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元江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措施

2020-07-27杨菊琼王文英胡百生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产业发展品种

杨菊琼 王文英 胡百生

摘要:玉米是云南元江縣第一大粮食作物,但受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的影响,玉米单产一直低而不稳,种植效益较低。根据元江县玉米产业生产现状可知,当前玉米种植中存在土壤、气候等种植条件较差,品种质量偏低,栽培管理粗放,种植成本较高等问题。要积极推动玉米产业发展,加强示范推广,使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以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为提升当地玉米种植效益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玉米;生产分布;品种;栽培管理;产业发展;示范推广;云江县

杨菊琼,王文英,胡百生. 云南元江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4):18.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介于北纬23°19′至23°55′,东经101°39′至102°22′之间。距玉溪市130 km,距省会昆明210 km。全县总面积2858 km2,山区面积2766.54 km2,占总面积的96.8%;坝区面积91.46 km2,占总面积的3.2%。最高海拔为2580 m,最低点海拔为327 m,相对高差达2253 m。元江地处低纬高原,属季风气候,跨热带、亚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寒带5个气候类型,形成了“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山顶穿棉衣,山腰穿夹衣,山脚穿单衣”的独特气候。

一、元江玉米产业生产现状

1、玉米生产区分布

玉米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玉米是元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元江粮仓的主角,是山地畜牧业的基础。2018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145006亩,单产375 kg,总产5431.76万千克,占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217449亩的66.68%。其中,70%以上的玉米分布在山区,多为雨养旱地玉米,耕作层浅,土壤贫瘠。旱害发生频繁、春夏连旱已经成为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2、玉米种植品种

生产上多以普通玉米为主,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几乎没有。普通玉米营养品质差,饲料转化率低。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消化率达95.0%,净蛋白利用率达73.8%;普通玉米消化率只有71.45%,净蛋白利用率只有13.7%。全县玉米以饲用玉米为主,坝区有少量鲜食玉米种植。饲用玉米品种主要以会单4号、路单系列、宣黄单系列、地沃系列、云瑞系列等为主[1]。

3、玉米栽培管理粗放

全县玉米栽培管理粗放,实用技术到位率低。目前,农村青壮年和文化水平高的人员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妇女成为农业主力,受文化水平限制,玉米耕作、栽培、管理粗放,良种良法不配套,农业种植技术落后。肥料使用配比不均衡,有些地区出现施肥不足或者过大现象,普遍存在重视化学肥料、轻视农家肥料的现象。此种施肥方法会使玉米产量下降,同时生产成本提高,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及水源造成污染。大多数农民即想要穗大,又想要穗多,没有密植概念,任何品种都采用相同的种植密度。如果种植密度太大、基本株数少,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产量也不会太高。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密度而增加[2]。

4、种植效益不高

近年来,虽然玉米价格不断上涨,但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更快,和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相互抵消。而且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投入大,单产低,导致粮经作物种植效益低,严重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二、元江县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积极推动玉米产业发展

云江县在种植中必须转变观念,更新“重稻轻玉”为“稻玉并重”,进一步加大对玉米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应改变玉米“只用籽粒”为“籽粒、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玉米,以促进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2、加强示范推广

要加强优质、专用、高产、多抗、耐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示范推广;培育和推广抗性品种是减少产量损失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及时做好防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3、良种、良法结合

建议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因地制宜集成地膜覆盖、规范种植、合理增加密度、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综合适用技术。不断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缩小试验田和大田产量的差距,实现大面积持续均衡增产[3]。

4、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要科技兴农,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将试验筛选、示范推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及自信心,从而提高种植水平,促进玉米增产增收。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转变观念,积极推动玉米产业发展;加强优质、专用、高产、多抗、耐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示范推广;推广良种、良法结合,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善玉米品质,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 蕊. 山西省玉米生产及影响因素研究[D]. 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5.

[2] 郑友军. 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分析与验证[D].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 马国胜. 玉米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的调控模式研究[D].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产业发展品种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