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美国传播情况的启示

2020-07-29陈越

世界文化 2020年7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动画电影

陈越

2019年7月26日,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可可豆动画以及十月文化影业联合发行,饺子执导编剧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后文简称《哪吒》)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首日票房便高达1.3亿。其热门程度之高,以致两度延期。最终,该片共上映93天,票房突破50亿。居于影史票房榜第二位,仅次于2017年上映的吴京执导的电影《战狼2》。据统计,它不仅是2019年内地上映票房最高的电影,亚洲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也是中国首部竞逐奥斯卡的动画电影。

在中国内陆上映一个月后,《哪吒》在北美66家IMAX影院点映,9月6日后扩映。该片首映当周周末便进账101万美元,在美最终票房约369.55萬美元,成为去年继《流浪地球》之后第二部在北美票房破百万美元的华语电影。从媒体评价来看,影片也得到了大量正面评价:该片在IMDb上的评分为7.5,烂番茄(Rotten Tomatoes)收录的15家媒体有13家给予好评,新鲜度达到87%,爆米花指数4.79。通过浏览外媒用户的评价,我们能够从《哪吒》的成功中获得启示,也能从中认识到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传播中存在的不足。

《哪吒》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的故事,讲述被魔丸附体的哪吒,在社会的排斥中,与注定成为“混世魔童”的命运抗衡的故事,最后他在亲友、师父的帮助下,摆脱了不公的命运,消除了他人的偏见,成功找回自我。犹记得1998年,迪斯尼以一部基于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制作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取得巨大成功,而较近的利用中国文化元素在海外大获成功的则是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从这两部作品的传播中可知,尽管二者都是包着中国外衣的洋货,但其中国元素对西方世界的吸引力丝毫不受影响。而《哪吒》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动画,较于《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美国动画电影,更好且更真实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庞大世界观,对西方世界的文化背景产生冲击,从而给海外观众带来别样体验。从IMDb、烂番茄两个平台提供的评论可知,尽管哪吒闹海的故事在中国童叟皆知,对多数西方观众而言却是陌生的,甚至可以说是神秘的, 而这一点也为该片覆上了新奇感。而电影彩蛋部分还透露了即将到来的《姜子牙:一战封神》,更是预告了一个犹如漫威宇宙般的封神宇宙的到来,令人越发期待。激发西方观众观看兴致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神话的背景,还有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传统,比如道教观念、中国古典音乐等。近几年中医、中国玄幻小说等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掀起空前热潮,因而《哪吒》的爆红也并非毫无来由。

其实,倘若《哪吒》仅仅依赖有别于美国的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能在海外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更关键的是该片在中美观众内心产生共鸣。在区分中美观念时,人们往往采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个相对的概念。而《哪吒》所呈现的并非简单的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而是在积极宣扬个人主义的同时兼顾家庭和社会,实现小我与大我平起平坐。哪吒给社会留下的印象,正如他的自嘲:“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口七八个,肚皮要撑破……”面对社会的误解,该片迎合了“美国梦”的观念,高唱“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让哪吒通过个人努力与命运作斗争,证明了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它也展示出奋斗过程中,集体主义对个人命运的正面影响。很多评论都提到这部作品体现出的两个与集体相关的主题——“家庭”和“友谊”。确实如此,假如没有太乙真人对徒弟的谆谆教导,李靖夫妇对儿子的不离不弃,敖丙对朋友的认同协助,哪吒是不会拥有对抗命运的力量的。“个体主义不是个体的反思性主体意识,而是对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反思。”《哪吒》在集体与个人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宣扬个体意识却不失集体观照,从而实现了两方面的共赢。

除了对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兼顾,该片在善恶处理上也更符合人性现实。《哪吒》中混元珠一分为魔丸与灵珠的设定明显地区别于以漫威和DC两大巨头创造的英雄漫画世界:后者总是强调善与恶的对立关系,而故事也总是提倡扬善除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超级漫画中还存在着“反英雄”这一特殊群体。所谓的“反英雄”即那些有着属于反派的缺点,但同时具有英雄气质或做出英雄行为的角色,比如死侍、金刚狼等。从以这些角色为主角的电影在IMDb上的评分可知,这些反英雄角色的总体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传统英雄。而《哪吒》中的主人公哪吒从某种意义上可被看成是中国式的反英雄,他外表“丑陋”且性格暴戾,但他同时也是救下陈塘关、逆天改命的英雄。动画反映现实,无论何人都是不完美的,而在个人主义思想的驱赶下,追逐内心完美的脚步从未停歇,这样的价值观是不分年龄、不分时间、不分种族的。阴阳互为因果,善恶存于彼此,这样的观念不仅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核,也呼应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

《哪吒》不仅与跨越时空的人类价值观相契合,也有评论指出从该片中看到了现实社会的影子。近几年,种族、女权等有关弱势群体的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美国电影中黑人和女性角色的占比也越来越大。而《哪吒》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与社会歧视抗争的哪吒、带兵镇守陈塘关的殷夫人,无不迎合着国内外大众的审美。陈塘关百姓对哪吒的侮辱也反映出当下网络暴力、社会舆论对个体的影响:它可以是消极的,如哪吒整蛊他人作为对他们的报复;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如哪吒受到刺激进而不断努力证明自我。由此可见,《哪吒》不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以及其深刻性和难易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即被害者自主地创造价值以反抗社会的不公。作品对社会的反照与超越彰显出作品本身的深刻性,这有利于扩大受众范围,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来欣赏这部作品。

从技术层面而言,《哪吒》也有其成功之处。自上映以来,该片在中国国内收到了“国漫崛起”“国漫复兴”等溢美之词,诸多国外观众也将其与迪斯尼、梦工厂、皮克斯等动画巨头作比,更有网友认为该片已超越了许多美国著名动画电影公司的作品。该片作画之精致、镜头切换之流畅、拍摄角度之刁钻,在中国国内是鲜有对手的,而在美国也是很多当地动画电影未曾达到的。比如影片临近结尾之时,由抢笔引发的人随笔移动的桥段中,镜头高速移动,令人眩晕。带来这种效果的是将相机置于现实中不可能的位置,使其在缭乱的环境中倾斜,为观众带来一种犹如在看李安的4K120帧电影般的临场感。但也有人指出,中国动画电影仍无法与迪斯尼等巨头同日而语。比如电影中“火”的作画仍旧缺少真实感。在《哪吒》之后,美國也新推出了动画电影,比如《冰雪奇缘2》。将两部作品的作画细节对比,还是能明显地看出中国动画与电影动画界元老的差距。艾尔莎公主的头发丝丝分明,脸颊边的绒毛隐约可见,服饰不同部分质感、针脚都清晰可辨。这背后是巨大的技术投入和资金投入,是中国动画电影目前仍无法企及的,也是令部分国外观众感到遗憾的。

此外,很多人表示能在《哪吒》中看到国外动画的影响,有评论称看到了日本动画《火影忍者》《龙珠》的影子,也有人评论看到了皮克斯、梦工厂的痕迹,这导致了动画人物设计不统一的问题,这也是很多国外观众不满之所在。对此很多人提出疑问:什么才是中国动画?统计IMDb上中国动画电影的评分,可以发现,排前几名的都是20世纪的国产经典电影,包括《九色鹿》《天书奇谭》《雪孩子》《大闹天宫》等。这些作品的中国标签显而易见,它们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艺术所做不到的,完美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而如今中国动画对日美电影的吸收是否意味着中国特色动画的衰落?由于目前中国动画还处于发展期,我们无法做出断言,但国外观众的反馈确实也给予了中国动画界以警示。

尽管如此,对国外观众挑战最大的莫过于充斥其中的低俗笑话和不知所云的翻译。影评者Tim Braytwon指出其中存在过多低俗笑话,拿人体生理问题做文章以博观众一笑。由于文化差异,这些普遍为中国观众或低龄群体接受的玩笑,在国外或成年人间未必有人买账。而更多国外观众对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流失以及大量误译、漏译的现象表达了不满。比如片中两个结界兽在打闹中使用的招式“泰山压顶” “乌龙摆尾” “海底捞月” “仙人摘葡萄”被简略地译成了“body slam”(抱摔),“dragon kick”(龙踢),“you cannot defeat me!”(你打败不了我的),Im gonna kick you in the nuts!”(我要踢你的命根子)。“三界”译成“three realms”(三个领域),神仙手上持的“拂尘”成“whisk”(鸡毛掸子),“小屁孩”被称作“little fart”(小屁),“混天绫”是“sky silk”(天绸),“乾坤圈”是“the circle of heaven and earth”(天地圈)。连太乙真人的咒语都被“像模像样”地译成了“Sun and moon are born together…thousand souls and heavy weight. The boundless circle of heaven and earth. Be quick to obey my command!”读来不像咒语又不像对话,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翻译对稍微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知识的观众而言尚能理解,而对于那些第一次接触中国作品的观众而言实在棘手。而文字笑话、文字传情的效果也在翻译中难免遭到减弱;再加上中文台词本来就多,译成英文就更长了,对观众兼顾画面和字幕的要求也相当高。也难怪外媒有不少观众埋怨台词令他们看得糊里糊涂。

不论是电影作品也好,文字作品也罢,跨文化翻译一直是一个绕不开且难解决的问题。有网友认为由美国演员配音能有效地帮助美国观众理解作品。但同时有好的译员,在制作过程中考虑受众对语言、文化的接受程度也是有效提高作品传播程度的手段。

尽管《哪吒》在一炮成名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中国动画电影的不足,但不可否认,中国的电影还处于学习阶段,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瑕不掩瑜,《哪吒》的成功已向世界释放了中国动画复兴的信号。而中国也将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动画电影,为国家文化自信的大厦添砖加瓦。

(本文写作得到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资助)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动画电影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