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银行业如何接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2020-07-26彭娟

财会学习 2020年20期
关键词:银行业新常态

彭娟

摘要: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的背景下,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业如何尽快适应并对接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在其指导下合理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成为新常态下银行业管理层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常态;银行业;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引言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也受到了金融危机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有效管控金融领域的非系统风险,在保证我国金融体系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这一问题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也引起了我国监管当局的重视。为此,我国财政部对原有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这一调整在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主要调整方向

相比于原版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我国财政部在2017年修订后的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被有些研究者称为“中国版本的IFRS9”,这充分体现了此次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的主要特点,即这次调整从内容上既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换档增质”的新常态背景下在金融方面体现出的新的特征,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会计准则逐步实现国际化趋同的一次努力。基于此,本部分将重点分析2017年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的主要方向。

(一)金融资产分类方法的更新

在此次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调整之前,原版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划分主要参考两个维度,即主体持有该项金融资产的“目的”以及该项金融资产的“作用”,并按照这两个维度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4种。但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经济活动形式日益多样,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导致金融资产的范围不断扩大,而且不同金融资产类别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日益模糊,导致原版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指导意义不断降低。基于此,我国财政部在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引入了新的分类思想,即主要参考两个维度作为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业务模式以及合同现金流量。并按照这两个维度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按照摊余成本计量与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两大类,其中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进一步细分为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及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两类。这种分类方式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特征。

(二)资金减值处理方法的更新

在原版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金融机构在资金减值处置方面往往是倾向于只有在确实发生损失的情况后才进行损失的计提,也就是说,在传统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是不会过多考虑未来经营活动中潜在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金融机构对资金损失进行计提的时点是损失发生的当下时点。这种资金损失计提方法不利于真实反映金融机构面临的潜在金融风险,也就不利于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管控,因此,新版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引入了预期信用损失这一思想,也就是资金损失减值准备计提的期限要涵盖整个资产的存续期间,并要求金融机构合理预期潜在的发生损失的风险。这种新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方法有利于充分反映金融机构面临的整体风险,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降低外部监督成本。

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

前一部分主要讨论了2017年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相比于原版会计准则所体现的新思想和内容上的新变化,进一步来看,银行业作为使用金融工具最为集中的主体,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会对银行业产生哪些影响,这是本部分试图探讨的重点问题。

(一)对银行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相比于原版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一个重大变化就在于金融资产在分类上采用了新的方法,这种新的分类方法对银行业财务管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体来说,一方面,新版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变动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以及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3种金融资产类型的会计核算等方面没有产生重大实质性影响,在财务管理方面需要重点考虑的在于会计核算归类的问题,比如银行机构对外提供贷款,可能存在提前还贷的情况,这有可能导致信贷现金流不能满足新版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仅为收取合同本金和利息收入”的条款,从而需要将这部分款项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类型,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另一方面,新的金融资产分类方法可能对银行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应收款项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产生实质性影响,如果在执行新版会计准则后,银行业持有的这两类金融资产被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且在某些银行持有者两类资产份额较重的情况下,将会对银行的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最终影响到银行的利润核算问题。

(二)对银行业风险管控的影响

在金融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方面,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改变了传统的发生损失时进行确认的思想,引入了预期信用损失的思想,并构造了其对应的模型。这一变化对银行业的风险管控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而言,在传统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式下,银行业通常对超过90天未偿还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但在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其对信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不再突出信用风险评级的作用,而是强调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重要作用,也即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背景下,无论通过何种机构、何种模型得出的信用风险评级结果,都不会过多影响银行业对企业的信贷政策倾向,一般对于超过30天未偿还的金融资产,就可以表明信用风险已经处于显著增长的阶段,银行就要做好计提减值准备的工作。基于此,新会计准则对银行风险管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改变了银行业原有的普遍采用的资产减值准备测试模型,银行业必须要重新搭建新的测试模型;其二是银行业计提的减值准备在总额上可能会有所上升,因为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一步扩大了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畴,降低了银行业的信贷风险容忍度。

(三)对银行业治理的影响

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一直是我国监管当局以及政策制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外部监管力量的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合理地规避了金融风险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亲周期”问题,因为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风险准备计提中引入了预期信用损失计提的思想,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银行信贷资产不断增多,按照原有会计准则的方法,此时银行潜在的信贷风险不断加大,但如果采用预期信用風险管控的思想,会使得银行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倾向于更多地计提减值准备,从而降低潜在的信用风险,有利于强化外部监管力量的监管效果,降低监管成本。第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有利于缓解银行与监管机构的信息不对称矛盾,提高外部监管效率。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的信息披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为外部监管机构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提高外部监管效率。

三、银行业接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策略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么,我国银行业如何尽快把握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精神内核,尽快将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要求落地实施,这些都是银行业管理层需要思考与关注的方面,同时也关系到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建议。

(一)提高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为了尽快适应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银行业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就是提高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为此,银行业管理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由浅入深推进本单位的信息化会计核算水平。首先,银行要按照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原有的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功能扩充,模块扩展等方面的改进,以不断满足核算日益复杂的需要;其次,利用改进的会计核算系统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构建,银行要从本单位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参考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要求的基础上,推演出适合本单位的模型,服务于本单位的信用风险管控;最后,要进一步将信息系统扩展,使其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也要逐步与信息收集与风险管控功能进行对接,使信息系统成为一个保障银行稳定运行的整體体系。

(二)加强风险管控能力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配合银行业的风险管控工作,因此,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突出了风险管控的功能。为此,银行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加强本单位的风险管控能力。第一,对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阶段进行划分。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引入的预期损失计提方法要求银行结合不同程度的金融资产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具体而言,银行部门可以将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变化划分成3个阶段:资产质量下降期、资产质量恶化期、资产损失期。银行部门要对这3个阶段的特征进行把握,同时制定出针对不同阶段的风险管控措施,以加强风险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加强内控制度化建设。内控可以对银行业的风险管控提供外部保障。对于银行部门而言,内控制度要发挥两方面的功能,其一是确保金融资产具有安全性和完整性,其二是对于市场变化所产生的潜在经营风险提供预警。银行业可以从这两方面出发,加强内控制度化建设。

(三)做好金融筹划工作

与一般行业不同,银行业面临着变化更快地竞争环境,因此,银行业更应该做好金融筹划工作,特别是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之后,银行业对此要更加地重视。第一,银行部门管理层要结合新的预期损失模型,对有关客户的信用风险评级进行重新评估。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改变可能导致某些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对应的权重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客户的信用风险评级结果,最终影响到银行部门对不同客户的信贷政策,这会影响到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等诸多方面,因此,银行部门有必要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再次进行评估,做好金融筹划工作。第二,银行部门要优化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随着经济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在银行业现金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金融衍生工具相对于基础金融工具而言,其获取收益的方式十分复杂,很大一部分是基于投资者的预期,这也导致了金融衍生工具隐藏着较高的风险。因此,银行部门要通过精算等工作,再结合市场竞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优化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设计,做好金融筹划。

参考文献:

[1] 孙涛,杨臻黛 .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J]. 新金融,2018(4):53-56.

[2] 华增凤,王品正 .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的影响及实施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1):58-61.

[3]沈诗淼.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布对我国的影响--以银行业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5):9-10.

[4]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会计财务处课题组.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9(8):91-102.

[5] 茹存鹏,黄志军 . 实施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基于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研究视角 [J]. 金融经济,2017(18):189-190.

猜你喜欢

银行业新常态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欧美银行业:回顾2017与展望2018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不确定性与希望并存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