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速录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2020-07-28郑睿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法学人工智能

郑睿

摘  要:速录速记技能是法科学生的核心技能,既能满足法律辅助岗位和基础法律服务的需求,更可作为民办高校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速录实训课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文章在论证速录技能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旨在探寻符合独立学院自身特色的速录技能实训课程模式,从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妥善做好职业引导,尊重个体化差异,为实习与就业搭建平台。

关键词:人工智能;速录;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011-04

Abstract: Stenography skill isone of the core skills for law students. It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positions of legal assists and basic legal services, but als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private colleges to creat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arriving of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impact and challenge to stenography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By demonstrating their replace ability of stenography skill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for stenography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ccordingly, teaching content will be arranged scientifically, career guidance will be offered properl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ill be highly respected, and the platform for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will be built successfully.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enography; law

速录速记行业,古已有之,对于人类智慧成果的保留与传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亚伟速录的运用范畴最为广泛,大到国家领导人出访会谈、各类国际研讨会议记录,小到节目字幕、网上直播,它的应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普通高校、中/高职院校开设了亚伟速录课程,并将其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法律、文秘、中文、工商管理、新闻、计算机等多个专业。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对各行各业的传统模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提出了崭新的挑战。现如今,以“科大讯飞”、“微软语音”等为代表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庭审、会议、采访等各行业的广泛运用,对于传统人工速录技术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更有甚者,甚至提出“让速录师下岗”这样的过激言论,这也给速录教学实训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诚然,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确能够更为迅速、准确地对标准化特定个体语音进行识别处理,但在短期内要想完全取代传统人工速录技术,笔者以为,并不现实。人工速录技能有其自身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与传统人工速录技术存在本质区别。前者主要为了实现语音转文字的准确记录目的,而后者则是将“人”与“机”融为一体,“接收-处理-输出-校对”高效完成,以其专业性与识别性确保记录的准确性。简而言之,两者相比,人工速录除了记录之外,需要对语音或文字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后再输出为文本,即多了“加工”这一步骤。其次,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往往较为复杂,很多时候对原始语音或文本进行“加工”必不可少。一是针对口语化严重或是演讲水平不高的场景。若是原封不动地输出发言稿成文,无论对演讲者的自身感受,还是受众者的接受效果,都不是很友好。二是针对方言较多的场景。诚然,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已考虑纳入方言识别的功能,并通过招募方言公益人等活动进行优化,但是识别准确率仍有待提高。我国方言文化丰富繁杂,诸如浙江省,省内即使同一地区不同村镇的方言都存在不小的差别,再加上发言人自身的口音误差,要做到既能准确识别发言内容,又能保持发言人语意的原汁原味,仍需要速录师进一步的“加工”。三是针对发言时的噪音等设备问题。在正常情况下,智能语音识别的准确性毋庸置疑。但是很多时候会场会出现诸如会场充斥其他噪音,话筒设备受到电波干扰,发言人远离话筒,发言音量轻等问题,进而影响机器识别的效果,这时,速录师运用自身的速录经验对文字语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对于文本的准确输出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输出文本的整洁和美观,也是智能语音技术所不及的。对于阅读者来说,有逻辑层次,角色分明的文稿才能实现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智能语音技术自然能够识别文本,但当下对于不同说话者无法进行区分,对于不同内容无法主動分层分段,严重影响文本的可读性。人工速录技能则可以在接收文本时,通过即时“加工”,分角色、分段落、分层次地对文本进行细化处理。

但面对AI新时代的挑战,各行业对于速录人才自然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作为独立学院,如何紧贴行业与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地域与学科特色,进行相关课程改革,是当前务须面临的问题。

一、《速录实训课程》的当前困境

笔者结合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以及自身实际教学情况,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学专业为例,对独立学院开设《速录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当前困境进行深度分析,认为课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授课对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首先,人工智能时代下,日常接触到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应用的便利性,客观上影响学生对于课程本身的态度。例如,笔者所在的法学院在大二暑假开设专业见习环节,学生均利用暑期赴检察院、法院及律所等单位进行体验式见习。虽然法检在招录相关司法辅助人员时,对于书记员的记录速度设有考核要求,但由于适格人数限制及软硬件成本问题,并未在浙江省范围的法检系统内部强制推广亚伟速录机极其相关技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项技能适用度上的客观评价。其次,速录实训课程定位属于实践拓展课程,非专业核心课程,和其他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联系度与衔接度不高,影响学生的重视程度。再次,学习内容难度低但速度要求高,重复提速练习过程中可能挫信心、无耐心,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最后,职业技能进入门槛低以及相关职业成长空间较小,也造成对该课程的不重视。一方面,该课程在大多职业技术学校中因为实操性强均有所开设,熟能生巧,技术性要求较低,比对之下,造成本科学生心态上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封锁了传统的书记员在一定条件下转任法官的渠道。依往年就业数据统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选择成为聘任制书记员多为缓兵之计,就业积极性构成威胁,多数通过法考或考公,转任其他岗位。

(二)授课主体教师教学瓶颈期难破

目前,我院速录教师大多是由专业教师转型兼任的,利用课余时间接受短期限高强度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教授学生。这样的师资,虽然具备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但受制于设备与指导,大多自身的速录水平有限,对中高级提速阶段的教学方法不精通,同时也缺乏速录行业的实践经验,因此,有时无法满足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提升需求。

(三)授课设施软硬件置办配备设限

首先,速录课程所需的主要硬件速录机因其单价高,维修慢且成本高,现有数量在拆小班的前提下仅勉强满足课程需要。其次,因搬迁新校区,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制度未及时跟进,导致课后日常练习受阻。最后,速录课程当前的课时设置满足不了市场对速录人才的要求。“要成为一个能够上岗独立承担任务的合格速录师,速度至少要达到140字/分钟,从零基础开始,至少要经过500小时以上的练习。”而目前的课时是4学时/周,每学期共64课时,还不足500小时的十分之一。如何在现有课时设置下,重构教学内容,尽可能提升学生对速录技能的掌握,是急需考虑的问题。

二、基于《速录实训课程》之困境分析

速录速记技能是法科学生的核心技能,既能满足法律辅助岗位和基础法律服务的需求,更可作为民办高校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对课程困境的分析研究,旨在探寻符合独立学院自身特色的速录技能实训课程模式,从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妥善做好职业引导,尊重个体化差异,以期通过合理化训练能够胜任书记员等相关岗位工作,为实习与就业搭建平台。笔者认为,要解决该门课程之现实困境,重点是要着力探索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如何妥善回应人工智能时代智能语音技术对传统人工速录技能的冲击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为各行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传统人工速录技与其相比,有何种不被取代的独特优势?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又如何提升并凸显速录速记人才的职业特征?只有有力回应该问题,才能打消学生学习过程中“速录无用论”的质疑,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之下,重构的速录实训课程不仅要保留传统的可操作性,实现“会打”;更要根据现代法治社会下对高质量速录速记人才的需求,结合职业场景,使其具有真正的实用性,实现“快打”。

(二)如何能够体现独立学院开展《速录实训课程》的自身特色

据调研统计,开设速录实训技能相关课程的院校中,大多系高职类院校。该类院校在开展速录相关课程中予以细化,分学期分阶段开展,历时总共1-2年。同时,建立以赛促学,定向委培等模式,既能较快适应岗位需求,又有助于形成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旨在培养综合素质更为全面的法学人才,具备速录技能并非“救命稻草”,而属“锦上添花”。独立学院在开展《速录实训课程》时,宜结合地方资源与岗位需求,借助自身相关学科特色,将法学专业理论知识与速录技能操作要求相融合,结合真实职业情景,实行模块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法律职业能力。

(三)如何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的问题

一门课程要让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其中,“有用”与“有趣”是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通过深度剖析速录课程当前的困境,筆者认为,教师应当就课程目的及课堂表现做好正面积极引导,科学设置课程内容,致力创新教学方法,改良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情景模拟,顺应职业导向,着力强化学生对于课程的投入度,提升学习成效。

三、《速录实训课程》的改革出路

专业的建设、课程的完善离不开数据的反馈,实际的调研。我院法学专业速录课程开展以来,通过对对接实习单位法院、检察院等机构的走访调研,结合往届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反馈,得到的启示是:速录技能必须依托专业知识,必须与专业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在肯定传统人工速录技能尤其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实际困境,按照“提出问题——提炼对策——教学验证——总结成效”的思路,试图完善速录实训课程体系,逐步构建出“以职业导向为核心,打造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法多元化,考评机制科学化”的一元多级速录实训课程体系(见图1)。

(一)用以促学,突出职业导向为核心

一方面,教师在理论授课部分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速录技能的自身优势、行业标准、应用领域、职业前景,通过视频资料等方式欣赏速录师在法庭、新闻采访、研讨会等场合中的职业风采,激发学生学习该项技能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实操训练部分应结合法学专业知识,增设法律专业词汇与文章录入训练,考虑与模拟法庭、专题讲座、研讨会议、主题论坛等课程与活动相结合,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战训练,强化课程的实操性。

(二)科学布局,实现理论实训一体化

对于授课内容需要反复打磨,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的设计。一是合理分配每节课中理论与实操部分的时间,实现理论授课与集中实训一体化。速录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课程,熟能生巧,需要课堂与课下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以实现提速的目标。而课堂是前期接收熟悉环节,课外是后期反复提速环节。目前受制于硬件条件的限制,要求课堂时间需要向实操部分做较大的倾斜。因此,计划将每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按照3:5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即理论授课(15分钟)以及实操训练(25分钟)。二是科学设置进阶目标,分解教学内容,力求会打与提速双线并行。速录声韵码指法内容较多,提速过程困难且枯燥,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实现学习的成就感。将合格、良好及优秀的标准转化为不同的速度要求,贯彻到日常学习测试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情况及自我要求去适应与调整。三是尝试融入适应法律职业需求的教学内容,感受模拟与实战训练。拟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提速训练、法言法语集中训练、模拟庭审速记、常用笔录速记以及方言辩听等内容。

(三)因材施教,落实教学方法多元化

不能因循守旧,要主动引入各类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启发与引导。其次,引入情景模拟训练。通过视频观摩、音频辩听、模拟庭审、会见询问、谈判沟通等情景的构建,代入角色,进行速录练习,亲身体悟职业要领。最后,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趣味游戏,参考速录比赛,拟制竞技PK,加强学习过程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宽严相济,推进考评机制科学化

课程拟秉持“宽严相济、贯穿始终”的评价原则,有目的地对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机制进行改良,力求既能将分阶段目标实现情况客观反映到过程性评价中,又能保有激励机制,督促学生整个学期持续发力,更能在期末时通过标准化严格考核,体验国家速录资格考评要求,有效检验学习成效。一方面,落实过程性考核评价,督促保持激发学习动力。平时成绩由日常测试、期中考试以及课堂表现三部分构成。每个学生至少要有3次日常测试成绩。对必须掌握的基础指法练习安排课程章节听打小测验,学生可视完成情况选择提交与否,多次提交取分数较高者。此外,还创设了加分环节,针对提升性指法练习,通过看打/听打竞速PK,为完成速度最快且准确率最高的同学进行加分。这样的日常评价机制,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旨在持续激励,不至于使其因为某一部分内容的不熟悉而丧失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严控期中期末考评,客观公正反映学习成效。期中、期末考试分别采用听打、看打的考察方法,参照国家速录资格考试的考核内容与要求,结合本专业知识,设计最终考核內容。既能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速录资格考试的评测要求,又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谭和平.法学专业速录技能人才培养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1):151-152.

[2]李支.法律职业教育视野下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反思与完善[J].高教学刊,2018(17):66-68.

[3]冯璐.《庭审速录》课程体系构建[J].高校论坛,2017(34):7-9.

[4]贾引狮.人工智能对法律职业的影响与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J].法学教育研究,2018(03):91-112.

[5]李晓棠.书记员工作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法学人工智能
法学领域的建设
浅谈开放教育法学思维的培养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