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的调查分析

2020-07-23徐刚顾卫国鞠华杰

职教通讯 2020年3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

徐刚 顾卫国 鞠华杰

摘要:“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培训既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的应然任务和工作要求。以江苏省靖江市为例,结合地方人大专题调研情况和相关文件要求,客观分析县域中职校开展职业培训工作“难”的客观制约因素及存在相关问题,探究提出“强功能、提质量、重服务、稳增长”为重点内容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县域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靖江市

基金项目.扛苏省靖江市人大常委会专项课题“关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同化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徐刚,男,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顾卫国,男,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鞠华杰,男,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培训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培训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 2020) 03-0035-06

毋庸置疑,开展职业培训,能够不断促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也是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的重要指征。但是,处在“云物大智”的发展新时代,职业院校存在着“学历教育和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1]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县域中职学校,在地方教育体系中处于既重要又特殊的地位(县区级区域目前大多只有一所中职学校),不仅要从专业结构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方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稳定全日制学历教育规模,充分发挥重要基础作用,同时,更要从“面向人人的教育”角度出发,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多元合力。特别是县域中职学校,在面向社会各行各业技术技能型的人力资源需求,满足现代人群对职业变化和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需求方面,尤其要突出包容性和广泛性,强调灵活性和开放性,全方位、高质量地加大职业培训的承载强度,系统性地推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协同发展。

一、县域中职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现状调研

(一)县域职业培训机构现状

靖江现有的职业培训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区域内唯一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该校现有专业(群)基本对应并覆盖靖江全部主导产业,在职业培训方面开展以函授或远程教育为主要方式的本专科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各类社会培训。第二类是3个职能部门下属的职工学校。一是市农业农村局下属的农业干部学校,开展农业职业中专教育,现有在编教职工10人,每年招收学生不足100人;二是市卫健委下属的卫生学校,现仅保留机构,已停止办学;三是市总工会下属的职工培训学校,现已停止招生。第三类是各类民营社会培训机构。经人社等部门批准,现有技能培训定点机构9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6家,主要承办政府购买的职业培训项目和满足其他社会培训需求。

(二)县域主要职能部门开展职业培训现状

人社局是组织开展职业培训的主要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工岗前培训、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等项目。人社和财政部门综合第三方监督机构检查培训开展情况,经审核后给予培训补贴。总工会利用自有资金开展职业培训,更加侧重职工技能提升、企业班组长队伍和家政之类的民生培训等。民政局主要进行涉及从事社区服务的社工人员培训。卫健委主要通过联合高校、会议组织等,以线上线下、长短结合等方式,开展卫生系统相关人员的学历提升、专业化培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应急知识培训。住建局主要是对行业相关中级工及特种作业开展职业培训。财政局主要针对财会人员和财政干部两类人员,通过线上培训和学历提升两种途径开展业务培训。

(三)中职校开展职业培训现状

靖江市依托现有中职校,投入10.6亿元建设了新校区和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筑面积达22.5万Hf,其中,实训中心达11.56万m2。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中职校现拥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双师型”专任专业教师达197人,共设置50多门(类)与地方培训需求贴近度较高的实用应用型课程,相关信息化教学资源1万余件、容量近300G,现有非全日制在校学员共计1 759人,其中,与企业合作开办涉农专业两年制学生897人,大专、本科函授教育学生862人。同时,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培训、技能鉴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工作,近三年,社会培训规模年均达4 563人次。但是,从近年来举办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情况看,其份额只占现有县域培训市场的不足5%,仍然存在主要侧重于学历教育的问题,职业培训的社会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县域中职校开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产教协同的运行机制尚未实现深度融合

除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外,职业培训的内容和项目更多指向的是行业企业所需。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县域中职校,理应从规模和层次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不断满足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需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国家和省市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县域中职校在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上虽取得了很多突破,但仍然未能实现深度融合,从职业培训的工作实际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行业企业认可度不高。中职校的一些专业及课程设置难以适应行业、产业及企业的新变化和新需求,缺乏深入沟通、调研等合作平台和政策保障,职业培训的内容和要求有时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需求。二是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对应地方主导产业的行业协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制度保障不够健全,无论从着眼于职业能力要求的职业岗位培训,还是面向高技能人才的再提升培训,培训的项目设置和目标达成,还不能做到紧密对接实际生产过程中引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有的培训项目(如工业自动化、数控设备维修等)和实际需求之间差距较大。

(二)公共服務的运行管理有待加强统筹协调

职业培训在一定范围内属于公共服务的工作范畴,而目前县域职业培训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尚未建立“一站式”服务的信息发布平台,呈现“政策不统一、部门不归口、标准不一致”的状态[2]。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政出多头、统筹乏术、管理分散,在经费审批、培训项目、培训对象上经常出现“重复、交叉”现象,一些部门还将培训任务分解到多个培训机构,尤其是一些民营培训机构,尽管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设备短缺,但依然承接大量的职业培训,培训质量当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财政投入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同时,不同部门涉及多种培训项目,由于培训内容不同、要求不一,职业培训信息大多处于零散和碎片化的状态,信息公开的不统一、不连贯、不全面现象较为严重。作为县域中职校,相比民营专门机构,真正投入了解培训市场信息的工作积极性客观上是相对薄弱的,职业培训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三)职业学校的保障措施亟待加强激励落地

一是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要求,由于缺乏高端服务、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的高、精、特色专业(课程),县域中职校的公共投入虽逐年增长,但现有实训实验设备仍与企业生产技術装备水平差距较大,制约了培训规模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中职校的用人编制仍然缺乏实际的弹性空间,招聘引进渠道单一,工资薪酬普遍偏低,优质师资力量匮乏,难以聘请到优秀的能工巧匠和技术能人。三是绩效考核方式单一。职业培训大多是利用节假日和正常休息时段开展,作为公办中职校,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培训教师、项目组织及服务人员的辛劳价值得不到合理体现,不能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在休息时间投入职业培训工作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对公共资源的浪费。

三、县城中职校开展职业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强功能”为重点,理顺体制机制,实现职业培训资源的集约化

1.协同发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总的来说,职业教育就是要把具有不同教育基础、既往经验和能力的人变成具有胜任职业能力的人的教育活动[3]。要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离不开服务人对于生活和职业的生存、适应以及发展的客观需求。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是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4],必须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资源系统整合起来,推进其在资源配置、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有机统一。针对目前职教资源分散、单体能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层面的统筹力度,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办、教育协调、一校多牌”要求,打破部门、行业、权属界限,推进公办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重组,把区域内各行业、部门举办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统一整合到中职校,其重点实应做好机构、资产、人员、项目、业务五个方面的整合。在县域范围内,打造以中职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形成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2.集约提升县域职业培训硬件水平。贴近职业技术岗位需要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水平也是职业培训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县域政府应突出主导作用,重点依托中职校,集合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共建共享县域公共实训基地,搭建职业技能实训(包括安全、特种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职业合作与交流等县域公共服务平台,引入市场机制,由中职校负责运营,利用其自身有利条件,在加大公共投入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县域普通中小学到实训基地接受技术技能实践教育;并且,接纳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加入实训基地,牵手科研院所在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合作,为大学毕业生“回炉”提升开放场所,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的职能。同时,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集教学、培训、生产和技术服务四位于一体的资源共享型高水平实训基地,使其成为县域弘扬“劳模精神”的传习所、打造“蓝领精英”的训练场、耕耘“产教融合”的试验田和推进“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二)以“重服务”为目标,推进产教融合,突出职业培训发展的融合性

1.全面深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职业培训的主要服务对象,更是中职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供给侧。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都十分重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了多种推进产教融合的激励保障措施,江苏更是通过制定出台地方法规的形式意图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下一阶段的重点就是如何快速落实相关政策并真正推动校企从“合作”走向“融合”。一是从地方行政层面来看,主要是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转型升级两个方面,围绕主导产业,落实落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研讨发布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关于校企合作的指导工作意见。二是就中职校而言,就是在切实发挥学校层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的同时,推动各系部从专业大类或专业群出发,以修订专业(群)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核心课程校本讲义为基础,特别是以研讨师资队伍共建融合、工学结合(交替)的实施方案、班组长队伍建设以及企业岗位技能提升计划为抓手,联合县域骨干企业组成校企合作共同体,让校企合作走入深处、走向“共赢”,而不是简单流于“冠名”“订单”等诸多初级阶段形式。

2.大力促进学校与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县域中职校要在政府主导下,强化与市场、民政等行业协会管理部门的联系,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共同参与新行业协会组建及已建行业协会各项建设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认真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职责,发挥行业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开发、职业技能鉴定和相关管理工作,收集、发布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鉴定和推广,引导职业教育贴近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县域中职校等职业培训机构必须根据行业、企业需求,不断调整更新“职业培训包”的内容,使培训包的标准、内容处于动态更新的循环过程之中,一直保持技术应用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三)以“提质量”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工作的品牌度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培训问题研究
如何让基层人民调解员练好“内功”
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提升的困境与突围
以职业培训促进校企合作研究
职业培训数字化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湖北省枣阳市:人社部门开展职业培训机构资格审验
“互联网+”职业培训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