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鬼谷子《中经》斗争方法论探析

2020-08-02赵中秋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鬼谷子方法论斗争

【摘 要】 《中经》一书是以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从斗争之原则、斗争之对象、斗争之方法、斗争之目的四方面阐释了《中经》的斗争方法论。认为从整体上来讲,《中经》的斗争方法论具有朴素辩证法和实用主义的特点,探索到了许多客观规律,这在战国时期无疑是具有先进性的。

【关键词】 鬼谷子;中经;斗争;方法论

鬼谷子是活跃在战国中期的显赫人物,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的纵横家的鼻祖,其主要著作包括《中经》、《捭阖策》和《本经阴符七术》等书。《中经》继承了《捭阖策》强调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的特点,是后世研究纵横家哲学思想的珍贵材料。《中经》创造性地提出了“解仇斗郄”这一概念,拥有一套独特的斗争方法论,指导纵横家们直接或间接地投身到各类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之中。从整体上来讲,《中经》的斗争方法论具有朴素辩证法和实用主义的特点,在先秦哲学思想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一、斗争之原则

任何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而一定的方法则是由一定的世界观决定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鬼谷子所著《中经》一书当然没能例外,其世界观受先秦道家的影响颇深。世界的本源及其演化规律,历来都是各大思想流派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先秦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这里所讲的“道”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仅是由“道”演化产生的,“道”同时也支配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后续发展。鬼谷子所代表的纵横家思想流派基本继承了《道德经》的宇宙生成模式,即所谓“道生一气,一气分为阴阳”,承认“道”是宇宙的本原,是气、阴阳与万物的最初起源。《中经》也认同“道”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亦可被称为“天道法则”,而且还是纵横家们必须遵循的首要斗争原则。

除了继承“道”的思想以外,鬼谷子的学说还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道家的“阴阳”概念,同时特别强调和重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其纳入自身独特的斗争方法论之中。在纵横家世界观之中,万事万物都是存在相互联系的,“道”衍生出“气”之后,又产生了“阴”和“阳”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自然力量。“阴阳”相生相克,推动宇宙不断运动,继而营造出造化万事万物的能力。这种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转化的思想,就具备了朴素辩证法的特点。

鬼谷子的《中经》一书中除了讲“道”之外,还多次提到“义”,同时强调“守义”的重要性。《中经》指出:“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2]这就是说,不是贤能智慧的人,就不能用“义”来守家,也不能用“道”来治国。由此可见,“义”要比“道”略低一个层级。“道”既然是宇宙万物的总规律,那么“义”就可以被视作这个总规律在政治社会中的一项具体表现。在斗争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利用好“道”的作用,正如《中经》所讲:“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在斗争的过程中,贵在去控制其他人,而不是被其他人所控制。其次要“守义”,《中经》强调:“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者也。”9在斗争的过程中,必须探取对方的内心,再去迎合对方,最终才能实现“解仇斗郄”之目的。这里提出的“义”,并非是传统意涵中所讲的“合乎正义或公益的道理”,而更具备“适宜”、“应当”的意味,与儒家通常提倡的“仁义”概念则相去更远。可以说,《中经》提出的“义”思想具有实用主义的特点。西方的实用主义思想家詹姆士就认为“实用主义不代表任何特别的结果,它不过是一种方法”,“他們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交往都看作是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4]《中经》提出的“守义”并非只是“守道”的简单延续,而是一种方法性、工具性色彩鲜明的斗争原则。

二、斗争之对象

《中经》有云:“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5]所谓“解仇斗郄”,就是团结弱者,使强者相互争斗。而斗争的对象,就要选择相对强势的一方,这就构成了鬼谷子《中经》斗争方法论的另一大重要组成部分。鬼谷子在《中经》一书中多次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之意:“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6]如果救助那些身处困难的人,那么这些被解救的人就不会忘记施救者的恩德。能言善辩之士,多行善事,广施恩德。施行厚德的人,行为都应该符合“道”。而救助困境之中的人,目的就是要豢养他们。由此可见,《中经》反复强调要对弱者施以援手,名义上是有“道”作为行动依据,实际上不过是将此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

《中经》还讲:“盖士遭世异时危,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7]这段话的实用主义色彩更加浓厚,在危难时刻降临之时,为了脱离死亡的威胁,暂时身处弱势地位的纵横家不但应该明哲保身以谋求自立,甚至可以“破德为雄”,即彻底打破仁义道德的束缚,靠崇尚武力而成为一世雄主。这与同时期儒家提倡的“舍生而取义”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十分尖锐的对立。鬼谷子在《捭阖策》中就曾指出:“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8]鬼谷子在《中经》里则延续了这种近乎“无所不为”,一切都以“成于事”为终极目标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在斗争对象的选择过程之中。

不过,《中经》的这种选择强者作为斗争对象,选择弱者施以援手,同时广泛团结弱者的思想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进步意义的。首先,鬼谷子提出了“俦善博惠”的思想,即做到所谓“多行善事,广施恩德” 。这种思想存在着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辩证关系。鬼谷子认识到要成大事就应从小事入手,“善”和“惠”只有到达了一定的量,纵横家才可以得到“小人”或“穷者”等救助对象的充分信任,最终能够利用他们为自身服务。其次,无论是“强”还是“弱”,在实际的斗争过程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中经》指出:“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弱者听到己方可能失败,受到损伤,反而会增强自身的实力,倍增自身的力量,拼死抵抗,斗争的结果就会因此发生改变。这种弱者可以变强并能在斗争中最终取得胜利的思想,印证了朴素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一切都在对立统一之中相互转换,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不断进步和发展。鬼谷子已经探索到了这种规律,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先进性的。

三、斗争之方法

斗争的具体方法也是鬼谷子《中经》斗争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鬼谷子更推崇间接参与各种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之中,同时利用好强弱之间的辩证转化规律,牢牢地掌握住斗争的主动权。《中经》有云:“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9]当一场斗争初次分出胜负之后,纵横家们就开始扮演类似“参谋”的角色,对于得胜的一方,就去主动赞扬他的功劳,壮大他的声势。而对于失败的一方,就要为他的失败感到悲哀,为他的衰落感到忧伤。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之后还应该侮辱他的名声,羞辱他的祖宗,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弱者奋进。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也蕴含着类似于“物极必反”的思想,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可能会向相反的转化,斗争过程中的“强”和“弱”亦是如此。这种思想也符合朴素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在斗争的过程中,鬼谷子对待强者和弱者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但不管是哪一种斗争方法,无论是“高其功”、“盛其势”,还是“哀其负”、“伤其卑”,都强调“最直接的应用”和“最快速的功效”,这些方法和之前的团结拉拢弱者、威胁挑拨强者、分化瓦解敌方等手段一样,再次体现了其思想具有实用主义哲学的特点。《中经》并没有言尽于此,在简接参与斗争之后,还强调:“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10]无论敌方的势力和威力有多么强大,己方的防御也会更加强大,皆可以胁迫继而吞并它。表面上,纵横家是斗争过程中的“参谋”,但是在实际上,他们却要争当斗争的“操盘手”,掌握斗争全过程的主动权甚至是主导权,挑起双方的殊死搏斗,直到双方的实力差不多消耗殆尽,可以被纵横家自身基本掌控为止,这样做既能使自身强大,获得绝对安全,又能将敌方势力逐步消灭,甚至是为己所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经》一书虽然反复强调斗争,但并非要求纵横家们处处参与斗争,也有主动放弃斗争的时候。例如,在面对“有守之人”时,《中经》就判断此类对象“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11]鬼谷子在这里所要表达的大意就是所谓“有守之人”城府很深,无法从外貌形象探知其内心世界。因此“有守之人”实属不好对付之角色,纵横家们无法在与其斗争的过程中取得足够的胜算。如遇此类情况,干脆“隐情塞郄而去之”,主动放弃斗争,同时尽快隐藏好自己的实情,弥补好言语和行为之中的漏洞,逃之夭夭,以求自保。

四、斗争之目的

在《中经》一书的开篇,鬼谷子就明确表示:“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12]这句话的含义是:所谓“中经”(就单个字义而言,“中”指内心,“经”指治理),说的就是能够救助陷入困境或危难之中的弱者,只有能言善辩,且“德性深厚”的人才可以做到。救助他们,就可以使这些人“不忘恩”。接下来又讲:“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13]能言善辩的人应当“多行善事,广施恩德”,而“德性深厚”且乐于“施德”的人,其行为应当符合“道”的要求。由此可见,《中经》里面“德”的真实意涵,并非是人的先天道德秉性,而不过是纵横家们外在的修饰工具之一。即便是“道”和“义”,这两大斗争的最重要原则,也需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应被敌方运用。正如前文所述,“有守之人”具备“以道为形”、“以德为容”等特点,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纵横家们却不可以与之同谋,而要“隐情塞郄而去之”。所以说,无论是“道”、“义”还是“德”,都不是纵横家们应该追寻的首要目的。

《中经》还提出:“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 [14]贵在去控制其他人,而不是被其他人所控制,这两句话可以被视作是鬼谷子在该书里所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其后,鬼谷子继续讲到:“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控制别人就意味着掌握斗争的主动权,而被别人控制则有可能会丢掉性命。相较于“道”、“义”等形而上的概念,鬼谷子明显更看重生命的珍贵,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特殊时代。为适应越来越激烈复杂的兼并战争,各个诸侯国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由此诞生了一个专门从事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特殊职业——纵横家,鬼谷子的思想就是為这个群体服务的。《中经》一书也是以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在《中经》一书中,含义为“求生”的话语多次出现,如“或当因免阗坑”、“或当败败自立”等。最重要的是,在《中经》的结尾部分,鬼谷子还专门指出:“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15]这里的“转危为安”和“救亡使存”都有着宏观和微观两重含义。首先,从宏观的角度而言,鬼谷子希望纵横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赢得斗争的胜利,使其所服务的诸侯国的危机得以化解,生存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广大民众也会免遭战火的蹂躏。其次,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在斗争胜利之后,纵横家的生命安全也因此有了保障,在政治社会中成功立足,继而才能治理天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并最终有可能会成为受到世人称颂的“圣人”,这就成功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饶尚宽 译注.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5.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许富宏 译注.鬼谷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2.184.175.179.174.174.69.179.179.179.174.174.175.185.

[4] 詹姆士.实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75.

【作者简介】

赵中秋(1993—)男,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

猜你喜欢

鬼谷子方法论斗争
旷世奇书《鬼谷子》
鬼谷子考查学生
在斗争中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艾滋病之役
深交三种人,绝交三种人
鬼谷子七十二术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