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视角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0-07-23武志勇刘艳娜

现代企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会计专业导师

武志勇 刘艳娜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顺应时代发生转变。目前大部分高校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无法满足当代人才培养的条件。本文基于产学研合作机制,针对会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导师指导、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课程设置和健全导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协同培养等措施。以期帮助提高专业型会计硕士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产学研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一、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环境变化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挑战。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日渐盛行的背景下,会计专业逐渐朝着网络化、知识化、专业化、全球化、创新化发展。大数据不但改变了会计职业传统的信息采集、财务处理方式,而且促进了财务人员在处理和分析数据时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转变将彻底改变传统财务技术、方法和理念。当下多数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体系的建设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匹配。一方面,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对所需专业型人才要求不断改变。新的市场环境下,会计实践的日益加深,会计职能的不断扩大和会计手段的丰富发展,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许多挑战,如何培育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会计人才,实现高校会计学人才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匹配,对当下和未来会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发展离不开会计人才的推动,这也是驱动高等院校进行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因素之一。

2.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增加。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或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大量新兴行业和经济形态的兴起,增加了不少新的会计业务,使得会计应用型人才缺口增大,而人才市场也越来越看重会计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能够真实有效的处理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并有效应用于企业管理,进而帮助提升企业价值。

产学研合作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不仅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具有较强的创新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和熟练运用相关会计软件高效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满足当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产学研合作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现状

不同类型、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高校,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具有显著不同,所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也会不同,使得国内外高校对于产学研培养专业型人才模式上有所差异。国外针对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有,美国的“协作教育”、“科技园”等模式;英国的“沃里克”模式、“三明治”模式、大学和企业、政府研究机构联合培养模式;国内结合产学研合作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双导师”指导模式、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模式、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式教育模式等几种。但是国内许多高校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深入,大都选择将学生直接送到合作企业内,由企业财务部门人员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还会聘请企业高层会计专业人员校内参与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过程。如齐齐哈尔大学与多个企业合作为会计专业型研究生提供校外实习场所,研究生在学校先有一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校将学生安排到合作企业锻煉,表现优秀的学生可直接留在合作单位工作。

三、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自2004年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会计专业型硕士以来,虽然各所高校专业型硕士课程设置体系也在逐渐完善,但是课程体系设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根据培养方案要求,会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要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特点。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区分专业性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参考或完全相同于学术性硕士课程,案例教学课程和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平台缺乏,使得会计专业硕士学习的东西缺乏针对性、专业型和实践性,不能提升会计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课程设置上很少做到与本科内容完美衔接,教学内容上出现较多重复知识点。

2.导师指导缺乏专业性和有效性。教师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高校的师资配置结构是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部分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依然选择理论知识深厚的教师作为会计专业硕士生导师,由于这些导师比较偏重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对实践知识了解不深,习惯以课堂支配者的角色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就会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虽然大多数高校实行了校内外双导师合作指导模式,但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实务界的会计专家多数也是名义上的导师,实际上却不会提供充足的实践指导。因此,很难培养出满足国家和企业需求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3.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产学研合作培养会计专业研究生更多是满足研究生实习需要和实践能力提升,但校企合作却大多是形式工作,合作方式缺乏广度和深度。企业或者高校为获得各自利益临时签订合作协议,合作时效较短,很少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部分企业不重视研究生人才的协作培养工作,不在乎研究生实际培养效果,参与到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整体积极性不强,却又急需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机构之间需求信息的不对称,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合作效益不显著,培养出的会计专业研究生没有质量保障。

四、产学研视角下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

1.增强课程设置体系的科学性和实践型。依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专业研究生课程既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技术训练,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此,各高校应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加强案例开发力度,更好体现职业特色。产学研合作下可开设“大数据与财务决策”、“人工智能与会计发展”等相关课程,企业提供数据材料和教学案例,学校提供实验室营造虚拟商业环境,提高会计研究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开设“会计应用研究方法”、“管理统计学”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帮助支持企业的正确决策。另有调查显示,93.37%的人认为当前环境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较高,课程设置还应重点突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培养,需要增设与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相关的课程,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健全导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高校中兼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高学历专职教师并不多,应健全导师队伍建设,扩大师资规模,引进专业人才教师,并优化对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校内导师是会计专业研究生第一负责人,校外导师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校应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选择校内外导师。对于校外导师,高校应主动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会计专业知识的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可采取让其参与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教案制定等多种措施走进课堂,认可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转变对合作高校实习研究生的培养态度,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实际的东西;对于校内导师,高校可定期安排他们去企业挂职学习,或与合作的实训基地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增强教师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给学生传授有用知识。两类导师共同帮助会计专业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和能力培养,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当完善导师的评价机制,加强对导师的监督力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第一,高校需要改變以往仅仅把科研工作量对导师进行评价,应把对学生的培养效果等情况与导师评价联系起来;第二,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定期对导师言行进行评审,对于评审不达标的导师,取消会计专业学位导师任职资格;第三,给予表现优秀的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适度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让导师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指导学生学习实践,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3.加强校企协同培养。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不利于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对此,高校应积极采用各种方式增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互动,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有效地调动内部资源,拓宽与企业的合作途径。一方面,高校和企业可共同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完善协同建设和管理机制。即为高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提供实习环境,又为企业人才需求提供保障,通过校企双方对研究生实行联合培养,能够发挥出整体优势,从而实现双赢目的;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可共同开展各种科研项目的申请和技术的研发,依托企业力量为高校的研究项目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将项目合作与研究生培养联系起来,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到企业会计实际操作工作中,让学生对每个会计岗位和相关业务有更加充分的认识。

五、结语

虽然近些年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各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缺乏相关经验,如何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需要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二者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支配的资源,探索适合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计专业硕士(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GXM_QUG_2018015);齐齐哈尔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商科背景下经管类专硕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编号:JGXM_QUG_2019024)]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产学研会计专业导师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