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语文中段语段教学策略

2020-07-30张敏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关联词中段语段

张敏

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语段的教学。笔者通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第一课时的教学,结合自身、同行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小学语文中段语段教学的指导策略,概括为以下四条:牢记“整体观”、抓“关键词句”、解“关键字”、练“重点方法”,以期教师们更好地落实中段语段教学,引领学生们习得研读方法。

语段教学作为连接低年级字词教学和高年级篇章教学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新老师,常常忽视“段”的教学,把握不了教学重点。幸运的是,有次参加了教研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正是“落实语段教学,习得研读方法”,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通过磨课、评课及反思,笔者对中段语段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初读感知,落实“整体观”是基础

整体性阅读在上世纪30年代就被提倡,小学语文教育家崔峦先生认为:整体性阅读教学就是指从文章的总体入手,迅速捕捉主题,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沿着一条由篇章、段落到句子、词语再回到篇章的路子进行阅读的教学,简称整—分—整的阅读教学。第一层面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浏览全文后,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大致的了解,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在执教《猫》的初读环节时,笔者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文中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五六个学生用词语进行了回答,笔者不做点评。当学生提到“古怪”时,引领学生理解古怪,从而精读猫的“古怪”性格。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是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下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表面看来,教学目标似乎达成了,但实际上却如蜻蜓点水。课后作业中有一题:课文写了猫的哪些性格特点,只能填两个词语,作为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答案应该是“古怪”和“可爱”,但很多学生填了“胆小”“温柔可亲”“勇猛”等,这反应出整体感知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达成,大部分学生没有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中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教师可以抓住两句关键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了淘气。”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几次磨课中笔者发现,学生每次都能提到猫的性格特点是“古怪”和“可爱”。因此教学设计可以修改为:当学生说到“可爱”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第四段写的是满月的小猫很可爱。说到“古怪”时,简单谈谈从哪里感受到“古怪”,从而理清文章思路。接着抓这两句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无形中也教给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抓关键句。

因此,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课文,无论是何种文体,教师终归不能脱离“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

二、精读品味,抓住“关键词句”是保证

1.“变”,抓“关键词句”方法多

在执教《猫》的精读环节时,笔者要求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写猫“古怪”的句子并概括出特点。当学生完成后,教师问“你从哪些词句最能感受到这个特点”。此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句感受猫的性格特点,但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让学生兴趣大减,举手也寥寥。于是第二次磨课后在对此设计做了微调。笔者变换问法——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你感觉到这是一只贪玩的猫了吗?再请学生读,有感情地朗读完两遍后,教师顺势说出“原来,要读出贪玩,尤其要注意‘任凭…也…这组关联词”。学生以读代悟,很自然地找到关键词句,教师顺势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显得更轻松自由,这样的课堂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2.“品”,“读”与“写”双管齐下

第一次磨课,笔者的教学内容是文章的1~3段,但课后同行们立马提出了意见:本堂课似乎面面俱到,实际却没有重点。精读环节,笔者要求学生读1~3自然段,找出写猫古怪的句子。学生概括出“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与一声不出;胆小与勇猛”这些特点时,笔者相机分析各个句子。一节课这么大的教学量,没有时间对重点句子进行品读,因此評课后决定抛弃二、三段的精读教学,只精读第一段,通过抓“任凭……也……”“非……不可”等关键词句理解猫的特点。

在学习“任凭……也……”这组关联词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读句子,各种形式反复读,在朗读评价中让学生意识到,要读出“贪玩”,就要读好这组关联词。读了几遍后学生很容易地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任凭”,接着通过阶梯式训练,用“任凭……也……”说话:

第一,这集动画片太好看了,任凭妈妈……我也……

第二,这张桌子太……,任凭我……也……

第三,( ),任凭( )也( )。

在学习“非……不可”这组关联词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作比较读的方法,体会“一定要”与“非……不可”的区别,说说哪一句更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接着利用《课堂作业本》中的第四题,练习用这组关联词改写句子。

评课时专家指出,在执教“任凭……也……”这组关联词时有不足之处:“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学段目标落实得还不够扎实,可以在比较读这一环节过后,再去掉关联词读,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发现关键词的作用。

可见,对待关键句,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作比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悟,并能学以致用。

三、词语教学,理解字意是关键

1.详解关键字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提出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由此可见,中段侧重于借助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正确意思,体会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一词多义、一字多义是中文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应注重词语或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当前的词语教学存在着泛化的误区。词语教学“千篇一律”——认读、理解、巩固,教学目的仅为“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使学生没有“触摸到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

笔者在执教《猫》中“屏息凝視”这个词时,通过让学生做表情,说感受的方法,简单解释词语的意思。但对于四年级而言,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理解词意太浅。我们不能只注重调动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应该稳扎稳打的字词教学。有时理解了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便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理解了“屏息凝视”中“凝”的意思,就能理解这个词形容注意力很集中,进而也能体会文中的猫注意力非常集中。如叶老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也应将文中的词语拓展到课外。专家建议出示“凝”的不同意思,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选择相应的解释,从而十分清楚地了解“凝”的几种意思。

2.勤用工具书

习惯用字典、词典帮助词语理解,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了解一字多义,明白有时只需把词语中的关键字的意思查清楚,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总之,在理解关键词时,一定要关注关键字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易混淆意思的多义字,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思。

四、拓展练习,把握要点是前提

小练笔作为一种基础练习,找准练习点很重要。在选择练习点时,要根据文本特有的表达形式来决定写什么。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考虑小练笔和大作文的“结合点”。因此,小练笔写点的切口应求“准”、抓“小”。

在进行本堂课的小练笔环节之前,笔者结合板书总结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把猫的“古怪”写具体。由此,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写写身边古怪的人或动物。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不理解如何表现古怪,只写了一个特点;第二,想不出性格古怪的人或动物。

在课后反思中,笔者意识到,本次小练笔的目标过多,大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动笔。因此对此环节的设计做了修改: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某个人或动物的某个特点。作业反馈效果不错,80%的学生能按照这个要求完成练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时,应抓准一个练习点,切不可多。

本次论文撰写时间较为仓促,只是针对《猫》一文进行中段语文语段教学策略的探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对于各类文体的语段教学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对于小学中段语文语段教学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310000)

猜你喜欢

关联词中段语段
高中挚友情谊长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自主创编教学实践探微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巧用关联词
关联词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