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桑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20-07-22刘红玉莫毅君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5期

刘红玉 莫毅君

摘 要 随着广西桂林市强桑1号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当地桑叶优质高效生产的需要,结合多年来的种植经验,从建园、种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合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强桑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桑蚕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强桑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F30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4.004

桂林市是广西首批推动和促进特色桑蚕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试点城市之一,现种植的桑园面积为1 000 hm2,养蚕户4 230户,年平均每户可饲养蚕种39 640张,年产茧量1 635.75 t,蚕茧产业产销收入6 700万元,年平均每667 m2蚕茧产值4 466元。近年来,随着桂林市水果、畜牧养殖、蔬菜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劳动用工日趋紧张,桂林市为了进一步调动全市养蚕队伍的积极性,提高养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择了高产、高抗、适应性广的特色优质桑树栽培品种强桑1号,以促进桂林市桑蚕产业发展。

强桑1号易栽培种植,树冠比较紧凑,枝条较农桑系列粗长,长势偏旺盛,桑叶产量也比农桑系列高,叶质极优,适应性很广,深得桂林市广大蚕农的认可和喜爱。截至目前,桂林市已成功种植了该品种300多公顷。现将在建园、桑树栽培种植、管理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强桑1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经验与成果进行总结,以供广大种桑养蚕农户参考。

1 桑树的建园与种植

1.1 桑树的种植园地选择

桑树对土壤适应性很强,适合在各种土壤中种植,但为促使桑树高产,一般桑树的种植园地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区,且要求土壤为砂壤土,排灌条件良好,且尽量在远离畜禽养殖场等没有任何污染的地方。可选择在半旱的水田、零星山地、缓坡地种植桑树。

1.2 做好施肥及整地工作

深耕种植沟内土壤,施足基肥。基肥以中性优质有机肥为主,如厩肥、垃圾肥、草木灰等。在种植时要注意,半旱的水田、缓坡地及旱地开沟种,水田必须起畦种。种植之前要挖栽植沟,沟宽30~50 cm,深50 cm。挖沟时先把栽植沟内的表土全部挖出35 cm,底土深掘

15 cm,把沟内表土和沟内底土全部分开堆放,回填时要先放表层土,使得栽植沟内底土疏松,以利桑树扎根。同时,在桑园内和四周要分别挖一条排灌水沟,以便雨后能及时排出积水,旱时能灌溉。

1.3 栽植

栽苗时应尽量选用根系发达、无任何生物检疫性病虫害且具有3个以上饱满芽的健壮苗种植。强桑1号的树势生长偏旺盛,叶片大,光合作用强,合理稀植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优质特性。水田适宜栽植密度为1.00 m×0.55 m,每667 m2种植1 213株;旱地和坡地适宜栽植密度为1.00 m×0.30 m,每667 m2定植2 230株。栽植时间以立冬至清明为好,最好在12月到翌年1月栽植。此期间栽植桑苗,其根系在地下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可确保根系很好地生长,促使根系发达粗壮,进而提高桑苗的成活率。如2—4月栽植,因气温回升快、发芽快,叶片快速生长,很不利于壮根壮干。

1.4 及时淋水和排水

苗木种植当天淋足定根水,同时干旱时也要及时淋水。淹水时则应尽快排水,发现有缺苗、死苗的及时补上。

1.5 做好新种桑苗的施肥、除草

第一次施肥在桑苗新梢长到10~12 cm时施,每667 m2施农家肥粪水加尿素5 kg。第二次施肥是在新梢长到15~20 cm时施,离桑苗10 cm处开深沟施肥覆土,每667 m2施农家肥200~450 kg,复合肥40 kg,尿素15 kg,并结合人工除草。也可喷施少量除草剂一次,喷药时注意不能直接喷到桑苗新梢上。第三次肥在第二次施肥

20 d后施,每667 m2施有机肥60 kg,尿素20 kg。施肥后喷一次40%乐果1 200~1 300倍液+80%敌敌畏

1 200倍液,不得使用其他农药,以免养蚕中毒。

2 水肥、土壤管理

2.1 水的利用管理

桑园对水的利用管理要充分掌握好两点:1)有效防积水,桑园要在建园时要留好排灌沟,降低地下水位;2)要充分掌握桑树的发芽、开花、长叶期,满足桑树生长用水。

2.2 合理施肥

春季气温回升时桑苗发芽快,枝叶的生长也快,要及时给桑苗补充水肥营养。在新梢桑叶长出5~8 cm时,及时施第一次速效性复合肥,成年桑园每667 m2施复合肥80~100 kg,尿素50 kg,麸肥25 kg(幼桑园减量)。冬肥是翌年春季桑树生长的决定性基础肥,在桑树休眠时期(1月上中旬)开沟施下,以腐熟的垃圾肥为主,每667 m2施3 500~4 000 kg。

2.3 桑园中耕除草

每年要安排4次除草(春、夏、秋、冬),以夏、冬为主,一般桑园中耕除草最好与施肥工作結合进行。冬耕是来年桑叶优质高产的基础,要求冬耕深度以15~20 cm为宜。春、夏、秋耕深度为8~10 cm为宜。

3 整形修剪方法

桑苗种植后在离地面2 cm左右剪除,桑苗发芽后,待新梢枝条生长到8~10 cm时疏芽,选留一个健壮的新梢培养成主干。夏季注意培养好选留枝,早秋、中秋时节不采叶,晚秋可以适量采摘基部的叶喂蚕。待选留梢长到12月中下旬时在离地面65 cm处剪除定干。第二年春确定主枝,桑树春季发芽后在主干上选留不同方向的3~4个健壮芽培养6~8根健壮枝条;秋季可以适量采叶喂蚕,但枝条顶部必须留7~8片叶;12月中下旬对主枝进行重剪,留2~3个主枝在离地面65 cm处剪伐。第三年春季桑树发芽后每条主枝留2~3个健壮芽继续培养生长,每枝培养8~10枝壮条。养过春蚕后进行夏伐(立秋前15天),离主枝地面65 cm左右处进行剪伐,形成中低桑拳,养成中、低干树型。第四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夏伐和冬伐,夏伐宜在晴天早晚进行,且要求修剪截面光滑,以有效减少桑树的伤流。桑树夏伐后注意观察是否有伤流现象,如有伤流及时用清水冲洗伤流,避免其影响桑树的发芽。冬伐时间安排在12月中下旬为宜。桑树冬剪主要掌握一句话,即“看枝修剪”:1)从桑树的基部枝条彻底剪除不良枝(主要是指密生枝、细弱枝、横生枝、下垂枝干枯枝、残败枝、病虫枝等);2)对桑树的壮枝修剪时要仔细看位置和方向,一般枝条离地面位置高的留8 cm,枝条离地面位置低的留10 cm。桑树的留条应向四个方展开,使桑树的光合作用和养分供应得到平衡,以保证枝条充分利用养分和光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4 桑树冻害的管理措施和技术

在桂林市一般不宜发生冻害,如发生早春霜冻害,对于受轻、中度冻害的主芽,可通过增施速效性肥料的方法促使副芽、休眠芽或桑拳上的潜伏芽萌发,一般可每667 m2施20 kg尿素,待春季气温快速回升后新梢的叶片也能正常生长。受到重度冻害的,桑树地上部分樹体如已被冻死的,随着气温逐步回暖,部分桑树可逐步恢复,一般拳部或基部也可重新生长,但当年桑叶的产量和春蚕饲养基数会受到影响。遭受冻害的桑树一般不需剪梢,如剪梢后遇气温快速回升,很容易导致桑树汁液迅速流出修剪口,造成养分严重损失,影响发芽。

5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5.1 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是通过土壤或嫁接苗进行传播,其为害症状为桑树的枝条逐渐变青变枯,最后桑叶失水萎蔫凋谢。有效防治措施:桑园发现有病枝时应立即将整株带根挖除并集中烧毁,并对挖除病株处的土用熟石灰消毒或用0.4%福尔马林药液淋施消毒,防止病情蔓延。

5.2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桑树中、下部即将老化的叶片背面,严重时嫩叶也会感病。发病初期叶片的背面会出现零星圆形白色病斑,后期会在病斑的中间长出黄色的小点点。主要防治措施:1)桑园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势,同时注意桑园抗旱;2)控制好采叶,保持桑园通风透光,发病期间一律不留老叶;3)药剂防治,可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连喷两次,两次用药时间间隔7~10 d,能有效控制住病情。

5.3 赤锈病

赤锈病一般为害嫩芽、叶片、叶柄、新梢等,严重时会造成叶片脱落,受害部位会出现黄色有光泽的圆形凸起。防治措施:桑园要注意排出积水,发病时期及时摘掉病叶。药剂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连喷3次,每次间隔7~10 d。

5.4 天牛

对于天牛,平时要注意观察桑园,发现天牛立即进行人工捕杀。在桑树的主干上发现有新鲜的天牛粪便时,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150倍液或80%敌敌畏100~150倍液,用注射器灌注新鲜排粪孔。

5.5 桑叶瘿蚊

桑叶瘿蚊病主要以幼虫在桑叶的叶脉处取食,受害桑叶会产生白色隆起的虫瘿,如不及时防治,为害率可高达90%以上,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防治措施:及时摘除虫瘿叶,并集中烧毁;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1 3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连喷2次。

6 合理采收

强桑1号春季桑叶产量比常规桑园农桑系列高29%,而夏季桑叶产量则高出38%以上。为确保翌年春季桑叶的产量和萌芽率,在早秋蚕饲养结束时每个桑枝留7~8片老叶,晚秋蚕饲养结束时每个桑枝留4~5片老叶,采摘桑叶时,注意摘叶留柄,以保护腋芽,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