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者用户支付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

2020-08-02李永飞

时代金融 2020年16期
关键词:演化博弈第三方支付

李永飞

摘要: 消费者用户和商户的选择使用直接决定第三方支付产业链的发展,随着线下消费、线上支付习惯的建立及移动支付场景覆盖率的提升,第三方支付已成为支付市场的主流模式。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复制动态方程,分析消费者用户和商户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到博弈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结论表明:对消费者用户需求偏好的合理运用、对支付场景便捷性的改进拓展及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是保证移动第三方支付良好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演化博弈 复制动态方程 演化稳定策略

一、引言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指出,2019年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3310.19亿笔,金额3779.4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5%和0.29%。其中,电子支付中的移动支付业务量增速相对较快,全年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014.31亿笔,金额347.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57%和25.13%。支付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移动支付体系中的重要一员,第三方支付的渗透率已达到足够高,支付规模占比已超过一半,线下扫码支付市场持续以高于整体市场的增速增长,随着用户线下消费、线上支付习惯的建立以及移动支付场景覆盖率的逐步提高,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结束快速增长期,进入有序稳步发展阶段。

第三方支付是指独立于商户和银行并且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交易支付平台的网络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做为收款方及付款方之间的支付桥梁,主要通过搭建支付平台,为收付款双方提供资金划转、资金清结算以及技术、安全保障服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三方支付业务包括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及受理以及其他,在基本业务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向收付款双方收取手续费盈利。从整体格局看,支付宝、财付通仍然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里的“双寡头”。移动第三方支付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的发展不仅受政策、行业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取决于消费者和商家两类不同用户对于移动第三方支付的需求偏好和选择行为,线下商家用户的使用为第三方支付创造了基本的市场环境,消费者的选择使用决定着第三方支付在线下支付市场中的地位。因此,研究两者的策略选择对第三方支付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以及用户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研究。侯明、蔡威等[1,2]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和演化博弈分析发现,双方竞合关系随着各自风险和收益的变化而改变,第三方支付的长远稳定发展需要合理分担风险,也需要政府协调其与商业银行的竞合关系。刘达[3]在电商平台视角下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网购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提出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展衍生价值主要受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影响,衍生金融功能在生活场景中的渗透和完善对平台的升级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刘欣琦[4]分析了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现金使用的影响,指出第三方支付应该针对不同年龄的消费者群体打造个性化服务,数字货币的兴起和推广将对现金使用产生深远的影响。王兵、李婧华[5,6]研究了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认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都需要借助对方的优势来发展自身,所以二者并不是完全的竞争对手,双方可以加强合作达到共赢。孙桂红[7]对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和监管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第三方支付存在资金安全风险、洗钱风险、客户备付金管理风险、信息泄露等风险,提出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和管理制度、健全国家的信用体系、明确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等对策建议。翁新辉等[8]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非现金支付方式对现金运行的影响进行探究,并提出改进人民币流通管理的建议。李二亮[9]基于用户选择行为对移动第三方支付竞争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只有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并强力实施,移动第三方支付才能在支付服务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谋求长远的发展。

第三方支付采纳行为和使用意愿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问题,该类研究对于制定市场策略发展移动第三方支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上述文献中的假设已经出现一些不合理之处,一方面是移动第三方支付因其便捷高效等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线下消费、线上支付已经成为市场主流模式;另一方面,商家是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线下支付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商户的策略选择从使用和不使用第三方支付变为完全使用和不完全使用。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线下支付市场中消费者用户和商户的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ESS)及影响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促进移动第三方支付在线下支付市场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模型

(一)模型基本假设

消费者用户是移动第三方支付的受益主体,他和商户的策略选择直接影响移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我们在模型中假设有两类参与人:一类是消费者用户,可选策略为第三方支付和现金支付,分别记为和;另一类是商户,可选策略为不完全使用和完全使用,分别记为和,博弈双方都是有限理性决策者,经过不断模仿学习改进自己的策略。

假设在一次消费中用户的支付成本为,购买力收益为,选择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为,便捷性收益为,选择现金支付的风险为;商户的收入为,使用第三方支付收款的安全性收益为,服务费用为,额外推广收益为,使用现金支付收款的安全性收益为。当商户选择不完全使用第三方支付收款时,相对设备费用为,此时为用户提供偶然性双向支付便利为。

(二)模型构建

假设在消费者用户群体中,有比例的用户选择第三方支付策略,则选择现金支付策略的比例为;在商户群体中,有比例的商户选择不完全使用策略,则选择完全使用策略的比例为。我们得到双方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消费者用户第三方支付与现金支付的期望收益及群体平均收益分别为、和:

消费者用户选择第三方支付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1)

令,可得,;

商户选择不完全使用与完全使用的期望收益及群体平均收益分别为、和:

商户选择不完全使用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2)

令,可得,,.动态系统(1)-(2)中存在5个均衡点(0,0)、(0,1)、(1,0)、(1,1)和.下面我们对不同情形下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三)模型分析

这里只分析的情形,因为在现实中无法成立,本文不再考虑。

根据假设,我们有,所以,即.

当时,有,则所有的点都是ESS.

当时,有,,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判定定理,则为演化稳定状态,即在这种情形下,现金支付是消费者用户的最优策略;当时,有,这时,为演化稳定状态,即在这种情形下,第三方支付是消费者用户的最优策略,这两种情形的动态相位图如图1所示。

同样根据假设,我们有,由于,所以,即.

当时,有,则所有的点都是ESS.

当时,有,,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判定定理,则为演化稳定状态,即在这种情形下,完全使用是商户的最优策略;当时,有,这时,为演化稳定状态,即在这种情形下,不完全使用是商户的最优策略,这两种情形的动态相位图如图2所示。

(四)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由式(1)和(2)式我们得到系统的雅克比矩阵为

根据雅克比矩阵稳定性判定定理,我们得到5个均衡点的稳定性结果如表2所示:

综合上面分析的结果,做出系统的演化相位图,如图3所示:

对相位图分析可知,点(1,0)和(0,1)是稳定点,点(0,0)和(1,1)是不稳定点,点是鞍点。当初始状态在A区域(点(0,0)和(1,1)点及D点的连线的左上方区域)时,系统将收敛于点(0,1),即消费者用户群体偏向选择现金支付,此时商户群体趋于选择不完全使用策略,这种情形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严重失衡;当初始状态在B区域(点(0,0)和(1,1)点及D点的连线的右下方区域)时,系统将收敛于点(1,0),即消费者用户群体偏向选择第三方支付,同时商户群体选择完全使用策略,这是博弈的理想状态,移动第三方支付行业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五)参数分析

博弈的最终演化结果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鞍点的相对位置,为达到移动第三方支付市场期望的ESS,应该增大区域的面积,使系统最大可能性地向稳定点(1,0)演化。目前,虽然第三方支付因其低成本、交易操作便捷等特有优势占据了大部分支付市场,但是受消费者用户的支付偏好、支付网络和移动第三方支付场景覆盖范围等条件的限制,博弈的理想策略(第三方支付、完全使用)很难完全实现。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对重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其对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影响。

由可知,当c和a确定时,x*和s2正相关。当商户对现金支付的安全性无额外要求时,用户有选择现金支付的积极性,从广义角度来说,在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期间,受传统习俗的影响,用户对现金的使用偏好和需求往往大于平常时期。

同样的,由可知,商户的策略选择和消费者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收益正相关,和支付风险r1负相关。也就是说,当移动第三方支付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且支付的便捷性不断提升的条件下,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会达到博弈的理想状态。

三、结论和建议

本文立足于移动第三方支付在线下支付市场发展的实践,建立了消费者用户和商户之间的非对称博弈模型,优化了博弈双方的可选策略,使得模型更为接近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参与方支付方式的选择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排除消费者偏好、地区支付场景覆盖等因素外,移动第三方支付在便捷性、风险控制方面的改进提升能促使消费者群体以更大可能性选择第三方支付;消费者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的更高体验和收益也会使得商户有更大的积极性选择完全使用策略,从而实现非现金支付的完全发展,更好地促进支付服务向普惠金融迈进。

結合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合理运用消费者用户的支付需求和偏好,结合传统习俗对移动支付的影响,开发与传统习俗更贴合的支付模式,不断开发拓展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第二,提升用户支付体验和支付便捷性,让聚合支付在线下支付场景中发挥积极作用,针对不同年龄群体提供个性化支付服务。第三,加快自身创新升级,增强多方合作力度,提高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控制能力,减少支付风险对商户选择的影响。第四,积极响应支付政策,融合支付和商户推广,提高商户使用第三方支付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侯明,赵龙.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演化博弈研究[J].浙江金融,2014(04):58-61.

[2]蔡威,许锐.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6,29(05):65-69.

[3]刘达.电商平台视角下第三方支付的演化博弈研究[J].商业研究,2018(02):161-166.

[4]刘欣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现金使用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7(28):47-52.

[5]王兵.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7.

[6]李婧华.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7]孙桂红.对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和监管的研究[J].甘肃金融,2019(11):34-37.

[8]课题组,翁新辉.非现金支付对现金运行和人民币流通管理的影响[J].福建金融,2017(10):58-62.

[9]李二亮.基于用户选择行为的移动第三方支付竞争策略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6.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演化博弈第三方支付
电子商务中客户评价策略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
公平关切下处理商与回收商博弈模型研究
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分析
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