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零售形态下农户生鲜农产品的物流系统构架

2020-08-04敏,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零售

李 敏, 刘 云

(1.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14; 2.空军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13800)

新零售形态是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互联网技术的介入是新零售形态的核心。2018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为1.91万亿元, 其中,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为1 950亿元,占比达10.2%,较2017年(1 418亿元)和2016年(914亿元)分别增长38%和113%[1]。由此可见,生鲜农产品市场的新零售趋势明显。为农户在新型零售模式下经营生鲜农产品提供物流系统建设思路,笔者等对新零售形态下生鲜农产品供需特性、农户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常见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对新零售形态下农户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架构进行构思,以期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1 新零售形态下生鲜农产品供需特性

1.1 不同群体消费者对生鲜消费的意愿

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228万元[2],80后、90后消费群体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更侧重于借助互联网来完成购买行为。根据《中国生鲜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该群体的占比达61%(图1),成为新零售形态的主力军;在消费能力上则以中等收入人群为主,占总收入人群的48.41%(图2)。同时《2019年线上生鲜消费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订单量和商户数增速上,三线、四线城市分别为一线城市的1.4倍和1.49倍。说明,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开始在线上选购生鲜商品。餐饮移动平台“饿了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其生鲜频道上, 2018年中老年用户增长速度超过500%,说明中老年群体对线上买菜的接受度大幅提高。

1.2 品质和健康成为生鲜农产品消费的关注重点

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和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品质的优劣。传统商业过程中的小农化经营模式会导致生鲜农产品质量的不稳定,过长的销售渠道也会导致生鲜农产品品质发生变化,客户端拒绝接受低品质产品是导致电商过程中单一农产品销售额不高的原因。

1.3 生鲜农产品销售方式呈品类差异

在食品生鲜领域,由于产品的自然属性不同,造成消费者在选择线上或线下消费模式时存在明显的品类差异,对于标准化程度高、无需挑选、便于囤货、携带不便的商品大多会选择线上购买;而对于高频次、非标准化的产品则会在线下购买。水果是生鲜农产品在新型零售形态下的主要品类,易存放类蔬菜的销售有明显增长。

1.4 消费者需求与供应批量规模化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消费者在线选择生鲜产品时由于消费意识的转变,已从传统的只注重价格变为关注产品新鲜度、产品品种、口味等要素,消费者需要买的是少而精的产品,希望实现少批量多频次购买[3]。而从农户角度看,为降低物流成本则希望销售的产品能够大批量、少频次销售,两者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为迁就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农户采用小批量多频次发货模式也会使物流成本上涨。

1.5 生鲜农产的市场价格混乱

生鲜农产品价格标准不透明,以次充好,品质良莠不齐,此现象归根结底是行业无序发展的结果。线上销售,长距离配送,使买卖双方的沟通出现障碍,农户作为非专业销售人员很难处理各种销售过程中的繁杂事务。消费者对产品的评判靠个人经验,标准不一,缺乏维权依据。且农产品由于采摘时间不同,口感差异较大,为抢单或清库,过早采摘或新旧果混销现象严重,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的恶性竞争状态。

2 新零售形态下农户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2.1 物流成本在生鲜线上销售成本结构中占比大

生鲜农产品保质期短,在物流过程中特别强调其时效性。很多农户在线上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都是小单零散发货,由于各个订单量小且分散,只能借助第三方快递企业完成物流环节,与快递企业间仅是单纯的随机雇佣关系,对运送时间和运送方式的监控性均很弱。农户受教育程度影响,自身缺乏专业物流知识,物流方式选择随意,导致非专业的生鲜配送货损率很高,物流成本占比大,线上产品几乎无价格优势[4]。

2.2 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时效是影响购买实现的重点

在新零售形态下,制约消费者购买实现的最主要因素是配送速度不确定。供应方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将货物送达,过长的配送时间导致货物品质发生变化,不确定的配送时间又导致消费粘性下降。另从成本角度看,生鲜货品的长距离输送必须依靠规模效应来化解成本,因此配送半径的选择必须是短距离的。

2.3 冷链建设的非系统化规划是制约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冷链物流是生鲜农产品降低货损、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方式,但我国的冷链建设长期以来缺乏大生态系统的规划理念支持,特别是在公共冷链方面[5]。国内比较成熟的自建冷链网基本集中在大的电商平台,由其自主开发,零散农户很难接触到。零散农户由于规模限制没有足够的资金自建冷链,而公共冷链的建设没有形成系统化、普及化,缺乏全局规划,既存在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又存在农户没被覆盖,享受不到快捷、专业的冷链服务的现象,因而,农户选择生鲜农产品的冷链化程度很低。

2.4 生鲜农产品现阶段的流通加工程度过低,产品附加价值不高

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要经过各个物流环节,致使农产品运输不易、保鲜不易。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损耗率高达25%~30%,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40%左右,其中鲜活农产品及果蔬产品占60%以上,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都控制在10%左右。另外,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率仅55%,果品加工率仅10%,肉类加工率仅17%[4],远低于国际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产后加工水平,将难以运输或保鲜时间短或价值不高的产品加工处理,有助于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3 新零售形态下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常见模式

3.1 农户自主经营

农户自主经营物流模式是传统零售形态的延伸,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农户根据自身经营规模,自备运输工具,自行组织人员将农产品从生产地运往直销点[6]。由于物流过程中的仓储配送环节都是由经营主体自行进行的,对经营体的自身实力和规模要求较高,经营体自身需要承担较大经营风险,要求经营体自身要有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因此,该模式不适用于广大零散农户。

3.2 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物流行为

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物流行为的模式是目前生鲜农产品最常采用的物流方式,是通过我国快速发展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体系将产品配送至用户手中。但我国的农户由于多是散户经营,没有形成批量化,无法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再加上使用成本过高,农户们往往会借助第三方快递企业来完成投寄。我国第三方快递企业大多以普货配送为主营业务,不具备专业的冷链配送能力,导致原本需要冷链运送的货物采用普通物流方式,因而货损增大,物流监控性降低。

3.3 企业直采自配

企业直采自配物流模式往往由大的电商企业直接到产品供应地采购,再运用自身电商平台优势将产品转销给消费者[7]。此方式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环节的操作由销售商负责,减少了农户的物流压力和物流风险,但是要让销售商直接对接多个零散农户,产品的品质和销售衔接过程难度会加大,需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合理的合作方式,且农户在整个销售过程中是被动经营方,缺乏话语权,不利于稳定农户生产信心。

4 新零售形态下农户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架

4.1 农户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架

4.1.1 构架原则 根据上述分析发现,新零售形态下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的参与使销售区域扩大,市场活跃度更高。保证产品品质的标准化、加快产品流动的时效性、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成为新零售形态下农产品物流模式要解决的三大问题[6]。因此,在设计以农户为主导的新型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时,首先,应保证配送流程以短链为主,在城市周边建立卫星配送区域。生鲜农产品对时效性要求高,线上订单的接单范围广,小件零散发货会拉高物流成本,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8]。可先根据消费者行为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将产品整合后提前规模化运输至目的地附近,再依据具体订单对产品就近调拨,开展终端配送。其次,物流端点应基地化,从而保证物流信息传递流畅。前端建立产业基地,终端建立配送基地,保证产品输出的规模化,有利于建立统一的质量执行标准,实现基地内基础设施共享,为产品溯源体系建立和品牌设立奠定基础。最后,要有流畅的信息传递通道,稳定的系统运行机制来保障系统的工作成效。这一点只有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物流企业才能提高,需要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还要明确物流企业并非以雇佣者身份参与系统,而是以合作者身份参与系统建设,促使其主动优化系统运行机制,从整个物流体系上降低产品流通成本。

4.1.2 合作社的成立及其主要任务 从图3可见新零售形态下农户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架构,在构思的新系统中,需集中发散的农户,成立农户联盟,即农业合作社。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很多地区都成立了合作社,但合作社的作用仅限于在农产品出现滞销时为会员提供信息发布工作,所有与销售和物流相关的业务仍由农户自行解决,农户参会积极性不高,合作社作用不大[9]。因此,在新模式中所建立的合作社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的任务是按一定标准将农户手中的零散物资汇集,集中对收集的物资开展分级定标、加工、储存、集中发货等业务活动。

4.1.3 在田间设立周边仓 周边仓的作用在于开展物流前端储存,将收集到一起的生鲜农产品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为后续物流活动做准备。另外周边仓是保证生鲜农产品鲜度的第一步,是冷链的最前端,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支持,通过建立周边仓整合周边物资资源,实现专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物流前端业务的秩序化、规范化开展。

4.1.4 设置前置仓 在终端要实现短链配送,可以设置前置仓,前置仓是终端配送基地。末端以前置仓为中心建立短链配送体系,设置终端卫星配送点,卫星配送点可借助社区便利店和区域商超。在传统业务流程中,商超和便利店的身份是生鲜农产品的终端销售点,但在新模式中可成为终端物资暂存点和取货点,身份从商店转变为仓店,现有店面可减少设置配送点的支出,社区化缩短了终端配送距离,实现分级配送[10]。

4.1.5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新零售形态的最大特点是对信息系统及共享数据的运用,在构思的新系统中为保证物资传递的精准性和时效性,降低物流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需建立4个信息共享平台辅助工作,即3PL招标信息平台、物资调拨信息平台、终端配送信息平台及网络销售平台。其中网络销售平台为公共平台,完成物资的商流传递,产生的平台信息提供给其他3个平台进行数据分析。

4.2 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中信息平台的解释

4.2.1 3PL招标信息平台 3PL招标信息平台的使用是为了在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建立一种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也可通过该平台将不同服务性质的物流服务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链。合作社将农户的小件单发物流模式转变成大批量集中运送模式,可为与3PL供应商合作奠定基础,通过3PL招标平台,合作社可选择更适合于自身产品的物流服务商,有助于相互间建立长效合法的3PL合作关系。

4.2.2 物资调拨信息平台 该平台中,3PL提供商根据网络销售平台中的货物销售数据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物资进行售前区域间物流调拨,使部分货物提前进入目标区域前置仓,借助于前置仓消减配送时效带来的压力,提前调拨,部分物资在售前阶段就可进入在途运输,在途库存也可降低前置仓的储存压力,降低物流成本。

4.2.3 终端配送信息 该平台是为最终的用户配送服务的。根据网络销售平台的具体订单要求将物资由前置仓就近配送至社区便利店或附近商超,前置仓的功能可由商超企业自身的区域配送中心来承担。终端用户可根据自身要求选择就近到社区便利店(附近商超)自取或由社区便利店(附近商超)完成最终配送。此设计优势在于既充分利用便利店和商超的存储能力,又可实现利用商超和便利店完成小范围配送的目的。此小范围配送可为用户提供定时配送或随时配送等高端物流服务,提高配送服务质量。

5 结语

鲜度、产品规格、品种是评判生鲜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对生鲜农产品的种植应采取政府规划、农户执行、行业协会引导、物流保障的发展思路,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是其重要的环节[11]。此外,为降低农户所承担的物流风险,针对不同特性的生鲜农产品,应根据其易腐程度或养护难度设立不同的产销范围,同时还应加大流通加工在物流环节中的比重,通过加工处理降低生鲜农产品物流业务难度,节约物流成本。新零售形态下销售方式的变化为生鲜农产品市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只有选择合适的方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市场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零售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生鲜灯的奥秘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新零售咖啡”前景几何?
美妆零售新玩法! 化妆品市场现新零售模式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