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林药在专类植物园中的景观应用研究

2020-07-29刘惊涛许砚梅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年7期
关键词:植物园秦岭景观

刘惊涛,许砚梅

(中南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秦岭林药多指分布在秦岭范围内的野生药用植物[1]。秦岭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林药资源,林药品种奇多,其中具有太白“七药”之称的秦岭特色林药,如桃儿七、黄三七、白三七等,是中国秦岭文化的代表之一[2-3]。由于秦岭林药资源开发利用率同其他类型植物资源相比较低,为了发挥秦岭中药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发[4],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其中一些秦岭林药品种在经过人工选育、引种、驯化之后,具有极高的景观开发与利用价值,可作为专类植物园优秀的配植资源[5]。

1 秦岭林药应用优势

1.1 秦岭林药种质资源丰富

所谓“秦地无闲草”,指的是秦岭地区具有大量的药用植物,且分属非常之广[6]。据统计,秦岭范围内有林药975种,分属126科,占秦岭山脉近4 000种高等植物的21.6%,占全国4 773种药用植物的 18.1%,其中列入《中国药典》的高达370种[7]。通过《华县县志》、《太白本草》等文献记载,秦岭林药在中国药用植物中占较高的比重[8]。这座博大精深的山脉,不仅孕育着丰富的林药植物资源,也给予了专类植物园植物展览多种选择[9]。

1.2 秦岭林药的地理异质性

秦岭地处亚热带与温带的交界线上,气候类型呈南北差异,这使得秦岭南北坡所分布的药用植物种类不尽相同[10]。据调查统计,秦岭南坡林药有750余种,占秦岭林药总数的86.7%,其中只分布在南坡的158种,如水龙骨、红板归等;北坡林药705种,占秦岭林药总数的81.5%,其中只分布在北坡的113种,如羽贯众、东方泽泻等[11]。正是这种地理异质性特色,秦岭林药亦可在具有地域差异的专类植物园中进行引种、驯化、栽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林药种质资源保存与保护的范围[12]。

1.3 景观与药用价值兼顾

秦岭林药的景观特征十分丰富,其中植株的形态色彩、生理质感以及团簇群落美等观赏特征不亚于传统景观植物材料。再者,秦岭林药全株或组织部分的生理或病理代谢产物具有药用性质,通常同株林药有多种药性,药用价值突出[13]。这种景观与药用价值兼顾的特性,使得秦岭林药在园林绿化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而对于专类植物园来说,不仅能极大丰富全国专类植物园的主题形式,也有效地推动了专类园植物文化的传播与交流[14]。

2 秦岭林药应用前景

2.1 林药的观赏与药用特征

部分秦岭林药品种具有广泛的景观、科研与商业用途,引种驯化后应用在专类植物园中有很强的可行性。通过文献与实地调查分析[15-20],甄选出几种观赏价值较高、药用价值突出、具有特色代表性的秦岭林药品种,作为应用于专类植物园的植物景观选择材料(表1)。

表1 部分秦岭林药的药用与观赏价值

2.2 应用价值

2.2.1 营造特色林药主题专类园主题景观

在我国现行的各大主题专类园中,药用植物专类园分布并不广泛,具有地域特色的林药专类园更是少之又少。秦岭林药极具地域特色,如果引种到其他地方需要经过人工干预,所以现实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通过多方努力,已经有多所研究单位掌握了秦岭林药引种驯化技术和珍稀濒危林药植物的资源恢复关键技术[21],因此开创专属秦岭特色的林药专类植物园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也可为持续发展秦岭林药资源提供更多的场所。

2.2.2 作为其他专类植物园补充材料

专类植物园包含了多种专类形式,不仅有药用植物园,也包括芳香园、果园、综合园等。由于某类秦岭林药也同样具有专类园的观赏特征,因此在专类园植物配植设计中,可以考虑将秦岭林药合理适度地补充在其他类型的专类园中,丰富其他专类园植物种类的同时,也可以完善专类植物园的景观结构[22]。

2.2.3 辅助专类植物园科研与推广

秦岭林药在我国研究甚少,在一些科研领域中存在许多研究空白,因此进行推广研究十分必要。秦岭林药应用于专类植物园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科研工作者减少繁复的搜集工作,并提供林药种质资源库存资料和科研场所等。再者,秦岭林药是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一,是推广与科普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所以秦岭林药应用于专类园中具有高度的前瞻性[23]。

3 林药在专类植物园中的景观应用

受到群众需求的变化,专类植物园的设计应符合多功能的要求,其不仅要满足较高的观赏性,同时也要提供给游人不同层面的游憩体验[24]。而林药应用于专类植物园中,赋予了植物园多种特色的功能内涵,致使专类植物园设计需要考虑更多方面。因此,通过对林药优势与应用前景的理解,探讨提出以林药为主题的专类植物园五种景观应用手法,以期在林药专类植物园景观设计中提供新的思路。

3.1 草主乔辅的植物搭配

通过文献可知,草本林药是秦岭林药的主体[5],所以在专类植物园的景观打造中具有主导地位。一般来说,不同的草本类林药其生长特性不同,设计与维护的难度也不同,比如一、二年生草本林药植物生理期较短,且多为春夏播种,后期凋亡后需要轮替,从而成本加大。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尽量选择多年生草本林药,适度选择一、二年生草本林药,以便于后期管理与维护;药用植物园通常是以科普功能作为主要导览,要求能够给受众直观的科普感受。因此,根据林药分属或药性特征分类,可在设计场地上划分大量较为规整的片区,并采用穴状整地或鱼鳞坑整地,对林药进行成片栽植[25],形成鲜明饱满的植物逻辑空间序列,并要求适度的生长空间与较高的环境品质,以供药草的正常生长;根据草本林药对光照强度的敏感特征可分为喜阳药草与喜阴药草,而喜阴药草无法成片大面积地接触阳光,且专类植物园的植物景观又要求连贯一致,所以可以将乔木类林药通过分属或药性特征进行辅助配植,以此作为喜阴药草的竖向遮挡,不仅创造了喜阴药草的生存条件,也满足了专类园的植物种类丰富度特征,甚至可以通过植物造景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林药的空间层次感和景观艺术感,增添不少野趣[26]。

3.2 水生林药的特色营造

“无水不成园”,水环境景观打造是专类植物园的点睛之笔,而秦岭林药中不乏具有耐湿性强的植物品种,并且可以成为良好的亲水景观材料,如久雨花、豆瓣菜等[27]。如何在水中既能直观地展现科普功能又能提供良好的景观视觉感受是专类植物园的水生林药配植要求,这也是其特色所在。因此,为了两者能够达到协调与平衡,在近岸或者视觉狭窄的地方,尽量使林药的颜色搭配不宜太过于出挑,阵列规整,充分发挥识别展览作用;而在视觉开阔之地则可以选择形式多异、色彩丰富的水生植物组团搭配,增强景观视觉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连接水面与陆地两种不同生境的植物景观,要起着衔接与过渡的作用,所以尽量群植一些挺水、蕨类林药或者耐湿性灌木类林药,如瓜木、木贼等,让其枝条垂向或平伸向水面,成为水景的组成部分,这不仅柔和了水陆之间的割裂感,也丰富了驳岸的植物景观层次,与流淌波动的水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意趣丛生[28]。

3.3 藤本林药与构筑的结合

藤本类林药也是秦岭林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藤本类林药必须攀附在其他物质表面才能正常生长,这也要求在植物配植前需要选择一类构筑物与其结合,并各自形成一种不突兀的景观结构。廊架作为常用的花廊构筑材料,不仅提供游人休憩,亦能将植物的亲近感带给游人,增强人与自然的体验,然而一些秦岭藤本类林药由于存在一定的野性,很容易蔓延开来,抢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所以在植物选择上应避开此类物种,如部分旋花科和紫葳科林药等;不过藤本类林药与传统藤类植物不同的一点是,其应用范围受到环境限制较为明显,如大血藤等秦岭藤本林药,在植物园种植需要获得更多的光照与水分,致使在植物配植时需要调控好其种间密度;当通过绿幕、幕墙等景观构筑来展现植物的特色时,需要突出林药的观赏特性。如粉背南蛇藤藤等观叶类藤本林药需要各叶色之间要形成对比,突出景观效果,从而容易区分识别开来;如多花紫藤等观花类藤本林药花色需要色彩之间均匀,注重层次感;如猕猴桃等观果类藤本林药则要求注重植物之间的距离,给予植株充足的养分,以此确保果实带给游人的景观强烈感[29]。

3.4 岩生林药与山石的融合

在秦岭林药中不乏有抗耐性强的植物品种,其中岩生性林药尤为突出,这种特性促使设计者不需要过多的考虑生存环境[30];而山石正是景观的骨架,不可或缺,故岩生林药与山石的搭配正相适宜。岩生林药的体型一般较为低矮,基本以小灌木、亚灌木、宿根及球根植物为主,其栽植技术难度要求不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开方成本。在景观打造上,可将姿态优美、奇异有趣的岩生林药依附于山石,如银莲菜、白头翁等,通过间种的方式,形成了多条形态各异、立面丰富的景观序列;或在山石密集且游人无法踏足之处,可种植一些体量稍大的岩生小灌木,从而形成良好的远视效果,如金丝桃、秋牡丹等;而在具有高差明显的地形与山石中常常裸露土壤,景观效果会大打折扣,故可以通过不同植物体态的岩生林药搭配的进行覆盖,作柔化处理,并讲究石质与软质景观嵌合打造的整体性,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成片效果[31]。

4 林药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秦岭林药虽然独具特色,但并不代表林药可以广泛使用在专类植物园中,也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对林药管理维护的要求。因此要想利用好林药资源,还须注意一些问题。

4.1 深入考究林药间的药用特性

丰富的植物种类是专类植物园的特色,由于林药应用于专类植物园时不应该仅体现在植株的体量上,还要充分了解林药资源药用特性。由于单株林药就具有丰富的药用功能,且不同林药之间具有相似或相同的药理效果,如五加科和景天科的药草植物大多都有活血散瘀的功效,樟科乔灌类植物同样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的药用功效[32],所以在专类植物园配植时可以考虑药性用途等特征因素,突出药用的同质性,给科普展览和科研实验带来方便。再者,部分药用植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会相互促进或抑制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如胡桃分泌的胡桃酮会影响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长等[33]。

4.2 结合景观营造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林药植物景观营造不管是在水平结构还是垂直结构上,第一条件都是林药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影响,包括林药对光照强弱、土壤酸碱度、空气质量等敏感程度。在满足了这些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林药植物景观才有可能长期保持或者不断优化[34];第二条件便是专类植物园设计理念的拔高,对于林药来说,其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的特性需要通过最适合的搭配方式凸显出来,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其他植物园的传统设计手法。

4.3 确定适宜的林药配植应用技术

秦岭林药并非是常见的植物资源,其生态要求、生长条件限制颇多,很多林药都不适合采取寻常的绿化技术直接栽种,可能需要进行人工地干预,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和丰富的景观形式[35]。比如一般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秦岭林药,包括太白米、铁棒锤等秦岭特色林药,并不能独立生存在低海拔环境中,需要经过杂交选育、室内技术等进行人工调控干预,以此确保植物在新环境中的正常生长。

5 结语

秦岭林药作为我国宝贵的植物种质资源之一,其独特的药理性质与文化内涵,应用于专类植物园,不仅在恢复和保护秦岭野生珍稀林药资源中起到一定推动的作用,也对发展区域性林业经济、园林观赏、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植物园秦岭景观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