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环境决定论

2020-07-30王闻文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决定论社会环境主观能动性

摘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古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真的就成为控制人的唯一因素吗?分析其中潜在可能性,并对其进行反思,并对如何才会使环境对人起决定作用展开论述,就环境作用问题对“伪环境”等命题展开论述,进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认识环境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社会环境 决定论 伪环境 主体的心理 主观能动性

中圖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080-02

环境与人的关系,自古以来就被很多学者关注。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只要和主体的人联系起来,就能揭示其作用力。但是,作为被影响者的人,如何受到环境的影响,又如何于环境中作为,便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环境决定论的提出

1.不同环境命题的阐述

环境决定论中的环境包含很多种,有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地理(地势)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地理环境对于国家民族、国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丹就认为,民族差异的原因在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也认为,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的生理心理等起决定性作用。

而在中国,管子学派在《管子·水地》中提出了水和土决定人的品行;《礼记·王制》篇提出了水文决定论等。这些思想都认为自然环境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挥着决定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的部分合理性,它的局限性或荒谬性在后文将会分析。

本文将着重来阐述社会环境对于个人的影响,也就是将所要阐述的范围界定在社会环境和个体之内,对于其他因素、大到团体、国家层面的影响在此不做赘述;进而阐述、分析个人如何被社会环境所限定、个人的出路在何处的问题。

“环境决定论”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之一。持此观点的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主义者J.华生。该学派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的作用。正如华生所说:“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的父母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强盗。”在这里,华生也主要是从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来对他们进行实验和分析。他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纵使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2.个体之心性的提出与阐释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对不同环境决定论的提出,以及环境之于个人的影响做了分析,这是对于外在环境的阐述。下面将对于环境决定的客体进行分析、阐释。

一个完整的人,在理论意义上是不可能不受环境的影响的。我们姑且假定一个人从降生于世那一刻起,或者说没有生下来,在母亲的子宫里,其与环境没有接触前心性是什么样的。在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相关方面的学说、命题。

就拿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孟子来说,他提出了有关人性的著名命题:“人性本善”。在孟子看来,人从天性上来说是善的,其所秉之气便是善,即“天性本有,性德礼成”。孟子对此解释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在这里孟子便把人性比作水性,借此来阐述人性本善,而与后天的环境的影响没有必然联系。即使后天的环境有细微的影响作用,那也是性使然的。此外在中国哲学史上,与孟子持相反观点、也认为环境决定人或者认为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极其重要的人物便是告子。他提出:“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同样,他也用水性来比喻人性,认为人所具有的品行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受外在环境的制约,即他认为人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换言之,即是后天的环境决定人性。

西方则有爱尔维修,他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他认为,人的智力和品德天生是一样的,人在本性上无所谓善恶,所以会出现差异,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二、环境决定论如何可能

1.对于环境决定论的剖析

环境决定论可能成立吗?何以可能呢?在现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知道,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但不能说起决定作用,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作用。即使这样,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这个条件在下文中会进一步阐释说明。

环境决定论无疑是夸大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无论是上文所阐述的决定论,还是社会环境决定论,都犯了类似的错误。布罗代尔在《法兰西的特性》一书中写道:“不应该单独使用自然环境去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同样,我们也不能仅仅就只看到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揭示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同时与周围的各种人、事打交道,必然受到他们影响。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看到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以至于我们认为的决定性作用。

2.环境决定论成为可能的条件——之个体心理、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我们通过对环境决定论的剖析可以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必然性,但是如何才能,或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才是论述的重点。

如果环境真的可以对人起到决定作用,那便是个体对环境的妥协、认同。这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环境是积极的,有益的,个体便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二是消极的、有害的,个体甘于向环境认输。换句话说,个体放弃了能动性的一面,而任由外在环境控制,消极地应对环境,自甘堕落,无所作为。也许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这便是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马克思指出:“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即环境决定论,则是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改变来的。”但是笔者认为一个人从心里对环境妥协,不能单单归于唯心主义,而恰恰应视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说环境如果可以起作用,是从个体的心理方面去说的呢?这是因为外在的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所以,如果环境能对于一个人起到决定乃至致命性的作用,那么必然是个体的作用的结果。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我们不能单单去责怪环境的好坏,而应该看到个人对于环境是如何作用的。这就涉及笔者所说的心理层面对外在事物的反应。

三、“伪环境”及其影响

1.何为“伪环境”

我们对“伪环境”要加以重视。什么叫“伪环境”呢?“伪”即是假的,不真实的;因此“伪环境”就是指那些不真实的环境,虚假的环境。在这里,笔者所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看似真实、其实是由于主体自己的努力而所造就的或适应了的环境。这个环境本不该如此,而对于个体本身来说,现在的这个环境本不是他应该所在的环境。不过是在对于“物化”了的人和事的虚假表现,而个体又不愿意去打破此环境的幻影,或喜悦,或痛苦,或麻木地待在其中。

2.“伪环境”的影响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伪环境”中,而且大多数人都在经历着其消极影响。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伪环境”,缘于他们在内心已经认同了这种环境,认同了自己所处的状态。这个时候,所造成的后果便是,无论之前的人是多么优秀,也不论他成就如何,但当他认为此刻的环境才是他应该有的处境,那么在意识里和行动上他都会继续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伪环境”在大多数情况下的表现是有害的,消极的,但我们知道,凡事都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去辩证地认识。用在“伪环境”这个命题上,可以说明“伪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完全取决于人自己如何对待它。因此“伪环境”也有积极的一面,对社会,个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一面。

对于个人来说,当我们认同了一个优秀的环境,并且在它的影响下,改掉自己不合时宜的地方,便会变得更加优秀。这也是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遇到更优秀的人,进入更好的环境的原因。因为我们自己给自己一个预设,让自我恰到好处地融入自在的环境。这对于一个人的性格、成功、事业,都大有好处。

这便是环境对于个体的影响,但要注意仅仅是影响,而不是决定,真正让环境决定人的是人自己!

四、结语

环境决定论——对于人的决定作用本是不成立的,这点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就足以批判否定,但是环境决定论又是可能的,可能在主体对于外在环境的妥协、退让、认同。故而,如果要有一番作为,那么就不能被环境牵着鼻子走,而是想办法让环境为我所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大概是那些成功者的秘诀了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刘文英.中国哲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4]西方哲学史编写组.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华生.行为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94-195.

[7]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孟轲.孟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9]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10]趙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王闻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决定论社会环境主观能动性
国际政治中的决定论
在屈从中自败的自由意志
决定论的黄昏:存在论现象学视角下的经济人假设
刑法中意志自由论之提倡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观意识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浅析社会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