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硫变换催化剂导气问题研究

2020-07-25刘克存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8期
关键词:床层氮气煤气

马 伟,刘克存

(陕西咸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2000)

陕西咸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咸阳化工公司)年产600kt甲醇合成工艺以煤为原料,采用多元料浆气化制取粗原料气,经过部分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气体净化制备合格的合成气,再经过甲醇合成、精馏生产精甲醇产品。近几年来,咸阳化工公司已经实现了三年大检修一次,期间安排1~2次状态检修。状态检修后变换炉接气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高能耗运行20h,因此优化变换炉接气工艺,降低能耗势在必行。

1 耐硫变换装置工艺简介

来自气化装置的粗煤气分离掉气体中夹带的水分及杂质后,56%的粗煤气进入粗煤气预热器E1501,与被蒸汽过热器E1502预冷的变换气进行热量交换。出变换炉的变换气温度为430℃,经蒸汽过热器E1502将2.5MPa饱和蒸汽过热后并入到2.5MPa过热蒸汽管网。变换气温度降至360℃,再经原料气预热器E1501将粗煤气由235℃预热至300℃,变换气温度降至325℃,与未参加变换反应的粗煤气混合,得到有效气H2/CO≈2.0~2.3的变换气。

2 变换炉接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016年6月至7月变换系统停车三次,分别是6月2日9:00系统停车24h(简称A工况),6月15日20:00系统停车48h(简称B工况),7月2日9:00系统停车96h(简称C工况)。停车前系统100%负荷运行,变换炉床层温度相同,因停车时间不同,停车后接气前床层温度以及接气时间不同,详见表1。由表1可知,在A、B、C工况下,正常生产条件下,炉温相同,停车时间越长,变换炉进口温度TI02与变换炉出温度TI11温度变化最大,96h后达到常温。变换炉预变温度TI03在24h降低95℃,48h降低130℃,96h降低161℃。

表1 变换炉正常生产与不同工况条件下温度对比表

变炉接气前条件,系统压力稳定在3.5MPa,粗煤气温度198℃,水气比0.75。接气后变换炉入口温度涨至275℃,投自动,待变换炉床层温稳定,接气完成后,随着水气比的增加根据热点温度再逐渐提高变换炉入口温度。由表2可知,变换炉入口温度TI02从变换炉开始接气涨至275℃,A、B、C工况时间不同,A、B工况较为接近,C工况时间最长,主要原因是系统停车时间长,设备以及管线温降最大,因此升温时间长。

表2 不同工况下变换炉接气过程对比表

由表2还可知,不同工况下变换炉入口温度TI02滞升时间不同。变换炉进口阀后法兰至变换炉入口法兰段管线长39m(简称Ⅰ段管线),变换炉出口法兰至FV15002阀后三通段管线长78m(简称Ⅱ段管线)。变换炉接气前,系统升压暖管过程中,变换炉进口阀关闭,出口阀打开,变换系统与变换炉同时升压,当系统压力升至3.5MPa,系统压力投自动,打开变换炉进口阀,变换炉开始接气,Ⅰ、Ⅱ段管线无放空管线,因此在系统升压暖管过程中无法暖管。变换炉接气后,Ⅰ、Ⅱ段管线开始暖管。Ⅰ段管线长度短且无设备,暖管较为容易,从常温升高至粗煤气饱和温度198℃,需要5~15min。Ⅱ段管线包括两台换热器,随着系统充压,部分粗煤气冷凝,设备管线内存有一定冷凝液,停车时间越长,暖管时间越长,当变换炉接气后,变换气经过E1502管程,首先加热E1502管程,其次将E1502壳程的积水加热汽化,当E1502工艺气出口温度TI12温度升高至198℃,再经过E1501加热入变换炉的粗煤气,变换炉入口温度才开始上升,在这期间,变换炉入口温度稳定在粗煤气饱和温度,称为滞升时间。因此,停车时间越长,变换炉入口温度TI02滞升时间越长。

2015年10月,因更换合成催化状态检修,停车240h(简称D工况)。在D工况条件下,变换催化剂预变层温度降低至58℃, 主变层温度245℃。预变层温度低于接气条件220℃温度,不能正常接气,因此,投用开工加热器E1511,进行催化剂加热升温,但是变换炉入口温度滞升时间45分钟,升至275℃时间115分钟,接气时间180分钟,充分表明接气过程时间长,能耗高。

由表3可知,停车240h,预变温度降低至58℃,主变温度245℃,整个床层温度升高至220℃,升温时间18h。顺流程升温度过程中,因预变床层温度低于主变床层温度,因此主变温度先降低,然后升高。

表3 D工况条件下变换催化剂升温数据 ℃

3 变换炉接气工艺优化

从2014年起,我公司开始实施三年大修检修一次,期间可能有短停消缺、更换合成催化剂等状态检修,每次安排8~15d。为了避免在此期间变换炉升温,系统高能耗运行,对变换炉保温、接气进行了工艺优化,实现了系统短停13d,变换炉未使用氮气升温,一次接气成功,主系统提前20h开车。具体工艺优化措施如下:

1)变换系统切气前2h,通过提高变换炉入口温度TI02,将变换炉主变层热点温度提高30℃,控制在450~460℃,让变换炉提前多蓄热量。

2)随着变换炉床层温度的降低以及进出口大阀内漏,压力逐渐降低,为了保证变换炉内微正压,防止空气进入发生氧化反应,需要间断补充氮气,当变换炉内压力PI15002低于0.005MPa,开始补充氮气,当压力升高至0.020MPa,停止补充氮气,将变换炉压力控制在0.005~0.020MPa。

3)少气量倒接气,提高预变床层温度。关闭E1511进口阀,打开E1511出口阀,粗煤气从变换炉出口进入,通过E1511出口阀前2”放空阀放空至火炬,同时打开进、出口1”导淋阀,变换炉进行少量粗煤气倒接气,当系统压力提高至3.5MPa,变换炉出口1”导淋阀排放粗煤气量约2 000m3/h以及冷凝液,变换炉出口1”导淋阀以及E1511出口阀前2”放管线排放变换气量约10 000m3/h。12 000m3/h粗煤气经过Ⅱ段管线以及设备,进行暖管。10 000m3/h粗煤气从变换炉出口进入后,首先在主变段进行反应,然后将热量传递至预变段,通过反应热提高预变段床层温度以及Ⅰ段管线温度。通过此操作,将预变层温度TI04提高至260℃,为了稳定接气,比起活温度高40℃。

4)投用开工加热器E1511,辅助变换炉接气。变炉预变段床层温度达到260℃,投用E1511开工加热器,辅助变换炉接气。因E1511换热面积较小,通过2019年8月接气经验数据,将粗煤气从198℃加热至260℃,最高加热粗煤气40 000m3/h,消耗2.5MPa过热蒸汽25t/h。当E1502出口温度大于198℃时,变换气经过E1501给进入变换炉的粗煤气加热时,缓慢减少E1511蒸汽用量,待变换炉入口温度完全通过E1501加热至275℃,缓慢打开变换炉进口阀,关闭E1511进出口阀,E1511开工加热器退出。

4 实施效果

2019年8月更换合成催化剂,系统状态检修,停车316h(简称工况E),通过工艺优化之后,变换炉床层未使用氮气升温,一次接气成功。由表4可知,系统停车前288h,预变温度198℃,主变温度415℃,表明系统保温措施有效。但是,变换系统换热检修完后,需要使用空气做气密试验,为防止空气进入变换炉内发生氧化反应,将变换炉内充压始终高于变换系统0.5MPa。变换炉持续充装常温中压氮气18h,流量为1 200m3/h,导致主变床层温度由415℃降低至179℃,低于接气起活温度。通过少量倒接气,变换炉预、主变温度达到接气条件。在系统均压暖管过程中,变换炉少量倒接气操作2h,因此未增加系统接气时间。

表4 E工况不同状态条件下变换炉床层温度对比表

在E工况条件下,变换炉入口温度升高至275℃需要时间30分钟,滞升时间0min。主要原因系统接气前,Ⅰ段管线达到充分暖管,且投用E1511配合接气,所以变换炉入口温度升高不再受Ⅱ段管线暖管不充分的影响。因此,变换炉入口温度不再滞升,变换炉接气效率提高。

5 结论

通过优化变换炉保温、接气工艺,实现了系统状态检修停车316h,变换炉床层未使用氮气升温,一次接气成功,主系统提前20h开车。缩短了接气时间,减少了接气过程中床层温度波动,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节约氮气升温时间18h,减少接气时间2h,节约原料消耗费用180万元。

猜你喜欢

床层氮气煤气
床层密实度对马尾松凋落物床层水分变化过程的影响1)
一种纯度可调氮气发生装置
一种空气分离装置中的污氮气用脱氧装置
烧结矿竖罐内气固换热㶲传递特性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提质提量的实践
煤气泄漏
海底天然气管道复产过程中氮气运移扩散的数值研究
空气温湿度对不同结构的红松松针床层含水率动态变化影响的室内模拟研究
微纤维- 活性炭双床层对苯蒸汽吸附动力学研究
煤气为什么有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