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沙河粉的引路人

2020-08-03蒋秋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磨浆技艺广州

图分类号:TU36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 2 (2020) 15-0095-02

区又生,1964年出生于广东开平,现为广州市耀华沙河粉村饮食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广州市饮食行业商会会长。区又生从小就对广东传统小吃,特别是沙河粉感兴趣。1992年,区又生正式踏入餐饮行业,向沙河大饭店的陈丽珍、伍谷等老师傅们学习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区又生全面掌握沙河粉传统制作工艺,解决选料和工具难题,致力于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开发新口味、新工艺。

一、从开平到广州,千锤百炼终有成

沙河粉,作为岭南地区一种大众化的传统名小吃,出生在开平的区又生从小就喜欢吃沙河粉,来到广州后,在摸爬滚打中求生存,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办了沙河粉村。

蒋:区老师,您是什么时候接触沙河粉的?您记忆中的沙河粉是怎样的?

区:我的家乡在开平月山镇,很小我就接触沙河粉了,在乡下我们都用石磨制作沙河粉,早餐都离不开沙河粉,主要是上汤做法和炒粉做法。我虽然没有做过,但是经常去专门卖沙河粉的作坊玩。乡下制作沙河粉是很简单的,打粉浆出来,对浆进行发酵后,其中有一些拿去做沙河粉,有一些拿去做钵仔糕,这个浆可以制作很多粉类的东西,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稀一点的粉就做沙河粉,稠一点就可以做钵仔糕。小时候,我们可以吃到现做的钵仔糕,因为我们家旁边的小摊就是制作钵仔糕的,那时的钵仔糕是用瓦制的杯子大小的钵装的。

蒋:从开平到广州,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怎么涉足餐饮业的?

区:我14岁的时候就从乡下来广州打工,当时寄宿在原长寿路的第100中学工作的朋友那里,所谓的寄宿,就是放学后睡在乒乓球台或是厕所旁的楼梯间,五年的艰苦生活就这样过来了。此期间我做过很多工作,捞药渣、卖金鱼、卖古董、卖烟、卖挂历、卖烟灰缸等,艰苦的环境锻炼了我。直到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着一个在旅行社工作的叔叔带旅行团,开始接触餐饮业。或许是因为小时候没什么吃的,我对食物有很大的兴趣,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很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1989年,我开始经营商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1991年,算是我正式踏入餐饮业,开了当时广州的第三家酒吧——流花阁酒廊,当时酒吧经营里就包含了火锅,小吃等,开始的生意很火爆的,后期再增开了两家,但经营两年之后,广州陆陆续续涌现出了一两百家酒吧,而我经营酒吧的规模比较小,生意就开始走滑坡路了,于是我考虑要改变经营模式,于是在珠海、东莞转了一圈,走访了很多餐饮店之后,我决定了要做一个有特色的餐饮。1992年,我开了家火锅店,1995年开了流花粥城,当时一开就全城火爆,同时带动了广州整个吃粥文化,1998年我开设了阿来三鲜城,这算是沙河粉村的前身,那时我算是广州第一个做开放式厨房的人,把厨房的墙改成落地玻璃,把传统餐厅中最脏最乱的地方开放给顾客看,这为我后来能继承传统沙河粉制作技艺做了铺垫。

2003年,由于沙河大饭店长期的经营不善而临倒闭,当时林树森担任书记,很多外国客人,国内各地的领导到广州考察交流时都会问林书记,广州有什么特色小吃?以前最出名的就是沙河粉,我们翻看180年前的史册,俄国的沙皇来到广州都会来吃沙河粉的,周总理也来沙河大饭店对沙河粉制作进行了考察。基本上所有沙河粉包括东南亚的裸条、越南檬粉等,都是从我们广州沙河镇传播至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可以说这里就是发源地。沙河大饭店倒闭,政府很重视,去南沙、白云区等地调研,寻找沙河粉传统技艺的传承人,最后考察我们的阿来三鲜城,政府把沙河粉经营权交给我,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考察属于暗访,在看过我们餐厅的人气以及现场管理后,就敲定了由我们来传承,于是我就通过当时的商业局介绍找到了原沙河大饭店的老师傅——陈丽珍和伍谷(沙河粉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当时还举行了授徒仪式,两位师傅收我为徒弟,正式把他们的技艺传授给我。

二、“薄而透明、韧而爽滑”的秘诀

沙河粉传统的工艺制作要求严格,其中最重要是四点,即:用水、选来、磨浆、蒸粉。其中,来和水的质量决定了沙河粉的好坏。“薄而透明、韧而爽滑”是沙河粉的特色。

蒋:您在选材和工序方面有哪些心得和经验?

区:制作一份正宗的沙河粉需要经历八道工序:选来,浸来、磨浆、铺平、蒸粉、轻揭、凉冻、切粉,最难的是选来和水质的调节。首先是选水,沙河粉制作用水传统上是白云山泉水,2005年政府开始禁止从白云山取水,为保证沙河粉的口感和质量,我和一些老师傅到处寻找新的水源,经过多方探究,最后选定了帽峰山泉水。挑来也非常重要,原产沙河的龙眉白来粘度大,由于广州的种植环境、水质和土质的变化,已经不能用来制作沙河粉。对比多种稻来后,我们决定用我家乡叫做钢化黏的来制作沙河粉。磨浆最重要的是恰好的浓稠度,浆的浓稠度其实可以从石磨流入桶的浆的粗细辨认出来,如果像一根筷子一样流下来,那个浓稠度基本就对了,如果像手指这么粗,漿就稠了,如果像牙签这么细,就稀了。其实稠一点比稀一点好,稠一点可以兑水调稀。蒋:您花了多长时间全面掌握沙河粉制作技艺?在制作沙河粉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区:我大概花了两年时间才掌握这门技艺,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制作水粉,我们制作的沙河粉按烹饪方式分为两种粉质:炒粉和水粉,炒粉就是适合用来炒的,而水粉就是适合用来用汤煮的,经过研发后,我们的炒粉用手工拉制,水粉呢,我们用生产线进行生产。生产线生产和手工制作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上浆,浆稀了,粉容易断;浆稠了,粉质太厚,口感又粗糙,后来我们把石磨加大,改善浆的细腻,再研究水的比例和来的浸泡时间,终于把粉质问题解决了,解决了上浆的环节,但在刮粉环节又遇到问题,太薄了,粉成型后粘在传送带上,加厚又回到之前的口感粗糙,这就成死循环了。最后,我引起进了泰国的生产线,引进传送带,才彻底解决了这个水粉生产的问题,当然攻克这个重大难关后,还有其他的问题要解决,例如上浆后,蒸制时温度高了,粉干了,于是我们加大蒸汽,粉成型后水分又重了,我们又要把多余的水分吸干。整个过程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改进。

蒋:相比较传统沙河粉制作,现在沙河粉制作是否会被机器替代?制作工艺有哪些变化?

区:我没有改变沙河粉制作的传统工序,只是比以前更优良了。我一定不会去否定手工制作这个环节,这是一种技艺传承,味道和机器做的是不一样的,只不过我们制作水粉,人手制作不出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水粉只能用那个方式去做,我们的窝篮粉永远不会改变的,手工制作我们不会让它停,这个是我们传承的文化,改变了这个,等于是把沙河粉180年的传承文化全部毁灭。整个沙河粉的制作过程只是磨浆用机器代替了,选来和泡来,我们用仪器去测量,其它都没有变。

现在,我将所有的沙河粉制作都标准化了,例如选来、选水,磨浆,是用很标准的石磨去磨,还有怄浆、拉粉的厚度都有一个标准,我们有计量器。一学就会了,不像以前,看“老鼠尾”(从石磨出来的粉),又说咬一下那个来硬不硬,这个来又不行,这个来还要兑来,现在都不需要了。拉粉肯定是以标准化去学,窝篮肯定是这么大,粉肯定是这么薄,只不过有一个技术,用窝篮的时候,要注意摇的时候均匀,摇得不均匀的时候粉就有厚有薄。

三、开发沙河粉新口味,打造沙河粉村品牌

为迎合年輕人口味及消费者对健康、营养食品日益青睐的消费趋势,在保持沙河粉传统的口感和质量的基础上,区又生作了很多尝试和研究,研制出五色沙河粉,他还带领专门研制新口味的小组到世界各地考察,产生了“中菜西做”的灵感。此外,他广开沙河粉门店以推广传统沙河粉技艺。

蒋:您是怎么想到开发沙河粉新口味的?

区:餐饮业的单菜发展是很重要的,现在整个广州的餐饮业变化很大。2014年有3万多家,去年(2016年)年底,达到12万多家,现在(2017年)有16万多家,这么多的酒楼争生意。你看一家专门吃牛的,一家专门吃鸡的,一家专门吃鱼的,一家专门吃粉的,一家专门吃而的,很多单点餐饮,像竹笋一样全冒出来了。做单点的餐饮怎么做到既有传统的特色,又有新派的改良呢。传统的沙河粉,我们卖得最多的是干炒牛河,但不是每天都只吃干炒牛河,牛腩粉,这个是很地道正宗的传统小吃。在保持沙河粉传统的口感和质量的基础上,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和研究,最后成功推出五色沙河粉。五色沙河粉的做法是在来浆磨制完成之后,加入红萝卜汁、菠菜汁、黑芝麻、虾子、紫薯等材料,蒸制出五种颜色、五种口味的沙河粉。另外,我带领团队去世界各地考察,产生了“中菜西做”的灵感,主要是用传统的沙河粉为原料,采用西餐的烹制方法,制作出如日式手卷沙河粉、沙河粉挞、芝士焗粉等创新菜式。所以说,沙河粉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蒋:您是如何经营沙河粉村这个品牌的?

区:在广州餐饮界,如果说开连锁特色酒楼,最多品牌的一个餐饮集团,我应该是排第一位的,因为我喜欢经营一些特色餐饮,我有很多的经验。比如做茶艺点心,素食,水蛇村,鹅公村,盆满钵满等,虽然我现有这么多的酒楼,这么多的经营项目,但我对沙河粉的钟爱是特别浓厚的。我在沙河粉的项目花了最多的资金,在研发、制作、开店等方而,我们是超过两三千万这么亏钱的,我走的弯路太多了。你问我的经验有多少,其实你要问我失败过多少次。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失败之后,我们得来的是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起码我们对资金的要求,对粉的制作,对市场的需求,我心中现在有一把很准确的尺,在市场的发展中我知道方向,应该怎么去做。

广州的开放式厨房是我的创新,当时在泰国看到他们这种模式做得非常好,于是我复制回来自己做,当时这种理念是超前的。我就想,是否可以组织新态的食客,适合年轻人的口味,人家来了食指大动,立刻要拍照发朋友圈,所以我们把沙河粉的制作工艺带到大厅,让顾客们在进餐的同时,可以观看到沙河粉制作的现场演示,在旁边还附有沙河粉传统制作工艺的流程图,以及技艺演示的视频。这个做法在吸引顾客的同时,也使很多人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可贵。

四、不辞劳苦促传承

区又生授徒传艺注重言传身教,徒弟们无论在操作上,还是理念上都获益匪浅。区又生传授的沙河粉制作技艺有系统的教学流程,包括从开平实地选来开始,还对浸泡、发酵、磨浆、蒸制等工序的不同细节进行讲解并实操示范。

蒋:区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授徒的?您是怎么教的?现在他们学得怎么样?

区:我2004年开始收徒,首先我教他们沙河粉的制作工序,从100来开始,我们会注明标准线,倒来在哪条线,泡水要泡到哪条线,洗来洗多少次,我会教他们这个标准,比如说前一天晚上8点前一定要把来泡好,第二天早上6点把来拿上来磨浆,磨浆之后我们需要多长时间去熬浆,熬浆之后才可以去蒸粉,这些工序会逐个教给他们,如果不是手把手教,也要示范给他们看,浆怎么做得更好,怎么把浆铺平,手势是怎样,蒸粉过程是怎样,“起粉”是怎样,有哪些需要注意,如果不按照我的标准去做,比如起粉的时候会烫手,需要用四指宽竹片把成型的粉刮下来放凉。目前,我教过的学员约20人,其中,文旺金、吴少凤、黎小飞等人已成为掌握沙河粉制作工艺的核心成员。

蒋:在授徒的过程中,您有什么心得?你愿意收什么样的人为徒?

区:在授徒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越来越少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从事沙河粉制作,很多年轻人做两三个月就走了,我记得有个徒弟,本来教得好好的,他很聪明,也很有进取心,今天还跟你有说有笑,明天就说不干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妈让他回家过年,我说你过年之后可以回来,他说还是不干了,太辛苦了。当然也有一部分徒弟很用心去做,把店当家,有归属感。我倾向于招聘一些四五十岁的阿姨,像金姨做了十几年,成为了沙河粉第五代传承人中的骨干力量。我想培养对沙河粉有兴趣,肯吃苦,不怕累的人。

蒋:在传承和发展沙河粉或是岭南饮食文化方面,您有哪些心得体会?

区:其实,沙河粉就是我的使命,我觉得在这么多的饮食品牌中,我对沙河粉情有独钟。目前,比较大的难题就是人工和店租的问题,因为按照我们的沙河粉的性价比是不会卖这么高,但是现在这么昂贵的租金和人力资源成本,还有税收这么高的情况之下,沙河粉的经营比较困难。政府和政协也提出要扶持,但是一直没有结果,政府有政府的困难,市场的需求有市场的困难,也没有办法。沙河粉被列入非遗代表性项目对其发展影响挺大的,更加坚定了我对沙河粉的信念,对制作工序的要求更加坚定。

后记:

访谈中,区又生对于沙河粉传统工艺的坚守和推崇,对沙河粉的情怀和深厚感情,让人颇受触动。他一方面坚持传统工艺,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对沙河粉加以创新,且广开沙河粉专门店传播沙河粉文化,提升了沙河粉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由于环境问题凸显,山泉水资源日渐稀少,稻米生产质量良莠不齐。此外,年轻一代不愿意选择制作沙河粉为职业,这门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况。

作者简介:蒋秋萍(1985-).硕士研究生,广州市群众文化馆员,现任职于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猜你喜欢

磨浆技艺广州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磨浆机的穿流磨浆模式及初步分析
低浓双盘磨浆机选型计算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