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

2020-07-24冯倩芸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老支书鬼子节奏

冯倩芸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教者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从适合学生认知和性格特点的教法出发,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无论在综合能力方面还是在语文素养方面,都有一个大幅度提升。那么,该怎样恰如其分地调控阅读课堂的教学节奏呢?

一、运用对比,凸显矛盾

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如果善用对比,聚焦文中对人物刻画最贴切、环境描写最细致、矛盾冲突最尖锐的部分进行分析,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使得课堂张弛有度,节奏把控到位。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文章是这样描写被鬼子抓到后的雨来的:面对鬼子多次威逼利诱,雨来每次都回答他在屋里学习,并没有看到是谁。在惹怒鬼子之后,雨来被拳打脚踢,“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雨来不过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在面对鬼子的糖果诱惑和温声细语的诱骗时却没有动摇,甚至在面对鬼子的暴力拳脚时,也没有松口。军官的凶恶和雨来的顽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雨来是个小英雄。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把重点放在对鬼子和雨来两者的动作描写上。军官“弓”着身子,“扭”着雨来的耳朵,“打”了他两巴掌,把肉“揪”起来“拧”,面对这样的暴力打击,雨来半天才“喘”过气,脑袋“嗡嗡”叫,直到眼冒金花鼻子流血,雨来还是“咬咬牙”说没看见。让学生在这两组动作描写的反复研读中,感受到鬼子的凶残和雨来的坚强,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在分析比较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鬼子这样凶险狡诈,为什么雨来还能够一直坚持自己原來的说法,不暴露出李大叔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便能更深层次地了解雨来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勇敢、坚强、爱国以及灵活敏捷,明白只有通过这样正邪双方的细节描写和力量对比,才能升华文章主旨,对这些动词赋予深刻的内涵。

二、层层递进,反复揣摩

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应当有起有伏,使得课堂节奏显得富有层次,错落有致。而层递的运用则能凝聚课堂焦点,使学生在反复揣摩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意图。

应用到阅读课堂的讲解时,教师往往将层递与“一咏三叹”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使得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通俗易懂,便于记诵,感染性强。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慈母情深》一文中,为了描写母亲的劳苦与工厂劳动环境的恶劣,有这样一段描述: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由于缺乏代入感和共情能力,学生往往不能体会其中深意。“立刻”一词在短短数句中反复出现是否多余呢?可以把这四句话换成一句简洁明了的描述吗?在教师的提问以及富有感情的引读下,学生仿佛看见了一帧帧镜头迅速切换的画面,炎炎夏日,七八十个女工和灯泡挤在一起,闷热、压抑,“我”的母亲不舍得耽搁一刻,立马回到工作中,弯曲着背俯在缝纫机上,继续她的忙碌。

就这样,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的反复吟诵,母亲的疲惫与“我”的不懂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母亲如此辛苦赚来的生活费,“我”怎么忍心向母亲开口拿钱买书呢?强烈的抒情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母亲对“我”、对这个家的辛苦付出,同时旁边女工的语言描写也衬托了“慈母情深”,母亲的形象在寥寥数语中变得更加丰满。

三、感官互通,节奏和合

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通感,能够帮助学生感觉交融,不仅能够使文章中描写的环境或者人物的特征更加丰满,也可以使课堂节奏和合,情感共生。

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桥》一文中,悲壮的情绪贯穿文章始终,无论是文章开头对于山洪暴发时村民慌不择路的描写,还是剧情发展到高潮时,老支书从人群中拉出那位年轻人,抑或是文章结尾意想不到的转折,无不透露着悲伤的氛围。文章开始就奠定了哀伤的基调,那么是如何在一步一步的描写中将这种情绪“爆发”的呢?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一点,从字里行间的环境描写和剧情描写中贴切地感受到老支书和年轻人两者形象的特点,必须运用通感的方式,使学生将眼睛所看到的和心中所感受的相联系。

此时教师发问:故事的结尾本来可以汇成一段,为什么要将其分为五个小段落呢?

学生:相较于长段的描写,五个独立的小段落在视觉上更有冲击力,显得孤零零的,也能够调整文章的节奏,在短而急促的描写中将文章的悲壮情绪推到高潮。

教师:那么看到这五个段落你能够将你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相联系起来吗?在文章的最后才揭晓老支书和年轻人之间的关系,这样写妙在何处呢?

学生:洪水退了,党员父子以及这座拯救了数百村民的桥也一起消退了,村民都安然无恙,只有一位老妇女失去了老伴和儿子。初读文章只觉得老汉正义凛然,直到看到老汉揪出的那位年轻人是他的儿子,我更觉得老汉无私无畏,一心为民。

此时借助多媒体播放这样的画面:村民通过这座桥去了安全的地方,洪水消退,老支书被淹没,年轻人也消失了,画面上除了那些逃出村庄的村民们,再无其他。就这样,从文章的结尾处出发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回顾,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感受到老支书和他儿子英勇无畏、敢于献身的美好品质。

总之,节奏作为语文课堂的灵魂所在,极具艺术性,除了要考虑到教法与课文的契合,更要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进行综合评定,灵活处理。

猜你喜欢

老支书鬼子节奏
执灯而立
秘密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举报信
好处费
鬼子们的敬礼
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