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吐奶怎么办

2020-07-24张先强

幸福家庭 2020年7期
关键词:幽门先天性过度

张先强

新生儿指的是胎儿娩出母体后,自脐带结扎开始直到生后第28天婴儿。新生儿的喂养十分重要,有助于新生儿后期的成长。在给新生儿喂奶时,宝宝容易出现吐奶,家长不要过分担心。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吐奶属于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但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所以容易出现溢乳和呕吐。喂奶后,家长要注意抱宝宝的姿势,帮助宝宝顺气。家长要了解新生儿吐奶的原因,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在宝宝吐奶时做好防护,保证宝宝的安全。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第一,新生儿肌肉控制不完全。一般情况下,宝宝吐奶主要是由于宝宝的胃肠道与口腔的肌肉控制功能不完善,再加上宝宝在喝奶后平躺姿势的影响,奶汁容易从食道中反流,导致新生儿吐奶。

第二,喂奶量过多。有些宝宝的食量较大,每日进食次数较多,给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孔较大,造成宝宝吃奶过度。过多的奶量会使宝宝出现吐奶。

第三,感冒咳嗽容易吐奶。宝宝在感冒时会表现出恶心反胃的情况,吐奶也比正常情况下严重。家长要特别注意,及时带宝宝接受治疗,避免影响宝宝的健康。

第四,幽门狭窄。幽门主要是指胃与十二指肠相连的部分。15天左右的新生儿出现幽门狭窄时,症状会逐渐明显,出现边喂边吐的情况。宝宝在吐完之后,又会产生饥饿感,再次喂奶之后会出现喷射状的呕吐。

第五,先天性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吐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若宝宝存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出现吐奶症状时,家长要引起重视。比如食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都会使乳汁无法送入胃中,从而导致宝宝出现吐奶的情况。

解决办法

(一)选择正确的喂奶姿势

新生儿因姿势不当出现吐奶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家长要为宝宝选择正确的姿势,采取头高脚低斜坡侧卧位,有效避免宝宝吸入呕吐物,降低宝宝窒息的概率。若宝宝存在胃食管反流情况,家长可以让宝宝保持俯卧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宝宝排空胃,减少反流的发生次数,同时也能防止误吸,减少宝宝哭闹次数。

(二)避免过度喂奶

喂奶过度会使宝宝出现吐奶。因此,家长可以采取少量多次喂奶的方式或者母乳喂养,避免过度喂奶给宝宝带来影响。

(三)喂奶后的安抚

宝宝在吃饱之后,因打嗝会出现吐奶。家长应为宝宝拍背,将宝宝竖起,排出宝宝吸入的气体。若宝宝在吃奶之后不打嗝,家长要帮助宝宝坐立,利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头部,使宝宝左侧躺下,加快胃部空气排出的速度。

(四)控制喂奶速度

若使用奶瓶喂奶,家长要适当地控制喂奶速度。比如,喂奶30毫升左右,停止几分钟。边喂奶边为宝宝拍背,既能排出宝宝胃内的空气,又能有效控制喂奶的速度。为防止新生儿吐奶,家长可以选择奶孔较小的奶嘴,避免过度喂奶的情况。

(五)病理因素的治疗

宝宝因为病毒感染而导致吐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确诊之后,按照医生嘱咐进行治疗。用药治疗之后,宝宝出现的吐奶会逐渐消失。宝宝若由于先天性消化道疾病因素导致吐奶,医生需要结合宝宝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帮助宝宝缓解吐奶症状。

吐奶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引发新生儿吐奶的因素较多,既有生理性又有病理性以及消化道不良因素。家长要了解更多宝宝吐奶的知识,分辨宝宝吐奶的原因是生理因素还是病理因素。寶宝因生理因素而产生的吐奶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在喂奶时可以选择正确的喂奶姿势,控制喂奶的速度,在宝宝喝完奶之后进行拍背。若宝宝因病理因素而产生吐奶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宝宝进行医疗检查,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帮助宝宝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幽门先天性过度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