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奇霉素不同方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2020-07-29陈潮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原体

陈潮新

支原体肺炎是肺部急性炎症的一种,受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支原体肺炎患儿由于自身机体免疫能力不强,因此的病情的发展较快,对患儿的影响也较大[1]。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咳嗽、畏寒、咽痛等,影响患儿呼吸系统正常功能,还可能累及患儿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时引发患儿呼吸窘迫或导致患儿死亡[2]。因此,临床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应选择疗效较高、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3]。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案,其中,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也是临床治疗中疗效较高、细菌清除率较高的药物种类[4]。为探究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我院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对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疗效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非重症)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研究组A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患儿年龄组成1~8岁,平均年龄(4.23±1.02)岁。研究组B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5例,患儿年龄组成1~8岁,平均年龄(4.28±1.10)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全部患儿皆于我院接受临床检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皆有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2)全部患儿家属对临床治疗方案了解,接受临床治疗方案;(3)全部患儿接受临床治疗前无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无阿奇霉素药物过敏史;(4)全部患儿未伴随其他严重疾病,如心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等;(5)全部患儿无精神疾病,具有较好临床配合能力。

排除标准:(1)不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2)不接受临床治疗方案的患儿;(3)临床治疗前有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儿,有阿奇霉素药物过敏史患儿;(4)合并有严重疾病的患儿;(5)有精神疾病,不能够配合临床治疗的患儿。

1.2 方法

研究组A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厂家: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22;规格:0.25g(25万单位))治疗[5]。以阿奇霉素10 mg/kg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混合成浓度小于1 mg/mL的阿奇霉素注射液,每日给予患儿一次静脉滴注治疗,静脉滴注时间控制于2~3 h。

研究组B采用口服进口阿奇霉素(希舒美)(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12;规格:0.25 g×6片)治疗[6]。以阿奇霉素10 mg/kg进行口服药物治疗,每日口服药物一次。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配合退热、化痰、雾化、平喘等治疗[7]。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发应发生率。其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临床疗效进行评估[8],痊愈表示为体温正常、无咳嗽现象、肺部啰音消失、胸片检查无阴影。显效表示为体温明显下降、咳嗽好转、肺部啰音消失、胸片检查阴影面积显著减小。无效表示为体温无下降、咳嗽无好转、肺部啰音未消失,或病情反复发作,胸片检查阴影面积无缩小或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B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较研究组A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更高,但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B不良反应发生率2.00%,较研究组A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更低,且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表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组别 发热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研究组 A(n=50) 3.24±1.03 4.35±0.58 7.02±0.83研究组 B(n=50) 3.65±1.10 4.40±0.62 7.05±0.78 t值 1.924 0.416 0.186 P值 >0.05 >0.05 >0.05

表2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传播,而患儿抵抗能力较差,所以患病概率较高,多发于秋冬季节[9]。小儿支原体肺炎对于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病情较轻的患儿多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而病情较重的患儿还表现出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异常。临床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提高患儿机体免疫能力与抵抗力,增强细菌清除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用于肺炎支原体治疗的主要抗生素,能够起到较好的杀菌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病情的恢复[10]。阿奇霉素属于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抑制蛋白质合成能力,能够起到较好的杀菌、抗感染效果。机体炎症反应会造成血液组织浓度提升,阿奇霉素具有较好的细胞膜穿透性,组织浓度较血液组织浓度高,能够对炎症部位准确识别,从而提高炎症部位杀菌率[11]。临床上多见阿奇霉素应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炎,肺炎链球菌与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症状中。因此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阿奇霉素的应用较为广泛。由于支原体属于微生物,能够独立存活于细菌与病菌间,一般在炎症部位与血液组织中较难检出,所以一般的抗生素类药物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能够起到抑菌效果,所以应选择具有直接抗菌作用的抗生素药物,如能够对蛋白质合成起抑制作用的抗生素,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起到抑制蛋白质合成作用,用于抗支原体感染效果显著。临床研究中表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程一般较长,长期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可能造成患儿机体耐受力降低,从而引发其他不良反应[12-14]。本次研究中对比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与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研究结果表明,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中,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达16.00%,主要表现为皮疹、静脉炎、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而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中,不良发应的发生率较低,仅为2.00%,这说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在安全性上较低。所以为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在给药方式上,可考虑口服阿奇霉素。另外,本次研究中对比了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与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下,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与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指出,口服阿奇霉素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在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根据研究结果中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口服阿奇霉素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略长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而在临床疗效上,口服阿奇霉素疗效略高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这说明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选择给药方式还可考虑安全性指标。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总的来说,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中,以阿奇霉素进行药物治疗,在给药方式的选择上,应选择临床疗效较高,不良发应发生率较低的给药方式。口服阿奇霉素能够提高生物利用率,药物吸收效果较好,药物不良发应较少,临床疗效显著。因此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选择口服阿奇霉素治疗。

猜你喜欢

阿奇霉素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阿奇,出发
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支原体属感染分析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