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家国大爱 唱乡音亲情
——著名作曲家戚建波的歌曲创作

2020-08-01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亲情创作音乐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这一首首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歌词和旋律,说起来大家都能哼唱几句甚至唱出整首歌曲,但歌曲背后的曲作者也许很少被人们提起!有人说,音乐作品如果离开了创作的土壤,离开了生活,再华丽的技巧也出不了优秀的作品。而这些歌曲正是因为其朴实、真情、接地气、真正贴近老百姓,才会如此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威海政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人民政协大讲坛特聘教授、著名作曲家——戚建波。他曾荣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徳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动山东人物”等。他所创作的作品中,有二十余首作品入选央视春晚,十三首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戚建波常以“业余作曲家”自称,却创造了让许多专业作曲家都无法企及的成就。

“业余”作曲家的专业精神

从小就非常喜欢音乐的戚建波,经常听村里的一位老师弹三弦,有空就跑到老师那里去玩,老师看他悟性很强便收他做学生,学了五天就能上台表演了。正因为对音乐的悟性,戚建波后来又学习了二胡、京胡,都学的非常快,乐器和乐理他一直成绩优异。1977年高中毕业,刚好赶上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考上了蓬莱师范音乐系。在蓬莱上学的那段时间,最让戚建波入迷的就是学手风琴,当时条件很艰苦,每个人都是大草褥子睡着大通铺,班上只配备了七架四十八贝斯的小手风琴,所以只能分组学习,但班里经常丢手风琴,偷手风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戚建波,他带着手风琴去防空洞里面练习。正是对手风琴的无比喜爱,让戚建波对音乐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音乐老师这个身份让戚建波觉得很神圣、很光荣,1980年毕业,他被分到威海七中当音乐老师,后又调到自己的母校威海一中任教。在戚建波的音乐作品中,始终充满着浓郁的中国风味,我们经常会在他的音乐里听到使用中国传统乐器的曲风。无论是喜庆的锣鼓,还是充满中国民族特色的唢呐与笛子,都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质朴的感觉。音乐的种类繁多,只歌曲这一类就有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戚建波在自己的领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最大化的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他的歌曲创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1.歌唱老百姓的歌曲:《中国娃》《中国志气》《开门红》《大年三十》《咱老百姓》《中华全家福》《好人就在身边》《西去的列车》《一家人》《好男儿》《幸福赞歌》《中华好儿孙》《回报祖国》《亲吻祖国》《幸福来》《好运来》等;2.亲情、乡情歌曲:《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和我们》《儿行千里》《用心联络》《亲情电话》《大团圆》《孝敬父母》《家有父母好幸福》《母子一场》等;3.军旅歌曲:《好男儿就是要当兵》《兵妹妹》《战友你好》《同唱兵之歌》《军营歌声多嘹亮》等。亲情歌曲,是戚建波创作的一大特点。这位典型的山东大汉,有着超乎常人的细腻情感。他说,许多歌曲都是以他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写的。他身上凝聚了太多爷爷奶奶和亲人的关爱。乡情歌曲,是戚建波创作的一大着力点。他的歌曲中无不饱含着对生养他的那片土地的深情。军旅歌曲,也是戚建波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他虽然没有穿过军装,可军人一直是他崇拜向往的一个职业。因此,他在军歌创作上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写生活 讲真情

戚建波是个高产的作曲家,从1981年开始投入到音乐创作,第一首作品《老师的目光》,发表在上海的《儿童歌声》上,并得到了7块钱的稿酬,那是他第一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作品,至今,他已经创作了有七八百首歌曲。1997年,戚建波的歌曲第一次激昂深情地登上春晚舞台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中国娃》《常回家看看》《亲情电话》《好男儿》《中国志气》《祖国万岁》《亲朋好友》《开门红》《母亲》《爷爷奶奶和我们》《平安颂》《孝敬父母》《好人就在身边》……等,几乎每年都有他的作品亮相春晚,迄今已有二十余首。他的音乐道出了寻常老百姓的心声,倾诉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引起了全社会人们的共鸣。说到与春晚结缘,戚建波本人都有点不敢相信。1996年,他与词作家曲波合作完成了一首歌曲《中国娃》,创作初期,两位作者都不满意这首作品,戚建波为此还写了三稿,他苦思冥想了很多天,歌词的很多内容都跟山东有关,“小葱拌豆腐、千层底……”,而山东吕剧是山东戏剧的代表剧种之一,就是其中的一个唱段让戚建波有了灵感,正因为这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被当年的春晚导演袁德旺看中。这首《中国娃》由歌手解晓东演唱,并且还获得了当年春节晚会歌曲类节目二等奖,1998年获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2004年,解晓东因这首歌协助儿基会创立《中国娃基金会》,并担任形象大使,帮助各地中小学校建立中国娃音乐教室,致力于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用音乐启迪儿童的心智,从此《中国娃》成了中国人最爱的爱国励志歌曲。

著名词作家车行是戚建波的老搭档、老朋友,两人的默契程度达到了几乎天天都有新作品出炉,他俩合作的歌曲包括《常回家看看》《母亲》《父亲》《儿行千里》《亲情电话》《疼爱妈妈》《欢聚一堂》《孝敬父母》《回家过年》《亲情电话》《你还能陪妈妈多久》《老家是根》《此时此刻》《恩重如山》《好人就在身边》《为祖国守岁》等等,都是耳熟能详,让百姓津津乐道的歌曲。车行评价道:“他不装,在台上台下他都是这样,他的幽默感在圈内是很有盛名的。写作品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要求很严格,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每次都要把歌词翻来覆去的琢磨,把歌词融化到自己肚子里的时候,歌曲才能自然的流淌出来!”

亲情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是在我们心底里驻留时间最长、最深的一种情感。戚建波的歌曲创作包罗万象、海纳百川,而讲述亲情,是戚建波最擅长的方面,《常回家看看》更是让他声名鹊起。1999年的春节晚会上,《常回家看看》唱哭了在场的观众,在阖家团聚的日子,引起了千家万户的共鸣,让这首歌曲成为具有时代记忆的全民流行歌曲,而“常回家看看”也成为当年热门话题。《常回家看看》是一首真性情的歌曲,它把人间的真情用朴实的辞藻表现出来,这是它能广为传唱的根本原因。

从谱例看,这首歌曲的调式是D 徵调式、曲式结构为二段体。整体看,两乐段的结构一张一弛,对比强烈。第一段主歌部分为四句的平行乐段,休止小节的设计很有特点,这使得第一段从结构上显得较为松散,让词句的唱诵带有正常的诉说语气,更有亲和力、感染力。歌曲的旋律简单,以sol re sol sol 四个简单的旋律音开始,作为动机进行发展。第二句是重复乐句,旋律的设计则更加口语化,带有规劝的口吻,一下就抓住了人的心理活动,打动人心。演唱时,又加入了倚音的唱法,使得音乐更为轻柔,但又加强了语气色彩,比如mi 到sol、do 到re、fa 到mi 等,所对应的歌词“找点”“回家”“带上”……每一个都让我们听到了家人期盼和心愿。从歌词“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等地方所强调的亲情、感情色彩,为第二段的进一步展开做好了铺垫。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是第一段的一大特色,节奏不仅让音乐的发展更紧凑和连贯,并且与歌词有很高的融合度,演唱起来会变得非常舒展,既抒发了心声又表达出了与家人倾吐烦恼之后的轻松感,也为进入高潮做出了预示。歌曲的第二乐段副歌部分,带有强烈的呼唤感,结构上也收紧了很多,与第一乐段的风格形成了很大的对比和反差,它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歌曲的高潮在“回家看看”的重复出现中开始,这种重复不但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更加深了人们对歌曲的印象和对亲人们的无比思念。节奏上,附点和切分节奏让音乐在平稳中略显动感,在平淡中彰显不凡。整首歌曲中,休止和倚音的巧妙使用,使音乐更饱满,给朴素的话语赋予了一股感人的力量。

“常回家看看”——这句最朴实的话语对亲情做了最真实的表达。它既表达了父母充满期待的呼唤,也道出了是漂泊在外的中华儿女们挂在心头的期盼,既是歌曲灵魂,又是点睛之笔。提醒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能抽空多回家看看想念你们的老人。

怀着感恩的心进行创作

在第12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上,歌唱家刘和刚演唱的那首《父亲》成了永远的经典,评委张也以及不少现场观众都感动得哭了,最后他以总分197.44的成绩创下民族唱法选手在青歌赛上的得分纪录获得金奖。歌曲《父亲》是戚建波创作的众多亲情歌曲中经典之作,父爱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真挚、最割舍不掉的亲情,它能触动人们心中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父爱不用特别华丽的语汇就能在平淡中孕育出感动。戚建波的众多作品都包含着朴实、真挚的情感,字里行间、曲风曲调中都透露着作为儿女对父母一生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也反映了戚建波在民族声乐创作上的整体风格,他所创作的歌曲在一定程度上能唤起人们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激与感恩,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

2020年初,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在全国蔓延,疫情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曲家戚建波用歌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第一时间积极地投入到这场艰难险阻的抗疫战争之中,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书写着、记录着、讴歌着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无数英雄。他创作的抗疫歌曲《勇敢向前》(邓永祥作词,李璇演唱)、《为心灵点一盏灯》(陆新桥作词,喻越越演唱)、《使命》(谢家学作词,张大伟演唱)、《大爱无边》(付广慧、王本群作词,曹芙嘉演唱)、《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日记》(陈道斌作词,喻越越演唱)等,都传递着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致谢每一位逆行中的平凡英雄,每一份素未谋面的爱心善举。茫茫黑夜里,为心灵点一盏灯,守护生命的微光,点亮千万人的希望。

戚建波秉持抒写亲情、抒情乡音、颂扬人民的创作理念,这种源自内心的感动所迸发出的激昂热情得创作灵感,给人以精神、希望和力量。他用充满正能量的具有民族烙印的一首首歌曲,记录着伟大中华民族的无畏与坚韧,记录着每个人心中的大爱!

猜你喜欢

亲情创作音乐
亲情的滋味
《一墙之隔》创作谈
音乐
创作随笔
最是亲情“回娘家”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创作心得
亲情故事两篇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