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兹华斯与孟浩然田园诗对比

2020-07-30李冉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华兹华斯田园诗孟浩然

摘要:威廉·华兹华斯与孟浩然的两首田园诗在意象描写、浪漫主义手法上有相同相似之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位诗人虽都为田园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但两首田园诗在主题表达、哲学内涵、审美视角等方面各有特色,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达上也略有不同。分析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代表作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特征,从而展现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创作差异。

关键词:威廉·华兹华斯 孟浩然 田园诗 对比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115-02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也是英国浪漫派诗歌理论的创始人;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自然诗人。他们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诗歌中,从而写出自己所游历过、观赏过的山水田园风光的诗歌。这两位诗人虽同为田园派诗人,但其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蕴。华兹华斯的诗从自然出发,诗歌主题以自然景观和塑造朴实无华的平民形象为主,以细腻的观察角度,展现出内心丰富的情感魅力。他有着西方的神秘色彩,崇尚回归自然、纯粹,将自己对上帝的钦佩之情用真挚的语言表达出来。孟浩然虽处于一个山水田园派诗人辈出的时代,上有“大小谢”、陶渊明,下有王维;但他用清淡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让人沉醉其中的景致,宁静安详中透露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着他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孟浩然的诗歌语言满足了读者接近自然风光的愿望和幻想,描写出的景致看似简单纯朴,却常常能够引起共鸣,为诗篇营造出遐想的空间。本文通过对比两位诗人两首田园诗在意象、主题、审美视角上的异同,加深读者对他们诗歌的理解。

一、华兹华斯与孟浩然作品中的意象对比

华兹华斯和孟浩然同为田园派诗人,各自的作品《咏水仙》和《过故人庄》,有着不同的意象,但是表达出了相似的情感。对比分析两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差异,可以进一步解答意象表达的不同。《过故人庄》用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让人浮想联翩的秀丽景象。求仕遭遇的曲折磨难仿佛在田园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弥补和释放:生活虽然清贫,但还有挚友间的情谊,足以使诗人心灵在这苦闷不堪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慰藉;农事虽然辛苦,但还有心灵世界的满足。读罢《过故人庄》,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不仅仅让人从视觉上跟随诗人一起游历田园,更是给人心灵以慰藉。《过故人庄》中出现的意象有:田家、鸡黍、绿树、青山、场圃、桑麻,这些意象是田园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景物,毫无特殊之处;但在《过故人庄》中,在孟浩然的眼里,他的笔下所勾勒出的是一个他自己向往的生活,独具一格的审美世界,带着一抹浪漫的色彩。在故人的田庄里,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平等、真诚。孟浩然的《采樵作》和《南山下與老圃期种瓜》两首诗真实地刻画出诗人亲自务农的情景,因此他的隐居也是真正的田园生活。

与孟浩然所表达的意象有所不同,华兹华斯在《咏水仙》中的水仙花不再以花的身份出现,它被赋予神秘的感情色彩。诗篇带着西方的神秘色彩出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体现出他对于个体无可厚非的情感。在《咏水仙》的开篇,诗人将自己幻化为一朵孤独存在的流云,自由自在地漂浮在高耸的群山之中,彰显出诗人的怡然自得。在诗篇的最后,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水仙随风翩翩起舞,周围的景色不及水仙身姿的曼妙。诗人对于水仙的形象刻画,暗示诗人的内心也是如此地渴望着感情、朋友的陪伴,但始终在高高的天空中飘荡。诗人用水仙这一意象,由于水仙也如诗人一般,拥有独立思想和情感意识,水仙给予了华兹华斯内心的归属感。这个意象的运用,使得水仙被他赋予了情感,亦如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因有朋友的陪伴而倍感安慰。因此,虽是不同诗作的意象表达,但孟浩然和华兹华斯的作品,表达的感情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二、华兹华斯与孟浩然作品的主题对比

华兹华斯和孟浩然在诗作中,选取的意象虽然不同,但是都借助了这一重要载体,寄托了自身的情感和态度。由于两个人的时代环境和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因此两个人的诗作主题也不一样。华兹华斯童年时生活在英国北部,茂密的森林,美丽的花朵,波光粼粼的湖泊,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造就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大自然成了华兹华斯心灵的寄托,因此在《咏水仙》中,饱含诗人的情感。而孟浩然出生于饱读诗书的家庭,受到的是儒家思想教育,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走上了仕途。他的求仕道路艰辛坎坷。孟浩然又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使他创作出富有田园诗意的作品。华兹华斯和孟浩然的创作背景和时代不同造就了风格上的差异,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使得两人产生了文化的碰撞。

1.华兹华斯诗作的主题

华兹华斯的作品《水仙花》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凸显出大自然风光的婉约与雄伟壮阔。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华兹华斯的作品里面充满了对自我意识的表现。《咏水仙》的创作基于他去法国参与革命活动的结果——法国革命的失败,这是始料未及的。诗人由此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和满心的失望,后来在亲友的帮助下,情绪逐渐恢复。这首诗写了他途经乌尔华特湖畔时所观赏到的场景。在《咏水仙》的创作过程中,诗人的心情也得以平复。诗中诗人含着对于往昔生活的怀念和赞赏,他秉承着内心的自由,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自我反思,不再是怀着满腔热血一意孤行。诗人强调自我情感的重要,又强调自然是一种神秘而又令人坚定的力量,满足精神需求,给灵魂以引导。

2.孟浩然作品中的主题

《过故人庄》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乡村的真实风景,抒发了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也表达出了宾主间的亲密。从《过故人庄》主题表达来看,“故人”提供给孟浩然的物质生活只是那简单的一顿“鸡黍”饭,在诗人的眼中,这并非常人所认为的再平常不过了,此情此景给予孟浩然内心极大的慰藉。仕途的不顺,求官过程中的艰辛,让诗人内心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从诗句里的“鸡黍”饭等最低的物质足以满足诗人的需求可以看出,他真正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希望在山水田园之中找到安慰,以至于孟浩然的诗多平淡、朴素,就如他本人一样,无需加以修饰。在这个背景下,孟浩然迫切地想要在山水间、田园生活中寻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正如《田园作》中的“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感受到的是诗人仕途不通,内心世界得不到满足,无处宣泄。孟浩然之所以能够写出引起读者共鸣的田园诗歌,是由于他最终没有入仕做官,长期与大自然打交道,在田园中生活的经历,使得孟浩然的田园诗极具生活气息。

三、华兹华斯和孟浩然的审美视角对比

在华兹华斯的观点里,诗人若要创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品味它。《咏水仙》营造出来一种人与水仙花共舞的景象,仿佛已置身于花海之中。从审美视角看,诗人勾勒出一幅璀璨星辰般的水仙自然景观图,大量使用修辞手法,描绘出水仙传神的优美形象。在华兹华斯看来,诗人必须让读者或者欣赏者感觉到阅读的快乐,并且领悟阅读的真正意义。华兹华斯特别推崇深邃的思想,认为诗歌一旦有了深邃的思想,就有了灵魂和生命。在《咏水仙》中,水仙被赋予了生命,它不再是毫无生气的植物,而是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灵魂之物。

孟浩然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调,动静结合地描写山水景象,悠然自得地欣赏美景,对自然景致的描述也随着方位在自然地转移,欣赏他的诗篇时犹如欣赏一幅渐次展开的山水畫卷。孟浩然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也体现在《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中,整首诗诗风恬淡清新,如“山瞑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的诗呈现出一种流动的气势,将所游所看之境用诗句描写出来,这些都是诗人在旅途中看到的景物,颇有一气呵成之感,使人置身于美景之中,不可自拔。诗人的感情指向与随波逐流的船的前行方向保持一致,既加快了船速,又强化了诗人的兴致,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过故人庄》中,诗人因得到了故人的简单招待,精神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见孟浩然善于从生活的点滴发现美,在田园美景里享受生活。

四、结语

华兹华斯和孟浩然都是属于田园派诗人,分别在英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杰出的成绩。两位诗人都对所领略到的美景和经历之事进行了详尽描述,同时借助多种意象表达自身情感和感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华兹华斯的《咏水仙》都是表达了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返归自然的喜悦,生动刻画了诗人眼中美好的田园景色。孟浩然是在大自然中感悟生命的自由,强调的是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华兹华斯则是在自然中净化心灵,感悟自我,推崇的是实现主体的自我价值。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使两个人在运用意象的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意象的含义和特征也不尽相同。两人作诗风格的差异,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沈祥龙.论词随笔[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0.

[2]雒海宁.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0(2):50-52.

[3]刘晨.及物性视角下孟浩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以《夜归鹿门歌》及其英译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5):50-55+62.

[4]谭晓春,黄国文.自然诗歌翻译的功能语言学解读:以孟浩然《春晓》为例[J].外语教学,2019,40(5):72-78.

[5]吴俊锋.《过故人庄》索隐[J].戏剧之家,2019(14):235-236.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李冉,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华兹华斯田园诗孟浩然
自深深处
田园诗
An Analysis on William Wordsworth’s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春晓
分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
春晓
The Study of “The Daffodil”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