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2019·8”行洪期三闸分流比探析

2020-07-28肖怀前林其军

江苏水利 2020年7期
关键词:沭阳行洪控制工程

肖怀前,林其军

(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江苏 淮安 223005)

1 概 述

新沂河自嶂山闸开始,途径徐州、宿迁、连云港3市的新沂、宿豫、沭阳、灌南、灌云县至燕尾港镇南与灌河一同入海,全长146 km[1]。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准沂沭泗东调南下复工,同意按防御20年一遇洪水标准工程规模实施,并要求新沂河按 7 000 m3/s标准行洪。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是沂沭泗东调南下工程中的重要工程项目,1997年一期工程采取挖泓建闸,形成3滩2泓,泓滩联合行洪。根据建成后的运行情况,存在着橡胶坝下滩地溯源冲刷,水流汇流不规则,致使橡胶坝下防冲设施毁损严重的问题,危及枢纽安全,2006年进行扩建,调整为全部由泓道泄洪。扩建后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由3座深泓闸组成,由于重新设计上游泓道连接方式,筑坝封堵南、北浅滩橡胶坝,南、北深泓闸泓道发生改变,分流比重新调整,枢纽设计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为50年一遇,经计算和模型试验验证,设计流量提高至7 800 m3/s,此时3座深泓闸设计流量组成为:南深泓闸2 425 m3/s,中深泓闸3 348 m3/s,北深泓闸2 027 m3/s。

2019年8月10日至11日,受第9号台风“利奇马”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沂沭泗流域大部分地区普降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其中沂河临沂以上区间降雨量为1974年以来最大降雨量。本次强降雨导致沂沭泗地区发生了较大洪水,新沂河于8月9日开始行洪。8月10日16时,洪水抵达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下泄入海,8月13日15时实测泄洪最大流量5 480 m3/s,后进入相对平稳阶段,过闸行洪流量维持在4 500 m3/s左右,至8月19日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从泄洪运行转入常规运行。

行洪过程中的监测资料表明:本次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南、中、北3座深泓闸实际行洪流量的分流比与原设计分流比存在较大偏差。因南、北深泓闸2018年4月被安全鉴定为三类闸,“2019·8”沂沭泗洪水时采取多项保障措施,10 d安全泄洪18亿m3。近期正在开展2座闸的除险加固可行性研究,为更好地总结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2019·8”行洪应对经验,并更好地做好除险加固方案,有必要对此次较大流量行洪的分流比进行解析。

2 行洪情况

2.1 历次行洪情况

本次统计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行洪情况为2006—2018年,其中2014—2016年连续3年未行洪。每年行洪次数多在2次以上,每次行洪天数相对较短,但2007年、2008年相对较长。行洪流量多数不超过5 000 m3/s。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建闸后,嶂山闸(新沂河控制口门)最大实测泄洪流量4 930 m3/s(调度数据是5 000 m3/s),发生在2008年7月25日,同期沭阳站最大流量4 760 m3/s,发生日期2008年7月26日。

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建成后新沂河历次行洪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建成后新沂河历次行洪统计数据

2.2 本次行洪情况

2.2.1 嶂山闸流量(新沂河口门)

嶂山闸为骆马湖洪水入新沂河控制建筑物,本次泄洪于8月9日12时开闸,泄洪流量经过了“低→高→低→高→低”的过程,8月17日17时全部关闭,历时9天,实测最大行洪流量5 020 m3/s,泄水量16.21亿m3。

2.2.2 沭阳站流量(干流控制站)

沭阳站为新沂河上游干流控制站,除新沂河干流嶂山闸下泄洪水,另有老沭河、岔流新开河等主要支流来水汇入,叠加通过沭阳断面继续下泄。本次行洪沭阳站实测最大流量5 900 m3/s,为“1974·8”大洪水以来的最大行洪流量,最高水位达11.31 m,超警戒水位9.0 m和历史最高水位10.76 m。

2.2.3 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流量

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是新沂河洪水下泄入海的末端控制口门,大流量时可闸门提出水面敞泄洪水,小流量时需根据涨落潮规律相机排水,本次行洪实测最大流量5 480 m3/s,行洪过程中,南深泓闸和北深泓闸实测分流比均超出设计分流比,中深泓闸实测分流比小于设计分流比。

2019年8月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行洪流量统计见表2。

表2 2019年8月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行洪流量统计

(续表2)

2.2.4 行洪期间沿线站点特征值分析

根据水位涨落变化和流量数据,可以直观地了解洪水过境情况,因此有必要关注新沂河沿线主要站点水情变化。本次行洪过程中,新沂河沭阳段的沭阳闸下游、沭新闸上游、沭阳站等站点水位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

本次行洪期间沿线站点特征值统计见表3。

表3 本次行洪期间沿线站点特征值统计

(续表3)

3 分流比分析

3.1 设计分流比

2005年在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二期工程设计过程中,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通过水工物理模型试验,对枢纽区域水流和流量进行分析。水工模型试验边界尺寸条件如下:南、中、北深泓闸上下游引河河底高程均为-2.0 m,上游引河底宽分别为150 m、180 m、100 m,下游引河底宽分别为140 m、180 m、120 m,上下游引河边坡均为1∶4,引河两侧滩地高程约2.50 m。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表明:在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设计行洪7 800 m3/s工况下,下游引河口设计水位4.0 m时,南深泓闸设计行洪流量2 425 m3/s(占31%)、中深泓闸设计行洪流量3 348 m3/s(占43%)、北深泓闸设计行洪流量2 027 m3/s(占26%)。

3.2 实测分流比

在2019年8月9日至17日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行洪期间,根据现场实际监测资料,南、中、北深泓闸的实际行洪分流比偏离设计分流比,呈现南、北深泓闸实际流量占比偏大,中深泓闸实际流量占比偏小。本次行洪过程中,分流比最大偏差发生在8月14日上午5:40,相应枢纽行洪流量4 160 m3/s,南、中、北深泓闸行洪流量分别为1 547 m3/s(占37.2%)、1 319 m3/s(占31.7%)、1 294 m3/s(占31.1%);在最大行洪流量5 480 m3/s时(8月13日下午15:00),南、中、北深泓闸行洪流量分别为1 847 m3/s(占33.7%)、1 962 m3/s(占35.8%)、1 671 m3/s(占30.5%)。根据本次行洪流量监测资料,经分析,南、中、北深泓闸实际行洪分流比偏离设计分流比最大程度分别为20.0%(偏大)、26.3%(偏小)、22.7%(偏大)[2-4]。

3.3 情况分析

根据2019年5月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区域地形实测资料,结合本次行洪上游分流岔口区域水流流态观测情况,经初步分析,认为造成枢纽实际行洪分流比偏离设计分流比情况的主要因素如下。

(1)3座深泓闸上游引河现状断面与设计断面偏差较大,本次行洪前测量资料表明,现状南、中、北深泓闸上游引河河底高程分别为-4.5 m、-2.8 m、-5.0 m左右,南、北深泓闸上游引河河底高程低于中深泓闸上游引河2 m左右,导致新沂河洪水大量流向南北深泓闸引河。

(2)上游分流岔口的地形为中间高、两侧低,中间滩面水流明显向两侧泓道汇集,导致南、北深泓闸分流比的进一步加大。

(3)中深泓闸下游港道淤积较为严重,与灌河交接处芦荡侵占河道呈内喇叭形河口,导致中深泓闸下水位明显高于南、北深泓闸的闸下水位,中深泓闸过闸水位落差小于南、北深泓闸,下游港道洪水冲淤能力锐减,引起中深泓闸实际过流量偏小。

4 结 语

(1)新沂河海口3座深泓闸实测分流比与设计分流比产生较大偏移,中深泓闸过流能力明显不足,达不到设计运行条件,南、北深泓闸分流比远大于设计分流比,不利于海口控制工程整体行洪安全。建议对三闸分流比开展模型试验和研究分析,对上游泓道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

(2)新沂河海口南、北深泓闸均被鉴定为三类工程,在行洪时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大流量行洪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加快南、北深泓闸除险加固进度,同时设计单位要根据本次行洪情况,对南北深泓闸水下消能和防冲等进行复核研究,增建水文观测设施,进一步优化加固方案。

(3)为确保新沂河海口南、北深泓闸行洪期安全,应进一步优化调度运行原则。在行洪初期,适当控制南深泓闸行洪流量,依次加大北深泓闸、中深泓闸行洪流量,尽量减小下游河道淤积量,提高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在行洪过程中,对南、中、北深泓闸上游泓道的行洪流量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及时反馈运行调度操作人员;当闸下消力池末端水位低于0 m时,应适当减小过闸行洪流量,确保工程安全。

猜你喜欢

沭阳行洪控制工程
沭阳:以“侨”架“桥”,助力侨企创新创业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沭阳:企村联建走实乡村振兴之路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试析材料成型以及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
分析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在大辽河河道现状行洪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沭阳:引领智能纺织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