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

2020-07-20张逸龙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宁波防控社区

张逸龙

大年初二,原本是大家欢度春节的日子,但慈溪市宗汉街道史家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的84位老兵却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有的挨家挨户上门排摸了解村民流动信息、身体状况,有的分发倡议书、宣传如何正确使用和佩戴口罩,还有的对全村的卫生垃圾点、公共厕所和卫生死角进行消毒……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史家村退役军人舍小家为大家、“逆行”抗疫情不是个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宁波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党员干部、基层社工、普通群众、医务工作者以及诸多企业勠力同心,用实际行动构筑起了群防群治、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

把牢村社“防控关”

前不久,微信朋友圈流传这样一个段子:远离微信步数靠前的人,因为这就是不听钟南山院士的话还到处乱窜的人!江北区孔浦街道怡江社区党委书记翁波波就是那个“需要远离”的人。疫情发生以来,她的微信步数每天都在2万步以上,霸屏微信运动小程序,被女儿称为“危险分子”。孔浦街道怡江社区有1700多户居民,包括700多名老年人和2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疫情防控压力较大。疫情防控期间,翁波波带领社区全体社工加班加点,一轮又一轮地地毯式摸排,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宣传,微信步数成了他们的“工作日志”。

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作为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村(社区),如何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渠道?其间,宁波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村(社区)工作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镇海区骆驼街道各班子成员、机关全体干部和村(社区)工作人员全天坚守岗位,大小喇叭循环播放疫情防控事项,网格员逐户排查宣传,向群众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实现了防疫宣传“全覆盖”。鄞州区姜山镇在重点人员排摸、防疫知识宣传、群众情绪安抚等方面,形成了“镇—村(社区)联络员—网格—户”的四级联动机制,并结合村(社区)干部、联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队伍,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户、覆盖每一位群众。宁海县一市镇武岙村党员们每天对村里的房前屋后、大街小巷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分组和医护人员一起上门入户进行监测检查。

从强化网格化管理,实施地毯式排查,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叮嘱督促群众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聚集;从做好村(社区)封闭管理,加强疫情监测,到测体温、做消杀、清垃圾、搞卫生;从安排监督密切接触人员居家医学观察,开展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到做好群众日常生活保障服务,解决群众各种具体细微的生活难题……这些联防联控措施的落实,离不开坚守岗位的基层党员干部和村(社区)工作人员,更离不开主动“逆行”的普通群众。

镇海区蛟川街道五里牌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居民以留守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居住密度高,是疫情防控的“高危地带”。设关卡是最好的办法,但大门谁来值守?当社区志愿者工作负责人张丽萍把志愿者招募信息发到微信群后,“我参加”“我报名”“随时听候调遣”“随叫随到”的回声此起彼伏,居民参与热情高涨。之后,该社区安排了24小时5班轮值,由志愿者和社工轮流值岗。“值守工作辛苦,而且有一定风险,志愿者仍自告奋勇。有他们在,我们就安心了。”社区居民李大妈说。

疫情虽无情,人间有大爱。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大市民无惧危险,纷纷挺身而出,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

饺子、蛋炒饭、猪油汤圆、咸菜年糕汤……从元宵节开始,每到夜深人静时,家住海曙区洞桥镇张家垫村的张吉东,都会为洞桥镇40个疫情防控设卡点送来热气腾腾的夜宵。这些免费提供给设卡点志愿者的夜宵是他和全家人一起制作的。每天晚上,他要驱车50公里、辗转于20个村和1个社区间,常常回到家躺下时已快凌晨1点。“这段日子志愿者很辛苦,尤其是晚上气温低,正是志愿者值守最艰苦的时候,这个时候送出夜宵,是大家最需要的。”张吉东说。

企业抗疫勇担当

春节期间,宁波明贝中药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区域每天晚上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忙着统计中药材需求量,准备第二天的药汤熬制工作。“要为阿拉宁波的疫情防控尽一分力量。”宁波明贝中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的中药处方和全市各大医院的需求,公司职工从大年三十開始加班加点,开足马力为宁波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和感染病人熬制药汤,用来提升免疫力。他们在一周内持续向防疫一线输送了几万包中药药剂。

疫情当前,共克时艰。自疫情暴发以来,宁波不少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纷纷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已成为战场上的生力军。它们利用自身在资金、物品、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全力支援前线,众志成城奋战疫情防控。

鄞州区第二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是疫情防控前哨主阵地之一,但受场地面积所限,发热门诊面临超负荷运行。1月24日下午4点,鄞城集团接到了抢建鄞州二院发热门诊临时配套用房定点任务。虽然临时用房面积只有150平方米,但却面临着春节假期建筑工人放假回家、店铺停业材料无处采购等诸多难题。尽管如此,鄞城集团还是克服困难抽调精兵强将,以新城房产子公司为主快速组建项目部。材料紧缺,就从各项目工地抽调;熟练工人紧缺,就联系手头所有施工单位。1月25日上午8点,项目开工建设。项目部顶着风雨,合理调整施工程序,一直施工到深夜12点,最终顺利完成抢建任务。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企业加班加点助力战“疫”一线,也有企业捐款捐物用行动诠释爱心和担当。比如,雅戈尔集团捐赠1000万元,用于宁波市医务、救援人员和患者的疫情防治;太平鸟集团向宁波市慈善总会定向捐款1000万元,用于宁波市医务、救援人员及医用耗材物资的采购;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江北慈善总会捐助200万元,定向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宁波防治疫情医疗器械、物资购置,一线医务工作者防护及患者救援。

春节假期结束后,宁波企业相继复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归来,给宁波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在此期间,宁波企业严格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员工管理、健康检测、卫生消毒等措施,筑牢“防输入、保安全”的防线。

位于江北区的宁波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在复工期间制定了“ABC”排班制度,要求公司各部室将员工分为三班,根据“复工初期尽量安排较少人员到单位集中工作”和“确保有一班人员始终在14天有效隔离周期之外”的原则,执行三班轮休。“公司所有人员根据隔离期和实际工作被编入ABC三组,每周始终保持有一班人员在岗,其余员工利用信息系统工具在家远程办公。”宁波远洋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后共有150余名员工返工,每个组别约50人。“ABC”排班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接触的前提下,保障公司正常运转。

“医”无反顾战一线

“小陈,等下来上个夜班吧。”1月21日16时42分,刚下班不久的余姚市人民医院医生陈龙达突然接到了科主任的电话,因为同事身体不适,需要他赶回医院。陈龙达二话不说,立即赶到了医院发热门诊。一到岗,他便投入到工作中:询问病史,采集基本信息,进行鉴别诊断、各项检查……这一忙碌,一直到深夜12点。之后,他抽空吃了点盒饭又投入到工作中。一整晚,他接诊了90位发热病人,算上21日白天,他持续工作超过了24小时。

1月23日一早,陈龙达又出现在了医院发热门诊。持续一整天的门诊,他连水都不敢喝一口。“病人很多,大家都很着急。不喝水就能减少去洗手间的次数,把时间留给病人。”那一天,发热门诊有152名病人就诊。

疫情凶猛来袭,医务人员冲锋在前。疫情之下,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救死扶伤、迎难而上,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抗“疫”最前线,用行动让我们看到了白衣战士的无畏、坚韧、奉献与坚守。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副院长胡耀仁,作为宁波市传染病学的带头人,担任了本次疫情的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带领专家组成员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组织专家会诊、指导疑难危重病人排查、诊断和救治,做好解除隔离或出院前评估,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宁波市第九医院血液肿瘤科副护士长刘芳芳是隔離病房第一梯队的护理负责人。自大年三十以来,刘芳芳一直坚守岗位,已有30多天没回家。由于隔离病房的特殊性,里面的医护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刘芳芳不仅要管好科室护理团队,还要当好院感监督员,避免医护人员和病人交叉感染。当被收治的病人情绪波动大时,她则变身为“心灵天使”,耐心与病人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身份的不断变化,让她从早忙到晚,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

宁波大榭开发区医院医生胡晴雨和党锦旗是一对“90后”新婚夫妻,春节期间留守医院,携手战“疫”。两人虽在同一个医院,却很难碰上一面,每天基本靠电话和微信联系。“一起加油”成为两人彼此间经常性的鼓劲话语。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冲锋在前的不仅有年轻医务人员,还有退休医生。以往春节期间,为了照顾退休返聘人员,余姚市妇幼保健院(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一般都不安排他们门诊出诊。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春节,该院共有近10位退休医生主动请缨,为抗击疫情奉献余热。这群退休不退岗的老医生平均年龄69岁,但在疫情面前,他们不忘初心和担当,毅然回到工作岗位。

医务工作的战场不只在线下,还在线上。疫情防控期间,有其他疾病但担心交叉感染不敢去医院怎么办?面对市民需求,宁波云医院平台上230家医疗机构的7325名临床医生积极开展网上门诊,并提供“足不出户、线上问医、送药入户”服务。据统计,1月23日至2月29日,平台咨询量达16360人次,网上诊疗11170人次,药品配送入户6659人次,不仅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也减少了患者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

猜你喜欢

宁波防控社区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