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问“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

2020-07-30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组委会竞赛大赛

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获奖作品《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被媒体公开质疑涉嫌造假数天后,涉事各方纷纷发声。该科研项目公示的唯一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项目部分工作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完成。但这样的科研项目确实是涉事小学生完成的吗?

这个项目是怎么评上奖的?

7月15日下午,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组委员会秘书处在该大赛官网发文称,组委会秘书处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

7月15日晚,涉事小学生的父亲——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在科学网致歉称,他过度参与了该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在此郑重道歉。同时,他代表孩子向大赛组委会提出: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

同日晚,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记者注意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该大赛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需从省级竞赛获奖项目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经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环节进行评选。

那么,此前陈某石的研究项目为何能顺利通过赛程,获得省级、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大赛评委具体是如何评定参赛项目的?此外,身为小学生的陈某石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可获得研究项目主要实验数据,是否符合事实?

为何能顺利通过省级、国家级比赛审评?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2020年修订)》规定,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从省级竞赛获奖项目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陈某石的研究项目曾于2019年获得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同年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三等奖。先后获得省级、国家级赛事奖项,陈某石的研究项目通过了哪些赛事流程?

记者调查了解到,按照大赛要求,陈某石在参加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时需经过评审、封闭问辩、机器人现场比赛、公示等议程。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官网2019年4月8日发布《关于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的通知》称,陈某石的研究项目获得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

在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赛时,陈某石的研究项目经过初评和终评环节。

大赛是如何评定获奖项目的?评委是谁?

近日,关于质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个别获奖作品的网络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对此,组委会秘书处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

评审委员会是如何对参赛项目审核评定的?评审委员会又由哪些人组成?记者注意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参与大赛”一栏显示,评审专家由关心和支持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申请。

但前述官方网站未透露评审团队的具体名单。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公布的历年赛事报道显示,2019年7月24日,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颁奖典礼举行。此次大赛的评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评审监督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士黎乐民出席。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公布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规则》)载明,大赛组委会将组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则进行评审。

“三自”和“三性”原则即:1. 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2. 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3. 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4. 创新性:指项目内容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设备或工具的设计或使用方面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工作从新的角度或者以新的方式方法回答或解决了一个科学技术课题。5. 科学性:指项目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的合理和正确性,依据的科学理论的可靠性等。6. 实用性:指项目成果可预见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研究项目的影响范围、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陈某石的研究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奖受质疑后,7月15日晚上,陈某石的父亲——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发布道歉信。陈勇彬称,孩子根据自身科研兴趣选择了本课题,并在其学校指导老师、父母及所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并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

此前,有网友质疑称,按照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应该达不到此水平,或存在学术造假。那么陈勇彬所述情况,是否符合事实?根据陈某石实验记录显示,2018年1月6日,陈某石跟随吕老师一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他提到自己想研究肿瘤。2018年1月9日,陈某石首次接触基因“C10orf67”。三天后,他便了解PCR技术的原理以及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等内容。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该项目简介声称,通过遗传学比较分析,本项目前期发现了一种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其基因敲除小鼠;通过临床样本解析等后续研究发现,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敲低其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可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针对陈某石所做《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课题,一位肿瘤专家表示,“明眼人一看,这种项目就不是小学生能完成的,高中生都不一定能做得出来。这个项目是怎么评上奖的?太神奇了!”

一位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专家也表示此事有些“离谱”。他认为,小学生参加夏令营或者一些简单的科研活动可以理解,但参与类似上述复杂的研究,和其能力是不相符的,也是不太可能完成的。

(综合 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等)

猜你喜欢

组委会竞赛大赛
“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十载初心坚守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创新思维竞赛(6)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