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知识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探索

2020-07-27高广玲高洪雨李荣凯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源库岗位学院

高广玲,高洪雨,刘 斌,李荣凯,张 磊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与工具来实施企业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积累、共享、创新并且转化为效益,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

某学院作为知识高度密集型企业,还处在知识管理成长阶段。学院知识管理工作把知识作为学院重要的资源,通过知识资源的鉴别、获取、存储、共享、应用和创造等环节,研究构建知识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知识资源的管理效率、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1 知识管理的特点

依据 GB/T 23703—2009《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1]。模型中知识资源位于中心,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围绕知识资源所开展的知识活动包括知识的鉴别、创造、获取、存储、共享、使用等;模型的外层是保障知识活动顺利、持续实施所需的保障要素,包括企业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与制度、技术设施等。

该学院是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员工是典型的知识型员工,知识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员工具备专业知识背景,在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自主性,能实现工作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2)员工从事的多为创造性劳动。员工精通专业,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工作中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

3)知识管理的范围包括学员学生培训教学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各类标准规范、科研项目资料、实训室资料、知识专家库和数字图书馆等。

图1 知识管理概念模型

2 构建知识管理机制的关键环节

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2],知识管理机制建设的内容包括知识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制度标准建设、信息系统构建等。学院以知识资源为根本,应用知识管理技术与方法,涵盖知识活动全流程,构建知识获取、积累、共享、应用、创新的知识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2.1 建立知识管理制度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需要“技术”“管理”和“文化”三重体系的支持。知识管理要为有效的知识获取、分享和应用创造条件。因此要构建知识管理长效工作机制,需要建立并实践知识管理制度体系。

1)明确知识资源管理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通过规范知识管理组织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岗位职责要求,及对知识贡献的要求等,确保知识库有“活水”来源。按照“学院统筹、知识集成中心归口、专业培训部负责、信息平台支撑”的原则,全面构建学院级、部门级两级管理、全员应用的知识资源体系。

2)根据知识资源的类型,梳理知识资源库管理工作流程,规范知识资源入库、出库管理。通过规范入库知识资源的技术标准,确保入库知识资源的质量。

3)规范知识资源更新制度,明确知识资源更新范围、数量、频率的要求。确保各相关部门、岗位知识库的及时更新与更新效率。

4)严格知识资源产权管理。严格审核知识资源的产权、公开、限制与保密,做好知识资源的整理与所有权的规定,确保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安全传播。

5)规定知识资源管理正激励和负激励措施,将知识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考核体系,将激励与考核相结合,鼓励部门和员工积极参与到知识资源库建设、知识集成与管理工作中。

2.2 全面挖掘知识资源

知识获取的关键是确定知识源,学院的知识源包括内外部显性知识、内外部隐性知识。例如,学院举办公司员工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各类课程资源属于内部显性知识,学院兼职培训师所拥有的现场经验属于来自外部的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结构化较强,可由知识专家(学院员工及兼职培训师)采用基于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等知识体系构建方法,从学院各部门存量知识资源数据库中进行挖掘,将科学的、有效的、有用的知识资源,按知识库技术标准及要求存入知识库。

隐性知识可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知识活动获取,例如组织专家讲座、专业研讨会、线上线下培训教学、知识分享与点评等交互性较强的知识活动。

2.3 畅通知识成果转化路径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标,持续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不断的知识创新。持续的知识创新才能拓展知识规模,提升知识质量。知识创新往往是对存量知识的分享、挖掘和应用的结果。员工通过知识分享、挖掘和应用,将知识重新组合,创造新的知识价值。

学院以创建国际一流企业大学为目标,通过归纳和总结国网公司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系统梳理岗位能力项和知识项,实现主要技术技能岗位的知识更新迭代。

1)通过定期梳理公司主要技术技能专业创新成果,实现知识集成成果权威化,工作常态化。依据公司研发和使用的一系列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公司科技部及相关部门发布的成果汇编、技术规范,以公司名义编著的各类技术专著等,组织专业培训部按照技术技能专业小类分析创新成果,提炼知识清单,使公司创新成果知识化、集成化、体系化。

2)引导开展专业创新成果知识集成的推广应用,推进知识成果转化应用。知识集成管理的目的在于推广应用,组织专业培训部研究新旧知识的有机对接,完成新增知识的有效集成。逐步开发新增知识的培训教材及课件,提出完成新增知识培训的硬件需求,将部分新增知识应用于技术技能培训和新员工集中培训中。另外,将梳理出的能力项、知识项有机融入培训课程中。

3 知识库精益化管理

3.1 知识元的涵义

知识点是按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细化到最小不可分割且独立的关键、核心或重点知识与技能。

知识元即知识组织的基本单元,主要是由多位学者提出并加以深入研究的知识规范表征方法[3]。知识元概念最早由温有奎等提出,从文献信息服务的角度研究知识元,建议以知识元为基础实现知识资源集成服务[4-5]。

本文将知识元作为独立、完整且能够对员工培训教学产生效用的最小知识资源单元。知识元有3个特点:一是完整性,知识元可以完整地表示某一原理、方法或技能;二是再生性,由于知识元是最基础的培训学习单元,通过知识元之间的再组合,可以形成新的知识元;三是开放性,在培训过程中,知识元可自由组合,知识元的选择与组合取决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需求选择与组合自己的培训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培训师可随时根据企业发展的变化调整培训的知识元组合,使培训及时跟上企业发展变化的需求。

3.2 基于知识元的知识资源库整体架构

知识资源库是将培训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存储、管理、索引、使用的集合。

以知识元为基础构建知识资源库有一定的优势。一是知识元的再生性使得知识资源库更具智能性。知识元之间具有链接关系,知识元本身也有很强的生命力,使得基于知识元的知识资源库更智能。二是基于知识元的知识资源库,是构建培训资源自动推送机制和个性化培训的重要基础。知识元在开发时,按照统一的开发技术标准,与岗位体系相关联,形成知识地图,为员工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3.3 构建岗位能力知识资源体系

以岗位培训规范为基础,形成岗位能力知识体系,全面梳理并组织开发培训标准、教材、题库、课件等类型知识资源,实现知识资源集约化管理,统一规划,征集存量,分步实施,促进知识资源共建共享。

3.3.1 基于项目管理的知识资源建设机制

知识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化的工作,为提高知识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率,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构建了知识资源建设机制。

通过梳理知识资源建设要素,综合分析知识资源建设需求要素与员工培训期望要素的关系,将项目管理体系引入到知识资源建设过程中,构建基于项目管理的责任分工、项目分级、项目过程考核的知识资源建设机制。

将项目管理中的组织方法运用到知识资源建设工作中。通过构建基于项目管理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实现知识资源快速共享利用,提高知识资源的建设质量。

3.3.2 基于学习地图的知识资源导航机制

通过岗位能力分类和学习路径串联知识资源,开发覆盖核心岗位的学员学生学习地图[6-7],建立基于学习地图的知识资源导航机制,优化知识资源呈现方式,促进人才快速、有序、持续培养。

1)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建立典型工作任务胜任标准,识别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下的主要能力项和能力要素难度级别,分析岗位知识和技能,确定学习内容,使学员学生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关联。

2)构建学员学生学习发展路径,绘制学习地图,将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职业发展路径有机结合。

3)根据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优化教学内容和策略,设计开发课程、案例或操作手册等一体化课程体系。

4 知识资源全周期管理信息平台

知识管理信息平台是通过文件管理系统、搜索引擎、专家系统和知识资源库等技术工具支撑企业知识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应用和创新的平台,使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

以云平台为基础,建设知识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提升知识资源精益化管理水平,支撑线上线下培训业务融合开展。通过信息化实现对知识资源建设管理成果与过程的全面管控。知识管理信息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知识管理信息平台架构图

5 结语

本文结合某学院知识管理现状,开展以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的知识集成与管理的研究。围绕知识管理的特点,研究知识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的关键环节,探索知识资源库的精益化管理、知识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工程,需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解决知识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共享、应用及创新企业的知识资源实现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资源库岗位学院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五女拜寿》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