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上的七月

2020-07-22

传记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茅盾海明威代表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会议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共13人: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最后一天的会议,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也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从此,“七一”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

1896年7月4日,茅盾诞辰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青镇。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20岁的茅盾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20年代初,接编《小说月报》,并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7年,茅盾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后与相继问世的《动摇》《追求》合称为“蚀”三部曲。1928年7月,茅盾东渡日本,期间创作长篇小说《虹》《从牯岭到东京》等。1930年,茅盾回国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先后完成著名长篇《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经典作品。

1949年7月,茅盾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前身)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主编《人民文学》杂志。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1981年3月病逝前,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以此奖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创作者。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逝世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代表作家、记者,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外橡树园镇。海明威初中时开始给文学杂志投稿。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入读大学而是选择在堪萨斯城《星报》当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22年,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海外特派记者,驻居巴黎,坚持写作。1937年,他以战地记者身份奔赴西班牙前线,随后在古巴定居长达22年。

1954年,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还有《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等。海明威的文字简洁、有力、直接,这和他长期从事新闻记者职业有很大关系,这种风格也对同期的欧美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茅盾海明威代表
茅盾的较真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