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特点、现状及对策

2020-07-24赵建华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忻州市发展对策

赵建华

摘要:山西省忻州市位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旱地的面积比较大,占总面积的70%以上,这种土壤贫瘠的情况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的发展。虽然近些年该地区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通过对该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旱作农业发展的对策,如调整旱作农业生产结构,抗旱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等措施来提高该地区生产水平。此外,增施有机肥料,平衡性地使用化肥,保证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合理发挥作用,在旱作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重视这些农业的推广工作。

关键词:旱作农业;现状特点;发展对策;忻州市

0 前言

旱作农业对我国北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制约北方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旱作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包括种植结构的优化、科技措施的使用和推广、基础设施的建设、地膜覆盖技术的创新等,此外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视旱作农业技术的发展,如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在用水的过程中坚持传统的蓄水农业和现代节水技术相结合,从而解决旱地农业产量低的情况,实现农业产量的提高;还应该发展集水农业,使之成为解决旱地水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秸秆覆盖、免耕和少耕作业能够实现保护性耕作,此外还应该改变传统的耕作体系和模式,为推广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旱作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施肥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提高农业降水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在旱作农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

忻州市的农民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不断探索得出了一些保水技术和肥水利用技术,间作套种技术和轮作倒茬技术也实现了提升。经过不断努力和研究选育出了适合忻州市特点的耐旱作物,如谷子、燕麦、马铃薯、豆类等多种耐旱的品种。传统的有机旱作技术和机械化旱作技术实现了结合,一些现代技术开始被使用和推广。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抗旱节水、保水技术也得到了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旱作农业向现代化旱作农业的转变,促进了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1.1 地膜覆盖集水保墒技术

忻州市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开始引进和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该技术在实现增温蓄水的同时达到保墒的效果,不仅播种期可以提前半个月,同时实现了降水利用率的提高。因为其独特的优势而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到2010年之后该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1.2 秸稈还田培肥改土技术

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该技术得到了使用和推广,到2014年之后秸秆还田能够占到全省播种面积的28%,而且肥料的利用率能达到50%。可以说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养分,同时能够改善土壤的特性,提高蓄水保墒的能力。

1.3 深松深翻蓄水保水技术

该技术能够实现与机械化的结合,推广和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打破犁底层,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同时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实现玉米的增产目的。

2 忻州市旱作农业发展的特点

2.1 旱作农业比例比较大

该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旱作农业在其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因为气候的影响,旱作区植被破坏,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水土流失的问题。该地区的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尤其是春旱多发,是影响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水资源短缺

该地区水资源总量不大,同时利用效率低,相关的调查显示,该地区水浇地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增加了用水的压力,并且在灌溉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况,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出现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因此,采取科学的节水措施,进一步增加节水危机意识很关键。

2.3 旱作农业区域基础设施差

在该地区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滞后的情况,全市许多耕地面积都出现过水土流失问题。由于不科学的使用肥料,导致旱作区土壤的养分情况严重失调。在化肥的使用方面应该重视化肥的使用科学性。由于秸秆还田量少,应该通过积极的方式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在该地区还存在着化肥单位面积使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造成旱作农业区和一些中低产农田化肥用量较少,因而造成了土壤肥力总体下降的趋势。

2.4 节水新技术普及率低

旱作农业及节水技术的使用很重要,但是在很多地区存在着节水技术普及率低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旱作农业区存在着化肥使用量少的情况,甚至在有的地区不使用化肥,因而造成施肥技术普及率低。第二,地膜覆盖能够实现节水和增产的作用,但是该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规模比较小。第三,抗旱设施不够充足,一旦遇上旱灾的话只能等待下雨。第四,抗旱的优良品种比较少,同时优良品种的使用率和推广率比较低。

3 忻州市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3.1 传统农业保墒措施不再重视

传统农业发展中的秋雨春用、春旱秋防、精耕细作等传统技术已经很少有人关注。

3.2 生育关键期灌溉

一些传统的生育关键期补灌技术在种植的过程中很值得推广,不仅能够实现抗旱,同时能够实现增产的目的。但是因为缺乏一定的技术和机具,这些技术很难进行推广。

3.3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栽培技术,其主要的优点有增温保水、保肥、提高土壤的肥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等作用,在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也很有优势。因此,在旱作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该继续推广该技术。忻州市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进了地膜覆盖技术,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一些农民的认识水平有限,全面推广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3.4 选用抗旱物种与品种

选择抗旱物种和品种是实现增产和增收的最佳途径,尤其是选择抗旱品种对旱作农业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忻州市能够实现抗旱品种的使用主要是因为种植机具的使用和推广。现阶段该地区主要以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为主,一些耗水量大的作物种植比较少。

3.5 轻视有机肥

现阶段该地区旱作地区优质农家肥使用的比较少,化肥主要以施及二胺基础肥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肥料利用率下降,同时也影响着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造成作物抗旱抗逆能力明显降低。

4 忻州市旱作农业发展对策

从忻州市气候特点可以知道该地区经常出现春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同时作物的布局和种植结构也比较单一。而旱作农业发展的重点是保墒、蓄墒、防旱抗旱,因此应该充分的利用雨水与合理的开发地下水资源,目的是保证最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提高粮食产量。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旱作农业已经出现了自身的经验,在结合本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的同时积极地使用和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为该地区旱作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 旱作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现阶段旱作农业区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等。应该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应该改变传统的粮食和薯类作物种植模式,逐渐转变为粮草作物轮作的种植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饲草料作物的种植,为饲草料发展奠定基础。还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而向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发展的模式发展。

4.2 抗旱作物和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

农作物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品种,因此应该选择具有抗旱耐旱能力强的作物在旱作地区种植,为此,忻州市应该大力引进和推广抗旱品种的使用,逐渐改變品种单一的情况。

4.3 集中雨水补灌技术

该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七月份和九月份,因此在土质比较好的丘陵山坡地区应该发展雨水集蓄小微工程,不断提高降水的利用率。依据每年春播降水的实际情况和旱情分布的实际情况,重视春播期间的墒情工作。

4.4 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

科学地将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不仅能够满足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同时能够实现土壤的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达,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为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奠定基础。现阶段忻州市旱作地区增施了优质农家肥,在施肥的过程中还积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同时该地区还引进了一些有机质含量大于45%的有机无机复合肥,用以弥补人畜肥料不足之处。

4.5 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保水保墒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技术曾经得到过农民的认可,也实现过大面积的推广,但是现阶段由于一些技术上的原因,该技术的使用推广情况比较有限,多数用于稀少播种的作物上面,在普遍种植的密植作物上使用较少。因此,应该积极与生产覆膜播种机的厂家合作,研制出适合密植作物的覆膜播种机,为覆膜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保障。全膜覆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即增温、集水、保墒,该技术在一些旱作地区推广和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旱地农业区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不断地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以提高全膜覆盖技术的使用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 李静.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6):29-30.

[2] 雷锦霞,吴俊华,张蕾.有机旱作农业“长治路径”的实践与启示[J].山西农经,2019(8):96-97+100.

猜你喜欢

忻州市发展对策
忻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时序变化分析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