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文物免在洪水中受损重在事前

2020-07-27王石川

科学导报 2020年47期
关键词:排查洪水灾害

王石川

今年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安徽省黄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桥、宣城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乐成桥等文物受到伤害,让人扼腕。國家文物局官网近日发布消息称,南方10多个省份至少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到损坏。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既然洪涝灾害难以避免,能否未雨绸缪,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凡事预则立,防护措施实一些,应对洪涝的措施周全一些,文物受损的概率就小一些。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说法,各地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要全面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与环保、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密切注意气象和地质灾害预报,高度关注本地雨情水情风情汛情,及时组织排查文物单位灾害险情和隐患,切实采取有效防汛措施,保障文物和人员安全。

这类表述宏阔而庞大,每一项要求都需要用实干来填充,需要扎扎实实地推进,马虎不得,也麻痹不得。以及时组织排查文物单位灾害险情和隐患为例,有关部门是否做到了及时?又是否做到了排查?所谓的“切实采取有效防汛措施”又是如何落地的?

知易行难,但不能因为行难而不行,放任洪水自流,任凭洪水冲坏文物。有个细节是,国家文物局提出“各地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保障好文物和人员安全”,将文物放在人员前面。当然,这并不是指文物比人的生命重要,而是意在提醒有关部门强化责任意识。洪水来袭,人员有办法逃离,文物却没长脚,它们怎么保护自己?如果有关工作人员撒手不管,它们就只能遭受洪水摧残。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文物经受灾害冲击而完好无缺。比如据报道,建于明崇祯十四年的“三世中枢”坊,历经12次大地震、21次大洪水而雄姿不减;四川沱江边明代古塔,屡遭洪水仍无恙……原因何在?也许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当地有关部门的保护措施较为到位。

每一件文物因历史悠久而越发闪耀着文化和文明的光芒,保护它们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中华历史的传承之道,也是保护我们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多一些敬畏,多一些紧迫感,多一些行动力,让每一件文物都健健康康而富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排查洪水灾害
如何排查并改错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款风险排查
用电安全知多少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
蛟河农发行组织全体员工进行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活动
过门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