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让乡村更美好

2020-07-24章惠宁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联文艺艺术家

章惠宁

近年来,宁波文艺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总目标,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努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参与村容村貌改造升级描绘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曾经的乡村在艺术家笔下炊烟袅袅、牧笛悠扬,宁静而恬淡。然而,隨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传统村落建筑逐渐消失,村庄格局、风貌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正日益消亡,有的乡村甚至还出现了“屋内现代化,室外原始化”的现象。为了切实改变农村脏乱现象,2003年以来,浙江持续开展以“万村整治、千村示范”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宁波文艺界主动作为,组织动员艺术工作者深入美丽乡村建设第一线,运用现代美学理念,借鉴各种艺术手法,把“文艺”融入乡村文化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助推形成了一批兼具历史风貌、自然景色和艺术风格的特色村、“网红村”。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象山县涂茨镇旭拱岙村是一个半农半渔村,村容村貌改造之初,就对接了宁波市艺术家团队,让艺术家深度参与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建造。艺术家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走遍村庄的角角落落,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艺术化设计整体改造方案并注重就地取材,化腐朽为神奇。现在,一踏入村庄,渔村气息扑面而来,废弃老渔船经过艺术家的改造成为村口的地标,并被赋予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陡然成为“记忆中村口的那棵大樟树”。拐角破损的大水缸原是蚊蝇滋生地,废弃的自行车气瘪铃哑锈迹斑斑,被扔在村道旁,严重影响村容整洁。艺术家巧妙构思,将这两个物件都变成了村落街角的别样风景。艺术家还为旭拱岙村设计了“旭日东升”的村标,让村民有了独一无二的归属感。象山县晓塘乡中岙村,是艺术家陈丹阳的故乡,村里借助他的影响,在县文联的支持下,邀请了国内外40余位艺术家分批驻村创作,以“艺术介入乡建”为主题打造特色艺术村。如今,晾衣晒鞋的竹竿、裸露的污水出口、粗犷的水泥墙等,经过艺术家们的设计加工,成了当代艺术品和画廊,不仅让游客驻足赞叹,更培育了村民们的审美情趣。

挖掘独有资源,让“乡村记忆”变“乡村美景”。宁海县开展“艺术振兴乡村”活动,邀请高校艺术团队与本土艺术家协同设计美丽乡村。艺术家们充分发掘村庄特有的文化资源和生态内涵,突出艺术与民风民俗传统融合,努力在空间格局和景观塑造上尊重历史记忆,形成“处处有景观、村村有韵味”的自然文化景观。梅林街道刘三村兰花仙子的传说一直是村里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如今已被艺术家们搬上10米高墙,成为童叟皆知、妇孺皆懂且独有的乡村记忆。

事实胜于说教,让“他理”转向“自理”。乡村治理不仅要“他理”的引导,更需要“自理”的配合。只有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受旧观念影响,一些村庄在整改之初,有些村民思想上有抵触,行动上不配合,甚至加以阻拦。但看到别人家的外墙经过艺术改造焕然一新,既美观又吉祥,有的民宿因为有了艺术的点缀,更有品位并有了更高的入住率,村民们便改变了态度,纷纷主动要求参与改造提升。村民的创作潜能也被大大激发,他们与艺术家共同出谋划策,有的还把自己收藏的根雕、石雕艺术品搬到室外扮靓村庄。正是有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许多村实现了整体提升。村民在从“我欣赏”到“我参与”的变化中,实现了“他理”向“自理”的转变。

推进乡村文脉传承发展吟诵清新淳朴的“田园诗”

“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景观与人文沉淀对地域文化的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乡村整治中,宁波各地十分重视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村落文脉贯穿历史,彰显现代,营造人与自然、现代与历史、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的环境。

因地制宜,保护开发相结合。象山县墙头镇溪里方村利用明中早期建筑——方孝孺族裔的老宅改造成美术馆,占地1000平方米,粉墙黛瓦,古朴雅致。该美术馆自2017年底建成以来,在县文联策划运作下,已举办“海丝之路?潮起象山”全国中国画邀请展、吴蒙蒙渔文化美术作品展、廉政文化摄影作品展等各类展览22次,品茶会、插花艺术培训、朗诵诗会、乡村音乐活动等30余场次,成为象山县高品位文化艺术展示的窗口和乡村文化合理开发利用的标志,成为宁波市首个推行“艺+堂”“一人一艺”乡村计划的乡村文旅中心。

因势利导,筑巢引凤相结合。奉化区溪口镇岩头村是国家级古村落。该村充分运用独特的优势资源,先后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宁波大学艺术学院等50多所院校合作,打造首个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省级美术写生基地,吸引了诸多艺术家和院校师生前来采风,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村里还为全国大中专院校和相关艺术家采风提供周到的住宿和餐饮服务。自2014年以来,岩头村已接待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师生3万多人次,并成功举办“中国画写生采风系列活动”“浙江省水彩画名家写生展”等大型活动。村头溪边墙角,随处可见的写生场景,对村民来说已是司空见惯,老人孩童时时成为画中人,整个村庄洋溢着艺术的气息,俨然就是一个清新淳朴的艺术新农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建成艺术创作基地80余个,市文联还将结合乡村文艺特色,建立艺术家惠民工作室150家。许多村根据各自特点,建立农家书屋、渔家风情馆、家风村史馆等,在艺术家团队的参与下,深度挖掘村史和隐藏于田野的非遗文化,开展村歌创作、村史编纂、村舞编排、文艺活动策划等各种文艺助力工作。

因人成事,传承发展相结合。鄞州区咸祥镇是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和“云南画派之父”蒋铁峰的故乡,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月半渔棉会”和著名印石“大松石”,曾获“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镇”“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美誉。镇文联聚焦团队建设,立足传承创新,培育特色大提琴音乐社团、农民书法学校等,积极打造和谐文明的“海湾文艺小镇”,努力镌刻文艺繁荣的“咸祥印记”,涌现出嵩江书画院、大松印社、民间音乐社等先行团队。其中咸六村被授予“浙江省国乐乡村”“浙江省书法村”荣誉称号,见证着广大村民群众深切的乡土文化情怀。江北区慈城镇是座千年古镇,在做好古建筑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基层文联发挥团队作用,强化应昌期、冯骥才等名人效应,聚人才合力,深挖地域文化,整理创作《留住慈城》《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慈城年糕的文化记忆》等系列图书,同时整合文艺资源,深入各村实施“拾村文化汇十堂”文化活动弘扬慈孝文化,对慈城深厚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搭建丰富多彩的文艺平台奏响回声嘹亮的“协奏曲”

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各级文联和艺术家们不仅帮助农村“外塑形象”,更采取各种措施,搭建丰富多彩的文艺平台,提升村民的艺术修养、综合素养,使村民“内修功法”,以期达到美丽乡村“内外兼修,全面振兴”的成效。2017年,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实现148个镇乡(街道)文联建设全覆盖,让文艺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着力营造良好的基层文艺人才发展生态,着力创作反映农村火热生活,惠及广大农民的文艺作品。

建队伍,强培训,助力文艺爱好者问道求艺。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市文联先后召开基层文联建设现场会、专题研讨会,并充分发挥“红色文艺轻骑兵”和文艺志愿者作用,抓好基层文联和基层文艺社团建设及文艺人才培训。全面启动宁波市镇乡(街道)文联干部及下属协会文艺骨干培训工作。近两年共组织文学、戏曲、音乐、书法、摄影、民间工艺等艺术门类基层协会负责人培训班和基层文联负责人培训班10场,并开展“一月一讲评”系列讲座,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200余人。通过宣讲党的文艺方针,强化政治引领,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听党话、跟党走。交流社团建设经验,开展专业创作辅导,在提升基层文艺骨干能力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的组织归属感。2020年,市文联还将组织不少于100支文艺团队(骨干)志愿服务村文化礼堂,开展不少于100个文化项目。慈溪市对照乡镇文联建设要求,在培养基层文艺工作领头雁方面狠下功夫,实行市、镇、村三级文艺联动,健全文艺培训网络,为基层文艺繁荣和提升提供新的动力源。海曙区文联按照每年“培育一支团队、组织两次采风、开展三堂讲座、举办四场培训”的目标要求,推行11个文艺家协会与首批26个农村文化礼堂结对共建模式,不断扩大“美丽乡村”的宣传,助力乡村“文明示范线”建设。

搭平台,强扶持,打造“草根明星”成长通道。市文联用好用足《宁波市文艺人才培养扶持办法》等政策,加大对基层会员的吸纳力度。2016年开始,根据“文艺大众哺育工程”的精神,实施“春竹计划”,培育扶持基层文艺社团重点创作项目。搭建基层文艺风采大展示平台,创设面向基层文艺创作的“红杜鹃”奖,突出作品的原创性、大众化和本土特色。此奖还成为文艺爱好者加入上一级文艺家协会的条件,为广大“草根明星”走上市级专业平台展示才艺,加入“专业协会”打开了通道。先后组织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村歌、群舞、小戏小品等艺术门类的作品到宁波美术馆、宁波天然舞台、五一剧场等市级平台展览展示展演。2019年以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主题,组织“爱国爱乡”主题征文,吸引200余名基层作家踊跃参与。北仑区第一个街道作家协会在小港街道成立,发现、培养最基层的文学爱好者,帮助孵化一批时代感强又最接地气的本土作家,有力激发了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抓创作,强惠民,让文艺精品惠及普通百姓。市文联不断深化文艺惠民,倾力打造文艺活动品牌。会同区县(市)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坚持月月有活动,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演出,“送文艺进礼堂”创作书画、撰写春联活动近100场。在抓好文艺惠民的同时,市文联还着力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文艺精品创作。2016年起,市文联、市作协的品牌活动“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创作朗诵会在区县(市)设立分会场,进一步推动高雅艺术走近大众。市摄协组织摄影家对横坎头村村貌、村风、村俗、村史进行拍摄,为横坎头村相关公共空间建设艺术阵地,营造艺术氛围。市作协组织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嘱托》,对横坎头村15年来的美丽嬗变,“浙东红村”的背后故事和乡村振兴路上的艰辛探索作了深入解读,作品荣获市“五个一工程”奖。市音协组织创作的歌曲《又见梁弄红》,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市曲协组织创作的反映当代农村、农民现实生活题材的曲艺作品莲花落《催生鸡》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持续助力文化产业综合提升打响强村富民的“快板书”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而文化产业则是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宁波文艺界积极探索“文艺兴农”路子,围绕乡村特色的文化资源,讲好中国农耕故事,帮助开发文化产品,特别是把文化和生态资源转化并嵌入乡村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助力乡村文化产业综合提升。

顺势而为,提升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让“土得掉渣”的农副产品“土”得有品位,“土”得有吸引力,提升文化附加值势在必行。通过艺术家团队的驻村带来新策划、新理念、新思路,宁海县大佳何镇葛家村村民就地取材,设计制作布玩具、毛竹用品,受到游客喜爱。鄞州区围绕金银彩绣、骨木镶嵌等非遗技艺推出一批“宁波符号”的文化产品,让民间手艺嬗变成“高大上”的高档礼品。象山县文联组织艺术家帮助村里进一步挖掘“节气与点心”“点心传统制作工艺”等特色民俗习俗,还把米馒头、麻糍等象山特色点心的制作工艺用美图进行展示,讲好民俗故事,进而打造出让游客回味的民间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因势而谋,助推乡村特色文化旅游。象山县文联每月举办一期“会员说事”,围绕“民宿提档升级”“文旅融合发展”“文艺家进驻乡村”等多个主题,组织文艺家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导、村干部一起以“茶会”的形式,探讨助力农旅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和办法措施。根据象山各镇村不同的资源特点与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设计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文藝特色项目,促进乡村旅游。奉化区大堰镇青山绿水,风光秀丽,在打造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过程中,拓展文化外延,注入文化内涵,提升特色、提高知名度。村里统筹设计,开办了琴海缘、花雨醉、云水间等精品民宿38家,致力打造具有江南诗画韵味的醉美乡愁小镇,让游客尽情徜徉花海、寻梦绿野,享受田耕之乐、乡土之趣,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乘势而上,扶助农产品形成产业链。利用文化节庆资源,大力开展对外宣传、招商引资。象山“红美人”是橘橙杂交新品种,极具高端商品果的外观条件和品质优势。正所谓“酒香还怕巷子深”,象山县通过把晓塘村打造成“橘文化”艺术村,并配合开展以“创新农事节庆,助力品牌提升,打造品效合一的新型农事节庆活动”为主题的柑橘文化节,借力热门影视IP效应,传播象山柑橘“橘生山海间,味道自然甜”的品牌理念,同时开发了橘皮装饰品、橘肉蜜饯、橘花香水、空气净化喷雾等产品,配以精美包装,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影响力。象山县成功把“红美人”打造成柑橘中的“爱马仕”,使其成为象山、宁波乃至浙江农业一张靓丽的“金名片”,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给柑橘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作者单位: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猜你喜欢

文联文艺艺术家
1942,文艺之春
安顺文联宝安文联 联姻共促两地文艺繁荣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扶贫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