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室内运动区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

2020-08-02吴冬浩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7期
关键词:轮胎深度经验

吴冬浩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度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需求。深度学习是指以问题为导向,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室内运动区域是开发和利用幼儿园室内活动室、走廊、专用室等资源,根据幼儿动作发展或材料属性划分区域,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究的一种运动游戏模式。我园在开展室内运动区域活动的实践中,聚焦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诱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以运动为支点撬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

(一)创设支持性环境,拓展幼儿在运动中的学习契机

1.关注需求,持续探究

基于问题的深度学习需要时空上的保障,幼儿才能在不断的思考、发现、创造的过程中形成认知冲突,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室内运动中幼儿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自主决定运动游戏持续的时间,教师关注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和需求,帮助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理解和建构。

如:中班跑跳体验区里,几名幼儿玩了半个月的“跳跳游乐场”。一开始他们将地垫拼成小路进行单脚跳、双脚并拢跳,过了两天,他们又在小路两侧进行侧跳、开合跳,又有幼儿找来牛奶箱拼成跨栏,开始挑战助跑跨跳……开放的时间和空间满足了幼儿不断寻找新挑战的愿望,他们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质疑、判断、创造,新旧经验也在不断地联系、建构,深度学习在真正地发生,教师则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适时地提供材料等支持,促进幼儿活动的持续和深入。

2.自主运动,自主探究

室内运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桌椅柜、绳圈、地垫等中低结构材料,结合每个区域的动作发展关键经验,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主组合材料,自主探索玩法,每一种材料在运动中可以呈现出多种可能性。

如:大班钻爬体验区的探索初期,幼儿三三两两自发组合成小分队,共同商量讨论怎么将活动室里的桌椅、柜子、小床等材料建造成“钻爬乐园”。幼儿经过合作商量、现场摆放等方式,发现桌子上可以手膝爬、下面可以匍匐爬,两张小床中间架一个地垫可以手脚爬,椅子排成一排可以侧爬,椅子倒下排成山洞可以仰面爬等等。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分析判断材料与空间的关系,调整自己与材料互动的方式,通过对运动方式的分析、判断、创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推进深度学习。

3.问题情境,顺应生成

开放、动态的运动环境蕴含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幼儿持续深入的探究,教师通过观察,及时捕捉发现幼儿运动中的问题,并顺应幼儿的兴趣需求,创造有利于幼儿深度探究的运动环境,将问题转变成幼儿的有益经验,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如:大班钻爬体验区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材料的探索热情有所降低,于是组织幼儿讨论:建构区的材料能加入到“钻爬乐园”吗?怎样用建构材料玩钻爬游戏?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打开思路,幼儿开始尝试利用纸筒摆放在地垫上探索单脚障碍爬、绕障碍匍匐爬等游戏,他们还利用区角里的呼啦圈、纸杯、铃铛、魔尺等材料,创造出了“铃铛山洞”“纸杯迷宫”“运纸杯叠高塔”等钻爬游戏,材料的组合越来越复杂,钻爬游戏也越来越有挑战性。

(二)建立支架式师幼关系,理解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逻辑

1.观察:看到幼儿运动探究的过程

在运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给幼儿充分提供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及时关注幼儿探究的兴趣和需求,分析幼儿的兴趣是否有学习价值,适时介入,对幼儿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带来的乐趣。

如:大班钻爬体验区里,三名幼儿将梯子一端放在桌上,一端放在地上,组合成了一个“趣味滑梯”,可是这个“滑梯”不安全,梯子总要滑下来,教师介入后语言暗示:用什么材料帮忙可以让“滑梯”又稳又安全呢?幼儿找来了椅子、纸箱、轮胎,经过反复尝试,发现将梯子另一端放在轮胎上,“滑梯”便又稳又安全了。

2.对话:推进幼儿运动探究的深度

对话交流可以让幼儿用语言将运动中获得的经验表达出来,使之成为幼儿运动学习的一种综合素养。运动后,教师应基于幼儿运动中具体的问题或困难,开展有效的师幼对话,倾听幼儿个性化的表达,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答疑、解惑、反思,促进幼儿运动探究的持续深入。

如在中班轮胎体验区里,幼儿在探索“轮胎路”过程中的三次师幼对话:(1)轮胎路除了直直的,还可以是怎样的?(2)轮胎上除了走和跨,还可以怎么过去?(3)不用手,用身体带玩具过“轮胎路”,你想怎么玩?每一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教师始终以支持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聚焦问题的关键点或难点,与幼儿一起思考、对话,引发幼儿更有价值的学习,促进幼儿的探究不断深入。

3.记录:助推幼儿运动经验的递增

瑞吉欧教育提出:使用多重表征模式有助于幼儿建构更为丰富而复杂的认识。在室内运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运用符号表征自己的运动过程,并支持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内容,不仅能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还有助于幼儿运动经验的联结和递增。

如:运动前,幼儿三、四人一组制订运动计划,用符号规划场地和材料的选择;运动后,幼儿自由记录“运动故事”,与同伴、父母分享运动中的惊喜时刻;分享交流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或者值得推广的经验用符号进行记录,如“我们的约定”“我的挑战计划”“百变小椅子”等等,师幼共同整理、展览,引领幼儿从多重视角体验运动探究的乐趣,建立多种经验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经验的迁移与应用,促进幼儿经验的螺旋式递增。

(三)开辟多元整合渠道,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整体推进

1.对接关键经验,关注幼儿运动能力的整体性

关键经验是幼儿所处年龄段应有的、必要的经验,室内运动区域中,教师应建立儿童视角,在了解幼儿运动关键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地看懂运动过程中幼儿在做什么和想做什么,以关键经验为支撑,引导幼儿将零散的经验进行联结,从而内化成一个完整的经验。

如:大班幼儿在钻爬体验区中,经历了单一材料的钻爬游戏——材料组合的钻爬游戏——加入辅助材料的组合游戏——情境性钻爬游戏等运动探究过程,幼儿的动作发展经历了手膝爬、匍匐爬、侧爬——手脚障碍爬、单脚障碍爬、障碍匍匐爬——支撑侧爬、仰面侧爬、仰面持物爬的动态发展,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幼儿运动能力的序列性和动态性,通过改变环境和任务,不断丰富、扩展幼儿的运动体验,促进幼儿运动探究从浅层向纵深发展。

2.整合多重目标,关注幼儿经验获得的整体性

室内运动区域活动中,每个运动区不仅仅指向一种身体素质的发展,运动过程中常常会同时发展多种身体素质,同时还会伴随多种经验的融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路径融合多重目标,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拓展学习空间,促进经验整合。如:中班轮胎体验区中,“轮胎车运纸箱”融合建构经验,“轮胎投篮”融合数学经验,除此以外,幼儿探索中的规则意识,积极参与的情绪情感,器材拼搭时的想象创造,挑战运动时勇敢、坚持等意志品质,收放器材时的分工合作,分享交流时的语言表达、符号表征等,室内运动区域中,幼儿的认知、创造、社会交往、语言表达等经验经常重叠在一起,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使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及灵活运用经验综合解決问题的能力。

通过室内运动区中幼儿深度学习支持性策略的探讨,不仅实现了运动与发展的紧密结合、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协调进行这一目标,同时还促进了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开发,重塑了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师幼均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猜你喜欢

轮胎深度经验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乐淘淘“先进”经验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乐淘淘“先进”经验
“蜂窝”住进轮胎里
大轮胎,玩起来
暴走的轮胎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