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8-03张旭明

时代金融 2020年19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云南经济

张旭明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方位。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生产要素、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的提高之上,是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等)的升级,既要有适当的速度,也要有较高品质,实现经济持续均衡发展。云南国土面积在全国排列第八,禀赋资源不差,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却长期不发达。本文从发展思路和主线、通过激活沉睡的资源、打通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通道、创新云南品牌、进一步发挥云南区位优势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云南 经济 高质量发展

云南资源禀赋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不差,但长期以来,云南经济发展态势不甚理想,至今云南贫困人口众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18年人均GDP为5629美元,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仅居甘肃前面。2019年,云南省GDP总量达到23223.75亿元,在31个省市自治区的排名从2018年的20名上升至第18名。增速8.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呈较好的上升态势。

一、云南经济发展现状

云南在全国31个省市中的排名情况: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两个指标排名靠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排在中游水平。2013年和2014年,人均GDP全国排名中,云南倒数第三,贵州倒数第二,甘肃倒数第一。2015年开始,贵州超越云南,上升一位。2015-2018年,人均GDP全国排名中,云南倒数第二,甘肃倒数第一。2013—2018年,云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排在全国第28位。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来看,云南基本还处于以投资拉动为主的阶段,消费的带动力还未能有效发挥,出口的拉动效应也在逐渐减弱。

云南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名列全国第8位,从2018年云南省主要经济数据占全国的比重来来看,可以看出一些差距和不足。

用2013—2018年的人均GDP与全国及西南地区及毗邻的西南各省区进行比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云南省人均GDP绝对值和增速情况。

云南虽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水利、矿藏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但在云南的蓝天白云下,生活在这里的26个民族兄弟姐妹,手上端着金饭碗,过的却是穷日子。

通过上面的比较,能直观地看到云南与全国、与毗邻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优势与差距。云南省作为我国的西南边疆大省,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其过度依赖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供给体系质量不高,全要素生产率低下,大多数产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位置。为此,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云南省需处理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利用效率,完善有利于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市场化配置的机制,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注重依赖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内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扎扎实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推动云南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二、云南经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从中长期来看,云南经济发展缺乏纵贯各个历史时期的精髓和主线

近年来,“桥头堡”建设、“一带一路”“跨越式发展,争创一流”“弯道超车”“八大产业”“三张牌”……这些口号和旗帜,曾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生过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云南经济发展缺乏纵贯各个历史时期的精髓和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来辐射中心”定位,站在全国、全球的高度,高瞻远瞩,为云南的建设发展指出方向。

(二) 从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看,云南的资源禀赋在生产要素配置中作用发挥不佳

云南拥有广袤的疆域,其土地、山脉、森林、丘陵、河流、滩涂、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等资源在云南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多处于沉睡或不活跃状态,其中土地、房屋、宅基地、森林等是云南最宝贵资源优势,但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原因是资源——资金——资本通道不畅,导致云南重大资源在云南经济建设中的配置状态不甚理想。

(三)从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来看,绿水青山作为金山银山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路径有待探索、完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云南蓝天白云、森林高覆盖率转化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还有一段距离;从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来看,在市场环境下,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路子才有生命力。可云南的现实情况是,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是很多贫困人口的生活栖息地,纵然是生活在金饭碗里,可碗里少肉或没有肉。

(四)从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人才和资金的角度看,人才战略高地、资金洼地还有待形成和扩大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在云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战略高地还未形成;资金是另一个重要因素。2018年全省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10181亿元,资金流向、聚集与分布,代表着社会财富流向、归属作用地,云南资金洼地尚未形成。只有大量人才、资金聚集的地方,才能支撑经济的腾飞。

(五)从“地利”的角度看,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发挥不够充分

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自古重商者富。从历史上看,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曾经是一条繁忙的商旅之路。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时间里,云南仍积弱积贫。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云南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有着极佳的区位优势,“地利”十分突出,但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有待不断加强,商贸往来的基础设施、物流条件、制度环境等有待改善。在开发、开放的“天时”背景下,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往来的“地利”优势有待发挥。

三、对策建议

(一)云南省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要符合云南实际和特点,并具持久性

习总书记对云南省的定位,符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来辐射中心”定位,来发展云南经济社会。

(二)从云南的资源禀赋出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激活云南最宝贵却长期沉睡的财富,为农村土地、森林、房屋及宅基地、滩涂等确权颁证,建立完善农村要素交易市场,加大农村“三权三证”抵押融资贷款的配套政策,开辟资源——资金——资本的通道,使云南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变为活跃、高效配置的生产要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城市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到农村开辟广阔天地,实施乡村振兴。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農村土地、森林、房屋及宅基地、河流、滩涂等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等资源优势,加大科研和创新力度,形成一种物种后面,延伸一条产业链的良好格局,使云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中的品牌产品的保护和新品牌产品的创新支持

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发展经济就只能是个神话;没有品牌产品,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因此,我们要对在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如云南白药这样的企业品牌像珍惜眼睛一样倍加珍视。产品质量下滑之日,就是企业经济走向死亡之时。

注重新品牌产品的创新和打造,可以每年评选1个省内创新名牌产品,5—10年向全国力推1个全国名牌产品,品牌产品的推出,在少而精,宁缺勿滥。

(四)在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方面积极作为

云南在碳排放交易等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作为,将绿水青山变为真正可以使用的金山银山,通过市场机制,打通和完善老百姓可以使用的真金白银的通道,实现云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云南4800万云南儿女过上富裕和幸福生活,而且可以持续良性循环和发展。

(五)实施富民兴滇的人才、资金战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

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应该打破各种藩篱,包括奖励及薪酬限制等,积极打造人才战略高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大军。

实施吸引外部资金进云南洼地战略。遵循资金逐利的本性,利用云南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为投资者提供机会,打造云南资金洼地,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资金进入云南,与云南的生产要素紧密融合,共同发展。

(六)进一步发挥云南区位优势,加快辐射中心建设

云南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加快云南陆路、水路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实行更便捷的交通方式。加快推进云南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金融合作,畅通人民币贸易结算和人民币流通,加快云南辐射中心建设,让这条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绽放新的异彩。

参考文献:

[1]全国统计公报.

[2]中国统计年鉴.

[3]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4]云南统计公报.

[5]各省市区统计公报.

[6]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资料.

[7]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相关资料.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云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