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制之祸,可为殷鉴也”

2020-07-29赖某深

世界文化 2020年7期
关键词:监狱

赖某深

晚清出国考察记中,参观西方监狱是一个重要内容。最早亲历西方监狱并记载的应是旅英文人王韬。1870年春(同治九年),王韬应邀往“碧福”(Bedford贝德福)参观新建监狱,观其规制,叹囚犯“屋舍既洁净,食物亦精美。狱囚获住此中,真福地哉”(王韬《漫游随录》149页,岳麓书社1985年版)。在《法国志略》中,王韬还对西人监狱不搞刑讯逼供、对囚犯宽厚、在监狱中能学到一技之长给予了极高评价。1876年,受命赴美参加万国博览会的宁波海关关员李圭,在费城参观了轻、重罪监狱,深感“外国监狱,迥异中华” 。他所见到的外国监狱,“第一务取洁净;第二饮食调匀;第三作息有序;第四可习技艺;第五则其总管、司事,一切体贴人情,处若父兄之于子弟。故凡游览其中者,非特不觉其为监狱,即犯人监禁日久,亦忘其身在监狱也。”李圭不由赞叹:“法至善也,恩莫大也!”“法良意美,于斯尽矣。倘有仿而行之,殆将真以囹圄为福堂也”(李圭《环游地球新录》)。在李圭看来,西方监狱仿佛是人间天堂!1876年出国的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赴英途经香港,参观的重点便是学校和监狱。从其《伦敦与巴黎日记》看,他出使三载,共参观监狱七所,记载狱制九则,约近万言,在早期出国人士中是对监狱记载最多最详细的。尤其是关于“万国监狱会议”的记载,颇有价值。光绪三年(1877年)六月十八日记“瑞典、挪威公使爱达华达摆柏”致函郭氏,告以将于1878年8月在“斯多克火恩”(今译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愿中国亦遣官赴会”。郭氏因而奏陈清廷,“度其会议,必多有可纪者”,“请派员赴万国刑罚监牢会”,终于促成1890年清廷首次派员出席在俄国首都彼得堡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监狱会议”。

“万国刑罚监牢会”,又名万国刑律监狱改良会,或“国际监狱会议” “万国监狱会议”,1930年起改称“国际刑法与监狱大会”。此前,会议分前后两期。前期从1846年的首届会议至1858年的第三届会议,与会者基本为西欧各国。1872年,由美国总统发起,召开了欧美合流后的第一届会议,遂发展为世界性大会。中国人参加大会始于1890年在俄国圣彼得堡举行的第四届大会。清政府自兹以遣派驻外公使就近与会的方式,参加了此后的历届会议。1910年复正式组团参加在华盛顿召开的第八届大会。

1910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第八届万国刑律监狱改良会。清政府首次应邀组团参加会议。时任大理院刑科推事(相当于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庭大法官)的金绍城因“熟谙中外法律兼精西国语文”,被遴选为专员,与李楠芳等人赴会,并沿途考察欧美各国监狱及审判制度。此行金绍城著有《十八国游记》,记载作者考察日、美、英、法、比等十八国的政治制度、审判制度、法律、监狱等实况,是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及清末司法改革的一部重要的参考书。有1914年太原监狱石印本。

金绍城(1878—1926),又名金城,字巩北、拱北、北樓,号藕湖,吴兴(今湖州)南浔人。年轻时应童子试不售,于是毅然游学海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负笈英格兰,入王家书院(今伦敦国王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因其熟悉国际法,回国后曾担任上海会审公廨襄谳委员、大理院推事。他善诗,著有《藕庐诗草》。亦善画,曾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

《十八国游记》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出国前在国内考察监狱及审判制度的实况,二是在国外的考察见闻及感受。

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底至六月初,他们先到沈阳与天津的审判厅、待质所(看守所)、习艺所、模范监狱作实地考察,感到“与旧时监狱野蛮情状已判然不同”。天津习艺所有个犯人所作的新旧监狱比较塑像,形状酷肖,因定制一份,又购买了一些犯人制作的绣货及织绒垫数种,以备带至美洲为监狱会赠品,以此说明中国司法及监狱改良之进步。

在乘坐京奉铁路赴山海关车中,作者巧遇严复,谈到司法如何独立的问题,表示“予深服膺斯言”:

先生谓中国司法前途欲求独立,不当从道德上分其人之善恶,先当从法律上论其事之曲直。今之为裁判官者,专以钩拒为能事,深文周内(纳),曲直可以上下其手,而不察情理之平。裁判员之资格,焉能养成乎?

在山海关,看到英国军队“驻兵关内”,而日本人“营业者甚多,甚至肩挑贸易遍地皆是”。由山海关至长春,日本之屯耕者众多,“处处是民,即处处是兵”,沈阳为清朝陪都重地,而强邻逼迫,“令人触目惊心”。

七月二十日,从上海乘坐轮船出国,赴美考察海军的载洵与其同船。途经日本时考察了巢鸭监狱;参观了镰仓的八幡宫,看到陈列着甲午战争时缴获的清军龙旗、枪弹及在威海所得炮弹,“见之不胜怅触”!

九月二十九日至十月初六,参加在华盛顿召开的监狱改良会。参会国家三十五个,人员共二百七十八人,美国人数最多,为五十三人,中国派出四人参加,引人注目的是,意大利和突尼斯都有自费参会代表。万国刑律监狱改良会副会长罕特生发表演说,分析了犯罪的原因,阐明了对罪犯进行感化教育的重要性:

人之犯罪,由于失教所致,尽人皆知。夫既知其犯罪之由在于失教,则设法以教之,固其所矣。人但知幼年犯罪之宜教,不知幼年失教于先,致壮年而犯罪,尤宜于壮年补教之。鄙意欲将犯罪之人一一施以感化教育,不但对于幼年行之,必使将来社会中人,无一人入巡捕房而后已。

会议分组讨论,第三组重点讨论了妇女和幼年犯罪应区别对待的问题:

(一)幼年犯罪不应公开讯问,以保全其体面。(二)幼年犯罪者,除有特别原因外,未经招承及证据不全者,不得入未决监。因未决监有时较诸监中尤为不善也。(三)幼年犯罪者,得交保证金暂行保释。(四)妇女犯罪非有特别原因,不得入监狱。

参会中人纷纷发表演说,一同赴会的中国代表李楠芳宣传了庚子事变以来监狱改革的成就,指出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我国自庚子以来,事事逐渐改良,今已遽然大觉。狱中罪犯呼吁之声,既已闻之矣。且不但闻之,行将出其救援之手,拔之水火而登诸衽席矣。譬如雪山之融也……沛然莫之能御。又如置巨石于高山之巅……其势不直达于平地不止。愿诸君子少安无躁,拭目以观其后如何?

金绍城在美国总统宴请会议代表时发表了演说,首先以在美国被拘留半天的经历,谈为何要进行监狱改良:

监狱改良之说,不知者动疑待犯人太宽,是大不然。犯人入监后,自由全失,纵待之极优,亦是大苦。犹忆七年前,鄙人在英游学归国,便道至贵国一游。道出抱丝墩(按:今译波士顿),误以为华工,致被拘留者半日。此半日中,鄙人如坐针毡,如履荆棘。是以虽未身入监狱,而监狱被禁之苦不啻亲尝之矣。

接着论述监狱改革与司法改革紧密相联,“监狱之事与司法相关联,司法不能独立,即监狱之改良不能期于完善”。而外人在华之领事裁判权阻碍了司法独立,他希望西方撤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因为“领事裁判,实为司法独立之阻力,即于改良监狱,不能无影响”,可谓是近代中国废除领事裁判权之先声。

会议结束后,又花了十个月的时间,考察西方的司法与监狱制度。

在巴黎,他参观了“康巢海古监狱”。法国大革命时,路易十六世皇后即在此关押、受审并处死。但是仅仅过了两个月,捕捉路易十六世皇后的人亦被关押在此,“仅十三小时而被杀”。杀人最多的一次仅一天就处死了884人,监狱血流成河。他认为法国大革命开始不过是要颠覆政府,以实行君主立宪,结果“乃始则覆王政,既则覆君主立宪,其后则革命党中互相屠戮”。 路易十六世皇后相貌娟好,路易十六世“亲开议院,亦无大失德”,“徒以优柔寡断,身遭大戮,为天下笑”。至于法国大革命之起因,追根溯源,“则路易十四世之穷泰极侈”,埋下了祸根,“洵可为专制之殷鉴”。此外“法国刑法之残酷,亦为酿成革命之一大原因,故乱党之起也,首先击破巴黎大狱”,“所望我国反对改良监狱、刑法之酷吏其三思之!”

在君士坦丁堡,正好碰上土耳其革命,国王被废黜。“途经旧时大臣之第,革命时已取而充公,其大臣则禁锢于监内”。当地监狱协会会员萨丁培告诉他,前国王专制猜忌,“以背驼故讳‘驼字,鼻大故讳‘鼻字,年老故讳‘老字。其他‘自由‘平等字样,皆于字典中削去之。”实行恐怖高压统治,全国有侦探五万人,“侦探有告密,辄捕其人而杀之,或缚以巨石而沉之海中”。鼓励告密,以致告密成风,“有子告讦其父者,则杀其父而赏其子,民间致父子不敢相亲,朋友不敢相信”,“民间重足而立,道路以目”。此次新党革命,前国王试图阻止,但众叛亲离,“新党之首领掌陆军,谋为改革。王侦知之,以重赏招之,不至,使警察往则警察降,派亲兵往则亲兵又降。遂率兵逐王,而立今主。”对于土耳其革命,作者评论说:“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非欤?”“专制之祸,可为殷鉴也。”

在伦敦,作者亲往审判厅,观察审理案件。书中记录了三个案件:第一案系“醉后裸下体而行于市者”,判罚金;第二案系车夫醉酒驾车,亦判罚金,“因贫不能足额,限一星期逐日分缴”;第三案系妇女争选举权肇事案,“投石击下议院,并聚众殴辱巡警”,抓获一百五十人,分别审讯。被拘禁者仅十余人,余均释放,“盖因争选举选权乃政治上之犯罪,且多系大族女子之有学问者……故对于此案政府特别从宽发落云。”

中国与欧洲审判制度有何不同?在答巴黎记者问时,作者直言不讳指出:“西人审案重证不供,而中国则重供不重证;西人审案有律师,而中国则禁止讼师,二者全然反对。”

对于美国如何训练民众熟悉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作者记下了一则趣事,“令幼童投票选举某为议员,再公选一人为总统,并选出二人订定法律,一人专司裁判,若干人为巡警,若干人为律师。越数日,幼童自议律三条,一曰不得窃取粉笔到处涂抹,二曰不得将废物到处乱掷,三曰听讲时不得顾他人耳语。议既定,经议员认可,总统裁定,然后通过。告之曰:此为尔等公同议定之法,有不遵者,必互相纠察。于是幼童无一人犯此者,行之大有实效,且暗寓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意义于其间。”真可谓“从娃娃抓起”!

书中记与法国汉学家沙畹、微希叶、英国汉学家伯希和的交往;记在意大利参观但丁故居;在法国凭吊茶花女墓;观看法国人饰演中国故事的戏剧,都是有用的东西文化交流史料。

作者在美国和意大利三次观看飞行表演,对西方人的冒险精神赞誉有加。但是对于美国白人欺侮黑人,怒斥为是文明国之野蛮行径;对于英、美工商业发达进步,而兼并日甚、贫民日多,忧心忡忡,“恐将来或不免有社会革命之一日”。

不过社会革命没有发生在英美,却是发生在中国。回国之前,清朝断绝了他们的经费供给,他们只好四处筹款,极为狼狈。归国后五个月,辛亥革命爆发。仿佛是为“专制之祸,可为殷鉴也”下了一个注脚。

晚清出国官员大多对西方狱政不加分析,赞不绝口,作者则以亲身经历,委婉地批评了美国苛待华工,制造冤狱;作者在书中记载了严复关于司法独立的观点,并明确指出外人在华之领事裁判权阻碍了司法独立,是近代司法独立主张之先声;他提醒要以法国大革命和土耳其革命为前车之鉴,把严酷的刑罚与政权的存亡联系起来,得出了“专制之祸,可为殷鉴也”的大膽结论,颇有见地。

猜你喜欢

监狱
监狱选美
修在中国的外国监狱
论监狱企业立法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监狱堪比天堂
欢迎你到监狱来
面对聪明的罪犯,监狱还关的住吗?
巧扩监狱
考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