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共成长

2020-08-02严丰锋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5期
关键词:评析积木马路

严丰锋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游戏的世界五彩缤纷,幼儿在这里有发现的乐趣、探索的激情,有失败的尝试、成功的欢呼,有对规则的敬畏,更有浓浓的情感宣泄……在幼儿游戏中,教师扮演着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识别与回应,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如何进行经验建构、如何完成认知冲突、如何提高学习品质以及面临何种需求与帮助,同时这也是教师在整合幼儿游戏信息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教育理念、跟进自身教育行为、促进自我教育成长的动态发展过程。

故事片段一

在大班建构区游戏“热闹的马路”中,有四名幼儿在合作建构。大家都很认真地进行建构任务,建构出了宽宽的马路,各式各样的汽车。这时,传来一阵争执声:“这块积木我有用的。”“但这是我先拿到的呀!”Y教师走过去看了看,对他们说:“哇,这热闹的马路建得不错呀,怎么就吵起来了呢?大家互相谦让一点啊!”说完就去观察别的区域了。

评析:几年前,我们还处在对“教师在前,幼儿在后”还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激烈争议中。在教师的意识中,发现幼儿游戏中有问题、有争执,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幼儿一个相对稳定、安全、平和的游戏环境,以为这样幼儿才能快乐地游戏。很显然,本次建构游戏开始,Y教师也犯了这样的错误。用现下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理念来评析与反思这个事件,问题的症结就浮出水面了。

在这个故事片段中,Y教师是在没有接到幼儿求助的情况下直接介入游戏,呈现了单纯的“劝架”行为,对幼儿的发展毫无帮助,属无效介入。何为无效,一是教师没有管住自己,直接、过早干预了幼儿的游戏。二是教师忽视了幼儿经验的获取过程,幼儿通过在游戏中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而获取的经验是最为宝贵的。三是教师忽略了幼儿作为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在向“社会人”迈进过程中必须亲身体验的一种经历。

故事片段二

过了一小会儿,建构区的小A跑过来向Y教师求助:“老师,我先拿到的积木,小B也想要,可是已经没有了,他要抢我的积木。”Y教师随着小A来到建构区,对几个建构的幼儿说道:“同伴间不可以吵架抢东西,游戏时大家要友好相处,游戏材料不够,可以合作玩,也可以轮流玩,还可以寻找替换物,想想办法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看到小A和小B不作声,Y教师感觉事情还没解决,于是故意走开,想看看接下来他们会如何处理。

评析:在这个片段中,Y教师也是直接就介入了幼儿游戏中,并把处理问题的方法直接教给了幼儿。我们可以从Y教师的话语中接收到以下几点信息:一是游戏时同伴交往要友好,指向社会性发展。二是材料不够可以合作玩、轮流玩,指向规则意识。三是寻找替代物,或者一物多玩,这是游戏水平的提升。这里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在介入的时候考虑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条件与因素,但是却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了幼儿,这样一来,幼儿虽然会有一时的经验积累,但没有经历自己参与的过程,很快会忘。这一介入属无果介入。何为无果,一是教师缺乏观察,不了解实际情况,仅凭自己的个人判断就直接介入,实际上最后是产生不了积极结果的。二是教师没有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没有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完全是以成人的视点出发,授之以鱼。三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呈现出的是一个教育者的形象,与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相差甚远。

故事片段三

Y教师走到一边,发现小A自管自继续建构,小B试图从小C和小D那里找到需要的积木,但没有发现合适的,很沮丧,呆坐了一会儿,终于抹起了眼泪,跑来找教师,于是Y教师又走过去。这一次,她先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争抢积木?原来,小A想把圆柱体的积木放在马路中央,建构一个交警指挥台;小B则想用这块圆柱积木做墩子建构一座高架。

Y教师问他们:你们是怎么想的?

小A说,现在马路上车子很多,需要交警指挥交通,交警站在指挥台上,更方便指挥。

小B说,就是因为现在马路上车子多,建构高架桥可以分流掉一些车,没有交警指挥车子可以看红绿灯通过啊。

“那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Y教师又将问题抛出。

小A小B争辩起来,小C小D也加入了进来。最后,大家觉得这个圆柱体积木建高架桥比交警指挥台来得重要,然后又从别处找来一块可以做交警指挥台的扁圆形积木,于是终于完成了整个建構,呈现的作品得到了其他幼儿的一致赞赏。

评析:在第三次介入之前,Y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指导行为。首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表现,然后在幼儿求助的时候介入其中,问了三个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们是怎么想的?”“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从幼儿对事实的陈述开始,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激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幼儿通过“陈述事实,找出争执原因”——“发表意见,辨别事情利弊”——“达成一致,提出解决策略”,从而顺利完成“热闹的马路”建构任务。这次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引发了幼儿新的思考与探究,这样的介入与指导才有价值。

分析与反思:一场“马路纷争”,引出“一波三折”。“一波”指幼儿的建构风波,“三折”分别指教师三次不同的介入与指导。本次建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积累游戏经验、提高游戏水平、增强人际交往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则是对自身理念与行为的考验。结合教师的这三次介入与指导来看,从一开始的无意识无效介入,到第二次有意识无果介入,再到第三次有目的有效介入,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教师理念的“从无到有”、对幼儿游戏观察的“从粗到细”、指导幼儿游戏的“从说到引”,能看出教师理念的转变、教育策略的调整与教育行为的跟进,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自我的不断成长。

确实,幼儿在游戏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很多场景都是直接的、复杂的、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看待幼儿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拓展、开创自己的世界,在此过程中积累有助于改变自身、促进发展的经验。而教师除了观察,还要解读幼儿游戏的密码,并进行识别与回应。如果说幼儿通过游戏来获取经验得以发展,那么教师就是在游戏过程中与幼儿共成长。很庆幸Y教师能陷入这样一场“马路纷争”,发现自己在观察与指导幼儿游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与行为,最终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有效帮助,引导幼儿解决问题,获取成功。

猜你喜欢

评析积木马路
过马路
堆积木
过马路要注意安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过马路
有趣的积木
过马路
玩积木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