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共融,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

2020-07-23刘洁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6期

刘洁

【摘  要】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依言会意”,也要教会学生如何“以言表意”,语文老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寻找“文”与“意”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 语用;读写共融;言意兼得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依言会意”,也要教会学生如何“以言表意”。语文老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还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思考如何寻找“文”与“意”的契合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读与写达到同构共融,实现阅读与习作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那么,该如何从各种文本中找到这些“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呢?笔者借鉴了前辈的一些理论,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触类旁通放飞词语,读写共融

有经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积累,还能设计各种训练的平台,打通积累与运用的通道,让读与写、积累和运用相辅相成,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提高。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教师在结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练笔: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的脚步,到德国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进行了一趟美之旅,现在我们回到了中国,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小城。此刻你们一定有许多跟花有关的话想说出来,想做一些跟花有关的事。这样吧,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提示一下(指着黑板上的两组词),选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让你笔下的花更美。

生:(埋头写话)。

师:来,把你想说的话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从德国回来,走在家乡的大街上,抬头看看各家的窗台,虽然不像德国那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可也有一些窗台探出星星点点,颜色各异的花草。我想,中国人也爱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把花种给别人看的……

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要从我做起,种几盆花在自家窗台上,让路过我家的人都能欣赏到五颜六色的花朵,看到繁花似锦的春天。同学们,我们都种花吧!(笑声)

……

师:看来这趟德国之旅,同学们确实不虚此行,季老先生要是听到你们的话一定会很欣慰,他的思乡梦一定会更美。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讲过:什么是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从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借助文本的语言环境,教师为学生构筑更多理解与运用接轨的平台,让学习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协调统一,在触类旁通中让学生自主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读写共融的境界。

二、插图补白启迪思想,言意兼得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孩子们学习语言、认识世界的窗口。大家发现,教材配备了大量彩色插图,作为文本重要的组成部分,插图使用得当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连接学生与文本对话,陶冶学生心灵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

一位六年级老师在执教《鞋匠的儿子》一课时,通过合理使用课文插图,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开始时,教师提出:“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流于表面,思维深度不够,回答质量不高。随后,教师让学生默默凝视插图中林肯潸然泪下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触摸文字,体会情感,学生的回答就上了台阶。他们不但体会到了蕴含在文字中的“怀念”“尊重”“感激”,还感悟出了“自豪”和“凛然抗争”,可见插图的使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学生的情感,正所谓“言意兼得”。

三、链接生活激活语言,鱼渔双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认为,语文教师要能解开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阻隔,让语文课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例如,薛法根老师的《槐乡五月》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最后两句话。(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板书: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你能用课文中的语言,具体说说“槐花飘香”的意思吗?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师:孩子们深深陶醉花飄香中还可以怎么说?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中午,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

……

师:开头的这句话,叫总起句。像这样能够点明文章的句子,又叫中心句。前面几个自然段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假如让你用这两句话开头写一段话,你会写吗?

师:(板书:今天是个好日子)请你围绕这个句子写一段话。(生自己练笔)

教师非常成功地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到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在看似有些唐突的话题引入中,不但巧妙训练了“中心句”这一表达范式,更关注了学生表达上的情感积储。教师和学生共同寻“乐”,一起找“法”,破解了作者语言表达的密码,同时面向表达,在生活中迁移运用,将文学表达与真实生活轻巧糅合,可谓一举两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找准训练点,就像找到了一种“催化剂”,让孩子从文本中找到真情和感动,在快乐而从容的言语表达中让童真得以释放,也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