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女权主义

2020-07-23王丽莹

大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认识评价

【摘 要】 女权的目的是建构女性情谊的社会关系网,谱写女性组织动员力的现代理论。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女权主义的基本主张就是追求生而为人的基本权利,人人平等自由,不该因性别的不同而遭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不平等导致的社会矛盾愈发突出,女性也开始不断在不同领域争取和男性平等的权利。

【关键词】 认识 评价 女权主义

一、女权主义的溯源

从女权主义的起源来看,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社会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欧洲社会的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在十七世纪前,英国的已婚妇女基本谈不上有何权利,就如英国基督教会的观念:“女人的意志应服从男子,男子是她的主人”。也就是说,女人不能按她自己的意志生活,离开了男人,她既做不了任何事而且也干不成任何事。男人怎么做她就怎么做,她应把男人当作主人来侍奉,她应畏惧男人,服从和臣服于男人。在此背景下,英国爆发了较早的为女性合法参政权抗争的运动,大量妇女走上街头,誓死要求与男性同等的参政权。

从女权主义的社会认知来看,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妇女解放、性别平权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二、女权主义的主要流派

最早“称霸”的女权主义,是自由主义女权,其基本主张是要求机会平等,然而自由主义女权的好景并不长,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其短板逐渐暴露,女性在追求机会平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机会的平等默认了结果的不平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化了男权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事实。因此女性们开始对自由主义女权不满,讨伐声不绝于耳。

在这样的背景下,激进女权主义应运而生,她们以结果的平等为导向,以女性被迫害为前提假设,向社会提出特权诉求。激进女权主义认为自由主义女权是向男权的妥协,特权与平权是水火不容的概念,这也是自由主义女权和激进主义女权的主要争论点。一派依靠普适性的先进理念,另一派则依靠强大的舆论和庞大的女性市场。

出来做和事佬的,是后现代主义女权。这个流派试图中和两派矛盾,认为机会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都是平等。这套包容性很强的理论认为自由主义女权和激进主义女权都是对的,问题在于个体的选择。这种承认个体差异的理论似乎可以在理论上统治所有流派。然而,正是这种宽容直接导致了女权主义女性市场的流失,既然做什么都对,那么伸张女权就没有任何意义。导致后现代主义女权不仅没有被其他流派待见,还被众路人马群起攻之,以至于半路夭折。

当今的女权架构,是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分治天下的时代。如今的女权体系,是自由主义女权负责前台门脸,理论营销;激进主义女权坐镇后方,收拢女性市场,两方分工明确,共同领导,虽互不相服,但互相依存。这种微妙的关系已然达到平衡,成为当今女权架构的基础。

三、女权主义的本质

女权主义就是一种概念,是为受剥削和压迫的女性争取权利的概念,是人权的基本理念。女权主义从一开始就只是想争取一个前提为“人”的女性,比如作为人的基本尊严,不被当作物品或财产,作为社会一员,参与政治讨论等等。

女权主义的真正内核是,女性是否能在在内心深处感到真正的独立平等自由、是否能够无压力地在多种选择中,遵从内心的真实愿望做出选择,而非社会主流及他人的愿景,是否不会因为选择婚姻被扣上伪女权而选择独身、是否不会因为惧怕舆论压力而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被迫结婚。女权主义说到底,就是不被性别的框架束缚个人的野心,让男人女人都得以摆脱社会定义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约束,不让行动被性别拖累,敢于追求更宽广的天地。

值得主义的是,在追求女权主义的过程中往往会催生极端女权主义的存在。极端女权主义的本质就是就是“只争取权利,而不落实义务”。有些女权叫嚣着要平权,其实是想争夺特权。例如,男卑女尊的家庭地位、女人享有更宽松的配偶权、女人享有更多的公共资源、女人想要更多的尊严。今天的女性不但并没有更好的履行责任,反倒是把自私贪婪当成荣耀,把取悦自己成为唯一的信条。拒绝履行任何女性的责任。而且,她们更加理直气壮的关注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并且以此为荣。

极端女权主义特别热衷借助这样的逻辑来实证自己的合理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谈论“婚恋观”和“婚恋秩序”时,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回事。因为,观念无论讲得多么正,回到秩序上就会瞬间扯成两张皮。

【参考文献】

[1] 《女权主义简史》。玛格丽特 · 沃特斯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11-1.

[2] 徐琼.基于女权主义思想的奥斯汀《傲慢与偏见》解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112-113.

[3] 王倩.女权社会主义对当代女性发展的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9(21):232-233.

[4] 杨广承,刘中亮.浅析西方女权主义对中国女性发展的启示[J].汉字文化,2019(07):131-132.

[5] 周绍雪。女权主义运动:历史与理论的演讲逻辑[J].湖南社会科学,2009,No,229,137-146.

作者简介:王丽莹(1995-)女,山东寿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认识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