罗系上统屯田营组(J3t)和白垩系下统长财组(K1c)、大砬子组(K1d)、上统龙井组(K2l)组成。侏罗系上统屯田营组(J3t)为一套陆相火山碎屑岩系,呈北西向展布。零星出露;白垩系下统长财组(K1c) 含石墨硅质条带大理岩、方解石大理岩;下统大砬子组(K1d) 主要岩性为红色砂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局部夹有石膏、底部为巨砾岩;上统龙井组(K2l)由红色砂砾岩、粉砂岩组成。

新生界新近系船底山组(N2c)玄武岩零星分布于区内甲山村一带;第四系(Qh)全新统现代沟谷堆积的冲洪积物。

1.2 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比较发育,分布广泛,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古生代晚期、中生代,侵入体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受古洞河断裂带的控制。

志留纪中酸性侵入岩沿古洞河断裂带分布,多呈岩株状产出,主要岩性为片麻状闪长岩(Sδ)、片麻状花岗岩(Sγ);早二叠世中酸性侵入岩多呈岩基、岩株状出露于矿点周边,岩性为闪长岩(P1δ)、花岗闪长岩(P1γδ);晚三叠世超基性岩体(T3Σ),多呈岩株状产出,分布在卧龙村东部一带,呈规模较小的岩脉、单斜岩盆及岩盘产出。

区内脉岩较发育。主要脉岩有闪长玢岩、花岗斑岩、辉绿岩、细晶岩、石英脉等。明显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图1)。

1.3 构造

古洞河深断裂带控制着本地区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及成矿活动,其次一级北西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褶皱带控制着太古代—中生代地层的展布方向。

古洞河深断裂带本区出露于卧龙—明山坪一线,走向300°~310°,倾向不稳定,倾角70°左右,控制志留纪、早二叠世中酸性花岗岩出露形态。

北西向断裂褶皱带表现为区域大开—和龙复式向斜北东翼的一部分,由太古界南岗岩群鸡南岩组(Arj)和官地岩组(Arg)变质岩系组成。单斜状产出,一般地层走向290°~310°,向南西倾斜,倾角20°~40°。

南北向断裂褶皱带控制和龙断陷盆地,由中生界白垩系长财组、大砬子组及龙井组组成。构成南北向向斜,倾角20°~30°,盆地边缘由南北向断裂所控制。

北东向断裂褶皱带控制八家子北东向断陷盆地,地层由中生界白垩系大砬子组和龙井组组成。

1.4 矿化蚀变特征

土山子地区见有数条含金蚀变带分布,具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蚀变特征,其内见有石英脉分布,另见含金云英片岩分布。区内已知含金蚀变带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及含微量金的碲化物等;金属硫化物质量分数0.5%~3%,在整个脉带中含量较丰富,呈细粒浸染状、星散状分布;脉石矿物有石英及蚀变矿物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高岭土等。金矿化与他形粒状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关系密切,呈正相关。围岩蚀变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化及绿泥石化等,偶见钾化。

图1 和龙市土山子区域地质简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ushanzi gold deposit in Helong City1.第四系;2.新近系船底山组;3.上白垩统龙井组;4.下白垩统大砬子组;5.下白垩统长财组;6.侏罗系上统屯田营组;7.古生界青龙村群;8.新太古界南岗岩群官地岩组;9.新太古界南岗岩群鸡南岩组;10. 晚三叠世超基性岩体;11.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12.早二叠世闪长岩;13.志留纪花岗岩;14.志留纪花岗闪长岩;15.中基性岩脉;16.闪长玢岩;17.花岗岩;18.花岗闪长岩;19.闪长岩;20.实测/推测断层;21.地质界线;22.不整合地质界线;23.片理化带;24.金矿点

2 找矿条件分析

2.1 构造条件

土山子位于古洞河深断裂带南部韧性剪切带的边缘,其主要构造为北西向,局部还有北东向构造。构造活动频繁,区内变形、断裂发育,控制了岩浆岩的侵位及后期含矿热液的活动,对蚀变、混合岩化的形成和金矿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北西向构造是区域含金石英脉的主要控矿构造,该组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由构造片理化带和断裂组成。土山子地区位于官地复向斜的北东翼,主要由太古界构成,呈北西向单斜出现,地层产状倾向210°~240°,倾角20°~50°,地层中中小型褶曲比较发育。在土山子西山呈北西向展布的破碎带、构造片岩带密集出露,产状基本上与片麻理产状一致,局部充填有石英脉及闪长玢岩脉,为多期次、多阶段叠加成矿提供了必要条件。

2.2 地层条件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南岗岩群鸡南组(Arj),为一套中、低级区域变质岩系,岩层中Au丰度值均较高,可为成矿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

2.3 岩浆岩条件

岩浆岩主要为早二叠世中性闪长岩(P1δ)及中酸性花岗闪长岩(P1γδ)类,呈岩基、小岩株状产出。脉岩有闪长玢岩脉、花岗斑岩脉、细晶岩脉、石英脉等,均呈北西向及北东向展布。岩浆岩多期次活动为金矿化体的形成提供了热源与动力。

2.4 矿化蚀变条件

区内发现规模较大含金蚀变带两处,另见数条石英脉分布,并见有含金云英片岩(1)关英福,等,吉林省和龙市土山子地区金及多金属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报告[R].吉林省第六地质调查所,2018.。

一处含金蚀变带位于土山子西山,由3条含金石英脉与矿化蚀变岩体组成,未封闭。地表控制长度600 m,宽度60~120 m。其大致走向110°,倾向南西,倾角37°~84°,局部有反倾现象。另一含金蚀变带在其北北东方向470 m处,也由3条含金石英脉与矿化蚀变岩体组成,未封闭。地表控制长度340 m,宽度20~40 m。其走向95°~120°,倾向南西,倾角60°~70°。含金蚀变带均赋存在新太古界南岗岩群鸡南组中,由石英脉及破碎蚀变岩组成。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及褐铁矿化。含金蚀变带金品位介于(0.10~5.84)×10-6之间,石英脉中普遍含伴生元素银,品位介于(2.2~42.48)×10-6之间。

区内东南部见含金云英片岩出露,呈北西向展布,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地表近长条状出露,延伸约300 m,宽10~30 m。岩石中普遍含金,金品位介于(0.05~0.40)×10-6之间,怀疑该云英片岩带为韧性剪切带的产物。

参考比邻已知金城洞金矿床特征,土山子地区出露的含金蚀变带矿化蚀变特征与金城洞已知金矿床矿化蚀变特征极其相似。

2.5 地球物理条件

土山子位于和龙市以北,其区域航磁异常整体上呈北西走向,由两个宽大北西走向正磁场区之间夹杂负磁场区组成(2)松权衡,等,吉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R].吉林省地质调查院,2013.,与区域上古洞河深大断裂相吻合,表现为北西向断续出露的晚古生代以来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重力场值的区域差异特征同样反映该区处于超岩石圈断裂的影响,岩石变形构造发育明显与之相佐证,如深成侵入岩体变形、太古界南岗岩群褶皱变形、韧性剪切变形等。

2.6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2.6.1 1∶5万水系重砂异常

区域内1∶5万水系重砂测量圈定出金异常7处,白钨矿异常1处。土山子地区位于水系重砂金1号异常区内,异常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分布,面积3.5 km2。异常内采集23个样品,其中20个样品含金,一般含金1~2粒/30 kg,大于5粒/30 kg的样品有5个,最高为93粒/30 kg。金呈金黄色,磨圆度较差,呈不规则状者居多,粒度大者0.1~0.4 mm。异常区内有已知的土山子金矿点和明山坪金矿点。

2.6.2 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

土山子地区位于和龙县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合HS-2异常内。异常由Au、Ag、Cu、Pb组成,异常元素套和较好,Au、Cu具中外带,与已知土山子金矿点吻合。另外土山子地区以金元素为主的Ht2、Ht3、Ht4、Ht6号土壤金多金属综合异常呈不规则椭圆分布,与已知含金蚀变带、含金云英片岩及石英脉套和较好,因此土壤异常是该地区找矿的重要标志。

3 找矿预测靶区选择

3.1 预测靶区 Ⅰ

该预测区位于吉林省著名的Ⅴ-26夹皮沟—金城洞Au-Fe-Ag-Cu-Pb-Zn-Ni-Sb成矿带(Ⅴ)东部,金城洞金矿北东东80°方向直距13 km处,面积约6.4 km2,呈北东东向展布,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图2)。

图2 和龙市土山子地区找矿靶区预测图Fig.2 Prediction map of prospecting target area in Tushanzi area, Helong City1.第四系;2.上白垩统龙井组;3.下白垩统大砬子组;4.下白垩统长财组;5.侏罗系上统屯田营组;6.古生界青龙村群;7.新太古界南岗岩群官地岩组;8.新太古界南岗岩群鸡南岩组;9.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10.早二叠世闪长岩;11.志留纪花岗岩;12.志留纪花岗闪长岩;13.片理化带;14. 1∶5万水系重砂金异常及编号;15. 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及编号;16. 1∶1万土壤测量异常;17. 1∶1万激电中梯异常;18.金矿点;19.含金蚀变带

预测区重力场值的区域差异特征反映了超岩石圈深大断裂的存在,即桦甸—夹皮沟—和龙超岩石圈断裂。该断裂由多个次级断裂组成,呈现梯度密集分布的特征。预测区处于1∶5万水系沉积物和合HS-2号异常北东段,包含1∶5万水系重砂金3、金8号异常,区内金8号异常与明山坪金矿化点吻合,由含金蚀变破碎带组成。综上所述,明山坪金矿化点分布在北西向岩浆岩中,比邻白垩纪沉积岩,受北西向构造控制,与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和水系重砂异常关系密切。

3.2 预测靶区Ⅱ

通过参考20世纪80年代地质资料并结合2018年在该预测区完成的1∶1万地质草测、1∶1万土壤测量、1∶1万激电中梯测量以及地表槽探工作。预测区内发现2条破碎蚀变岩带,含金蚀变带赋存在太古界南岗岩群鸡南组地层中,由石英脉及破碎蚀变岩组成。金品位介于(0.10~5.84)×10-6之间,石英脉中普遍含伴生元素银,其品位介于(2.2~42.48)×10-6之间,金与银含量成正比。区内含金云英片岩呈北西向展布,宽10~30 m,长约300 m。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为主,其地质特征与金城洞金矿高度相似。预测区见1∶1万土壤金异常、1∶1万激电中梯异常,结合其它找矿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和研究,缩小靶区,进行深部找矿,在该预测区有望找到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或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

4 结论

(1)预测区内含金蚀变带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出露于太古界老变质岩系中,与石英脉关系密切。

(2)参考区内金城洞金矿及区域成矿带上后底洞金矿、海沟金矿、旭阳金矿点等矿床成因,预测该区是寻找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或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的首选地段。

猜你喜欢

和龙市土山含金
降低铂钯精矿含金的生产实践
2020吉林·和龙龙门湖冰钓系列赛首场赛成功举办
山东某含金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故乡的土山
牡丹江地区侏罗纪砾岩型金矿特征浅析
中国东部含金矽卡岩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交织
和龙市农广校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工作
徐州土山汉墓公众考古纪实
省州农广校到和龙市农广校进行年终考核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