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刑事执行行为的规范化

2020-07-27张震宇

博鳌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行为规范化

张震宇

内容摘要 刑事执行是司法程序中的关键部分,也是保证执法力度的前提。文章以刑事执行行为的规范化为研究对象,对刑事执行行为规范化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针对影响刑事执行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实现行为规范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刑事执行 行为 规范化

1 引言

目前,我国对刑事执行行为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希望通过对刑事执行行为的规范,提高我国司法部门执行力度,提高法律效率。在此就如何解决问题,实现刑事执行行为规范化进行分析。

2 刑事执行内涵

刑事执行又称刑罚执行,主要是指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根据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或裁定,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已经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在刑事执行中,法律规定的执行单位是执行主体,根据刑事判决内容,要求被执行者执行相关的法律内容。例如,在刑事案件中,法院或者执法机构判定被执行人执行非监禁。因为非监禁执行的种类有很多种,如财产、缓刑、资格性等。若是判定被执行人进行财产执行时,则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中的规定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根据法律内容要求被执行人根据规定上交财产,完成执法。

3 规范刑事执行行为的意义

刑事执行行为,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载体。在刑事执行过程中,若是执行不到位或者出现漏洞,则会对《刑法》的落实产生影响。通过对刑事执行行为的规范,可以保证执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能够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提高法律的应用力。规范刑事执行行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提高监禁刑执行与非监禁执行的合理性。监禁刑的目的是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使其在监狱或者其他场所完成法律要求监禁。监禁执行有两种,即有限监禁与无限监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是执行监禁的依据,执行内容比较复杂笼统,且每个地区执行的标准不同。通过执行行为的规范,可以提高监禁刑执行效果,发挥法律的作用。此外,刑事执行行为的规范,完善了非监禁执行内容,提高了执行力度,展示了我国刑法的存在价值。

第二,提升执行变更效率。所谓的执行变更,就是对正在执行刑罚的一种变更行为。执行变更出现的因素有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以减刑为例,该内容适用于所有的罪犯,是比较常见的奖励方法。在刑罚执行的过程中,会根据罪犯的表现,对其进行减刑或者其他奖励。对于表现好的人员,通过减刑的方式对犯罪人员进行奖励,提高其思想觉悟。因为我国各地执法机关对减刑标准的认识存在差异,所以出现了罪犯减刑率差异。当执法行为得到完善后,可以降低各地罪犯减刑率的差异,能够统一执法变更标准,可以为执法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在执法行为规范中,应加强对当前执法差异的分析,了解差异出现的原因,并制定手段,提高刑事执行行为效率,体现法律在国家发展中的规范作用,促使国家更好地发展。

4刑事执行行为规范化的策略

4.1 明确执行人的刑事责任

《刑法》中对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人有明确的要求,最高可判刑七年。这一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提升不执行法律人员的执法意识,保证执法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刑法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内容或者司法解释,对于拒绝执行判决的人则给予更加严厉的惩罚,使其意识到法律是不可侵犯的,以此提高其执法意识。例如,对于犯罪情景严重,且拒不执行法律要求的人,则给予七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相关的金额。在此过程中,应明确拒绝执行行为的法律界限,根据此制定惩罚制度与内容。若是被执行人在诉讼前期出现资金转移、隐匿等行为,则纳入其本罪规则制度中,对抗拒执行行为给予更加严厉的惩罚,以此提高被执行人的责任意识与执行意识。刑事执行法是刑事执行活动的依据,也是惩罚罪犯的手段。通过执行人刑事责任的确定,提高法律执行的效果,保证法律执行的科学性。执法机关在执行刑事行法时,应根据执法要求与内容进行执法行为,以此保证法律的严谨性与被执行人的权益。

4.2 统一刑事执行行为标准

我国刑事执行主体存在多元化的特点,在执行的过程中,主体之间需要相互合作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规范执行行为。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各个主体之间的配合较少,无法在有效沟通中了解刑罚诱因与结果,对执行结果产生了一些影响。其中,管制、徒刑、罚金、资格刑等各种刑种在执行的过程中,就是因为沟通不足导致执行效果不理想。统一的刑事执行行为标准可以明确刑事执行主体的责任,能够保证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规范执行行为,同时可以保证各个主体之间的配合,提高执行的有效率。我国可以建立统一的罪犯计分考核制度,并制定细则,将罪犯刑事执行中的表现全部记载下来。对于表现好的人,则给予行政、法律奖励。通过行政法律奖励的联合,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对执法内容的影响。此外,我国应重视执法管理规范制度的建立,以此维护刑事执法的规范化,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刑事执行中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内容上也是执行行为规范的重点。通过执行管理规范制度的建立,可以解决执行变更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保证法律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在刑事执行行为规范的过程中,执行程序的建立,严格根据规章制度进行工作,以此保证法律程序自身的公平、公正与合理。刑事执行行为标准的建立,应体现出执行行为规范的程序性,明确各个流程,将执行行为严格落实,以此提高执行效果,为后续刑事发展奠定基础。

4.3 完善信息机制

刑事执行作为我国司法部门执行法律制度的重要因素,不仅关系到被执行人的利益,还对刑事主体的利益产生影响。信息机制的建立可以增加执行主体之间的沟通,能够保证各个群体的平等,保证权益不受侵害。信息交流是刑事执行中的关键,是保证各个主体了解刑事执行相关内容的关键。若是沟通效果不佳,则会影响执行质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刑事执行中可以利用此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通过有效信息的传递,保证执法的規范,提高刑事执行效果。信息互动机制的建立可以将多个主体结合在一起,及时沟通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避免出现执行重复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执行效果[1]。规范性的刑事执行行为中,要求执行行为必须合理、适度,以此体现我国的政治制度。在信息互动机制中,可以将犯罪的性质、恶性程度、执行方法等进行详细说明,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关的内容,以此提高刑事执行的力度与效果。利用信息互动机制,提高刑事执行的合理性,为我国法律制度发展提供动力。

4.4 加强检察监督

检察监督是规范刑事执行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刑事执行规范化中,重视检察监督机制的建立,采用派驻监督、巡回监督、专项监察、巡视监察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刑事执行行为的合理性与程序性。通过检察监督工作的开展,可以监管执行人与被执行人执行刑事的情况,能够有效避免违法乱纪行为,能够保障监管秩序,可以保证执法的公平性,提高司法机关的工作态度与意识。因此,立法层面上应重视检察监督的建立和完善,要求各个部门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专门用于刑事执行行为监督。通过不断完善检察监督制度,规范执行过程,维护执行程序合理性,为刑事法律制度发展打下基础,提升执法效率。

5 结语

总而言之,刑事执行在我国法律体系发展中意义重大,规范化刑事执行行为,可以明确监禁执行,执行变更中模糊内容,能够促使我国完整法律体系的建立。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责任明确、统一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建立、统一标准、检察监督等方式,规范刑事执行行为,提高整体工作效果。刑事执行行为得到规范后,执法工作也会更加标准,增加国家法律制度执行的严谨性,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郜名扬.我国财产刑案件民事债权优先受偿制度的缺陷及根治——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13条谈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45-53.

猜你喜欢

行为规范化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谈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政务微博的规范化运行探讨
“低头族”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研究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