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常态课也精彩

2020-07-23张敏波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常态课钻研学法

张敏波

摘 要:科学课堂是实施科学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常态课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①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务实、和谐的课堂气氛;②潜心钻研教材,精心预设课堂;③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学法;④借鉴优质课的成功经验。让常态课也精彩,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常态课;钻研;预设;学法

常态课指的是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它是相对于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等而言的。科学课堂是实施科学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常态课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想,上出精彩的好课,不该仅指优质课、示范课,最重要的是让常态课也精彩。

要上好科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务实、和谐的课堂气氛

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新入学的学生做的调查:你最希望你的科学老师是怎么样的:

A、严谨认真、知识渊博   B、平易近人、知识面广

C、实践探究、自主创新   D、无所谓,只要能教书就行

总共发给学生167份调查卷,收回156份。有122位同学选B,接近78%。虽然这份调查表不能作为评价学生与老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定性材料,但起码在学生心里,是希望自己的科学老师是能关心、关注自己。

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而且要做一个思想先行者,更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真诚合作者。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本质是人与人的和谐。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课堂;有了和谐的课堂,才能时上出一堂精彩的课。

(1)组织教学与引导课堂:教师要从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但事实上,由于学生的知识积淀差异,要使学生成为教师真正的合作者,实施探究学习,其课堂处理方式、教学方式、教学基点不能强求一致,教师的课堂定位主要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真”。教师真心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自然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自然表述真心话语,自然表达出真实的感情,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地方。

(2)赞赏学生与民主平等:课堂上要人文关怀,引导、帮助、赞赏学生,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但也不能一味赞赏和肯定。民主平等的课堂,能让学生处于一种安全而自由的心理状态中。

在教学《生物与环境》一课时,讲完“优胜劣汰”后,顺便就把恐龙的灭绝的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观点,说说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真是众说纷纭,究竟那种现代科学说法更能解释恐龙灭绝之谜?这时候,一个男同学站了起来说道:“据现代科学报道,人类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恐龙蛋的化石进行系列的研究考证,发现在恐龙蛋里面存在一种微量元素“铱”。而这种铱元素,只存在外太空和地球地壳底部。这个答案跟我查资料的结果竟然相同。如果我个人在教学此课时,只是满堂灌的话,可能会忽略该学生,更发现不了其优点。而这个学生恰恰是该班中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

(3)张扬个性与课堂矫正: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思维习惯、学习基础,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让学生参与课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反馈,尤其是对他答案的肯定。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坚持表扬鼓励为主。

二、潜心钻研教材,精心预设课堂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本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可怜的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合理地取舍与重组,甚至打破教材原有顺序进行教学,去思考是否有更好更精练的例题习题去替代教材中相關内容,是否有更简捷的方法、更合理的途径去实现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材、学生、教师等课程资源,才有可能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谈到预设课堂,可能有人会以为预设就是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就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我认为不能这么简单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围绕着预设重要还是生成重要,要重视预设还是要重视生成争论不休。实际上,我觉得预设与生成之间并不对立,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预设与生成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学法

好的常态课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地循路求索、沿路求理,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比如观察能力是生物学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但多数学生不善于观察,甚至不会观察。因此,在学习中我特别注重了这方面的指导。如观察花的结构时,我告诉学生(1)观察要有顺序性,从上往下或从外往里;(2)观察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要求进行观察;(3)观察要有耐心,要细致如微,不放过每一个细节;(4)观察要借助某些用具,如放大镜、显微镜、镊子、解剖刀等。经过上述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观察中,都能达到要求,基本掌握了这一技能。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要经得住反复斟酌,既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通过精心设计,就能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精彩就会“如约而至”。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 2004年  李建平.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丹等编.

[3]《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张天宝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猜你喜欢

常态课钻研学法
难题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因式分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汉字新解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
哥德巴赫猜想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