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资源 构建“成长社区”

2020-08-02邹海萍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7期
关键词:资源幼儿园幼儿

邹海萍

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幼儿园发展的持续动力。幼儿园只有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互惠共赢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真正将静态的物化资源用活、用好。“成长社区”是满足幼儿探索、创造、合作、认知的多元化活动,其构建需要优质的社区资源。而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是无限的,挖掘有效的社区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是课题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以幼儿园为中心,周边的社区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等几大类,我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探寻自然资源,体验缤纷四季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众所周知,大自然拥有无穷无尽的丰富物产,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有效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活动,能拓展活动空间、打开探秘之门,帮助幼儿融入自然,充分感受自然的魅力,获得真实的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为实现此目标,我园将成长社区活动与四季特色活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一)拥抱春天

春天,赋予人们的是勃勃生机。在这个万物勃发、生命开始的季节里,充分利用春天的田野、公园等自然资源,带幼儿走进其中,感受春天带来的诸多美好。比如,开展“春天的田野”微主题活动,感知田野的秘密。农民伯伯在种什么?农作物是怎样生长的?哪些农作物适合在春天里生长?带着这些疑问,幼儿进行了一场田野探秘活动。开展“春天的和园”项目活动,探索幼儿园“和园”的秘密。草地上冒出星星点点的小花,嫩绿的小草也探出了脑袋,池塘里小蝌蚪游来游去,泥土里小虫子也钻了出来,带上放大镜、记录卡,探寻它们的身影,记录发现的奥秘。开展一场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的亲子运动会,在自然山水中,亲子共同游戏,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增进亲子感情。开展以“春天的公园”为主题的踏青活动,幼儿在公园里闻花香、赏春景、听鸟鸣、画绿荫,拥抱美好的春天。

(二)探秘夏天

夏天,幼儿园“和园”的小池塘里,铺满了一丛丛碧绿的铜钱草,它的根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不长在泥土里呢?树上知了声声叫,为什么知了会叫?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咦,知了还会“脱衣服”,留在树上的是它的壳。百花园里飘来的阵阵花香,吸引了蜜蜂和蝴蝶,它们是怎么采蜜的?带着一个个问题,幼儿开启了发现之旅。当然,幼儿最爱的还是西瓜虫,只见他们带上捕虫盒、捕虫夹、放大镜、小镊子,仔仔细细地在泥土里、草叶中翻找,“寻找西瓜虫”这门微课程就是从幼儿的一次次探究活动中衍生出来的,和园成了幼儿自由探索的乐园。充分利用夏天带来的资源,让幼儿在探秘中获得成长。

(三)领略秋天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从幼儿的眼中看秋天,会是怎么样的体验。教师们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幼儿,带他们在幼儿园里找秋天,在一次次谈话中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找到课程生发点。小班幼儿对秋天的水果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于是开展了“亲子采摘”活动,让幼儿在感知秋天水果特征的同时,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中班幼儿对农作物非常感兴趣,于是开展了“亲子厨房”活动,亲子一起制作美味的花生酱、可口的薯饼、香甜的南瓜羮。大班幼儿对种子的探究兴致深厚,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分类布置展厅,开展了“种子博物馆”活动,有效激发了幼儿探索秋天奥秘的兴趣与积极性。

(四)解读冬天

冬天,寒冷的季节,也有着独特的教育契机与价值。幼儿走进“和园”,看着飞舞的落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有的树叶会落下来,有的树叶还是绿绿的呢?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探究活动由此生发。幼儿还将树叶带回到活动室做实验,研究树叶吸水、叶脉的秘密等,通过上网、查找相关书籍,逐漸了解了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秘密。看着“和园”里的小树苗光秃秃地裸露在寒风中,怎样保护小树苗,让它们顺利过冬呢?幼儿集思广益,有的给小树苗绑上保鲜膜,有的在家长的帮助下找来石灰水,给小树穿上白白的“衣服”,还有的找来麻绳缠在小树身上,最后幼儿把这些方法记录下来,观察比较哪种方法最适宜。解读冬天,带给了幼儿满满的收获。

二、解密人力资源,收获别样精彩

(一)优选家长资源

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应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成长社区”活动,使家园形成合力。比如以家长为主力军的“成长社区”活动之“小聪聪成长营”,通过广泛征集幼儿的喜好,以投票等方式选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内容,向家长招募志愿者,开展家长志愿助教活动。“美厨妈妈”“科学爸爸”“巧手奶奶”“故事爷爷”走进幼儿中间,一起制作美味南瓜饼,和面、揉团、压饼、煎饼、品尝……幼儿全程参与,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了“成长营”活动的乐趣。家长参与成长社区活动,能有效拓展活动的宽度与广度。

(二)丰富职业资源

各行各业的人对社会有着不同的贡献。在成长社区活动中,充分挖掘周边的有利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各行各业,理解职业的多元化,亲身感知与体验不同职业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如:邀请交警叔叔进校园,让幼儿认识交通标记、了解交通规则、学习交通手势、开展交通安全小游戏,在互动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萌发了对交警叔叔的深厚情谊。走进长途汽车站,慰问辛苦工作的叔叔阿姨,感受他们工作的艰辛。幼儿在多元化的职业体验中感知,在丰富的活动中浸润童心。

(三)挖掘教师资源

教师多才多艺,是成长社区活动最有利的人力资源。充分挖掘教师优势资源为成长社区服务,是切实可行的。可根据教师的特长和优势,成立趣味活动小组,幼儿自由申报活动,在教师的带动下体验活动。如:活泼的男教师浩浩爱打非洲鼓,在非洲鼓工作室里和幼儿一起玩转音乐;爱运动的教师带领幼儿踢足球,带着幼儿嗨翻天;爱讲故事的教师,引导幼儿阅读、讲述并表演,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小观众们。丰富的教师资源使成长社区活动更加多元,促进幼儿多样化发展。

(四)凸显幼儿资源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社区活动中不容忽视的潜在资源。幼儿身上都有其与众不同的长处,只要教师认真观察、细心品读,会慢慢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在成长社区中,每位幼儿都能成为“老师”,用自己的长处为他人服务。如:各班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成立自助学习小组,如魔方体验小组、街舞小分队等,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幼儿担任小“老师”,其他幼儿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小组,实现幼幼互动,资源共享。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让更多的“小达人”脱颖而出。

三、巧用物质资源,共筑成长空间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成长的地方,幼儿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成为教育的资源。教师要物尽其用,有效开发园内物质资源,让环境成为幼儿成长的“摇篮”。

(一)重整体验场

我园在户外体验场原有科学探究的作用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使幼儿的户外体验更加多元化。在大树四周搭建树屋,便于幼儿爬上树屋观察树叶的秘密,还能滑滑梯、攀爬,锻炼身体;增添近十米的滑索玩具,给幼儿提供玩悬吊游戏的机会;增设涂鸦墙、盥洗池,让幼儿尽情发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改建泥池,实现幼儿种植的愿望。

(二)翻新阅读馆

阅读能丰富幼儿的阅历,为幼儿打开一扇探索、了解五彩斑斓世界的大门。我园顺应幼儿的需求,将他们不再感兴趣的童学馆翻新,打造了“蜜园”儿童阅读馆,满足了幼儿阅读的愿望。在这里,幼儿可以自由阅读、制作图书、表演故事、制作美食、写信寄信、“出版”图书。在集休闲、娱乐、阅读为一体的综合阅读馆里,幼儿自由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淋漓尽致地品味阅读活动的快乐。

(三)开辟小菜园

为尊重儿童的意愿,实现“让每一寸土地都富含教育”的价值理念,我园将一块几十平米的空地开辟出来,建成小菜园。幼儿随着季节的变化尝试种植不同的植物,从土豆、黄瓜到萝卜、白菜,从自由播种、浇水到测量、采摘,其乐融融的种植活动,在满足幼儿动手探索需要的同时,也深受幼儿喜爱。

(四)打造小花园

户外涂鸦活动的教育价值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我园打造了一座户外涂鸦小花园。幼儿可利用小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充分想象、自由创作。他们给树做围裙,用落叶做彩绘,在墙上涂鸦,在篱笆上喷绘,在石板路上添画,在花丛中写生,幼儿仿佛置身艺术的海洋,尽情畅游。

(五)创设沙水区

玩沙玩水玩泥巴是幼儿的天性,沙水区便成了他们的乐园。教师提供了各类玩沙工具,让幼儿探究玩法、自主游戏。幼儿用水泵压水、管道引水、铲子挖沙成渠,玩着“大禹治水”“灌溉良田”等游戏,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在萌芽。

四、共享文化资源,解读人文记忆

挖掘杨舍老街、梁丰生态园、保利大剧院、文化馆(主要是科技馆、美术馆)等地方性文化载体或地方文化表现形态,让幼儿感受文化氛围、品味人文内涵。

(一)生成以年文化为载体的“年货大街”

过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文化的传承,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年”对于幼儿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我园以挖掘“年”的文化气息,展现“年”的丰富多彩为主题的年货大街活动,在营造热热闹闹的“新年气氛”的同时,带领幼儿踏上了解密之旅。幼儿在巧手画门神、挂福袋,巧嘴猜灯谜、品糖葫芦的过程中,充分体味中国年的喜庆氛围,收获了满满的年味,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在以“年”为主题的文化滋养中,幼儿浸润成长,解读人文记忆。

(二)衍生以梁丰文化为载体的“生态园”

杜威曾指出:“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的經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承认兴趣在教育意义的发展中的能动地位,其价值在于使我们能考虑每一个儿童特殊的能力、需求与爱好。”梁丰生态园就是这样一个深深吸引幼儿的场所,沙地海盗船、暨阳桥、树林迷宫等都为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梁丰生态园为主题的探索活动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在沙水游戏中幼儿用PV管连接引水流入生态湖,在长廊建构活动中用各种材料建构暨阳桥。将文化植入幼儿活动,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再现文化内涵。

(三)引入以老街文化为载体的“杨舍老街”

杨舍老街这一民俗文化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具有地方特色的老街文化为幼儿发展提供了可能,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活动。以杨舍老街为载体的活动在大班长廊中开展得如火如荼:美滋美味的面馆里,做面条、煮面条、包馄饨、炸春卷,幼儿玩得不亦乐乎;扎染馆里,扎染、晾晒、用面料拼贴、装饰衣服,幼儿体验着扎染的乐趣;美食坊里,夏天做凉菜,冬天做蒸菜,根据季节的变换进行时蔬加工。老街文化与幼儿的活动相得益彰。

(四)体味以城市文化气息为载体的“文化馆”

教育要以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为依据,尊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使文化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建构起有机的内在联系,着眼于为幼儿的整体发展服务。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才能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参观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让幼儿获得感知和体验层面的经验。在成长社区活动中,幼儿建构科技馆,探索科学小实验,在读书角里讲述家乡的故事,将文化表征呈现在一日活动中。

资源就像一张巨大的网,需要我们认真编织、有效利用,为“成长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注:此文系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以幼儿个性发展为核心的“成长社区”园本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十三·五”Sjh【515】。

此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幼儿发展的成长社区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92101473。

猜你喜欢

资源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我给资源分分类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爱“上”幼儿园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