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载时间的建筑
——恩里克·米拉莱斯的早期作品分析

2020-07-20孔祥天娇

关键词:拉达墓园空间

孔祥天娇

西班牙建筑师恩里克·米拉莱斯(Enric Miralles)于1955年出生于巴塞罗那,1972 年入读巴塞罗那建筑学院并于1978 年毕业,曾被誉为继高迪之后,巴塞罗那诞生的最具天赋的加泰罗尼亚建筑师。他勤奋而博学,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将近40 件作品,除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外,还涉及景观、规划、家具等。米拉莱斯关注生命、时间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利用材料、空间、仪式活动和参与的机会,将人们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例如,创造让人们听到儿童声音的地方,观看天气变化,参加邻里节日,或观察木材的腐烂。在他的设计中,总能在新的角度以及新的时间点中看到新的变化,正如米拉莱斯所说:“永恒与存在相反,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中。”[1]

通过对他与第一位妻子卡门·皮诺斯(Carme Pinós)的早期作品的研究表明,他对向人们提供时间流逝的丰富感官体验非常着迷,希望人们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对空间的使用,也希望能在建筑中用时间来标记重大事件。本文将以西班牙的三个案例具体说明米拉莱斯和皮诺斯是如何利用时间作为媒介,让人们在一天、一年和多年中体验不同的空间感官,案例分别为西班牙卡斯特隆莫雷拉的寄宿学校、伊卡里亚大道展亭以及伊瓜拉达墓园。

图1、伊瓜拉达墓园— 通过地下挡土墙的光井允许光和雨水进入,右边三个弧形开口中的两个可以看到小雕像。

图2、伊瓜拉达墓园— 在一个有顶的入口,一个眼孔将光线穿过混凝土墙和地板,在一天和季节的过程中改变空间。

一、以“日”作为时间单位

米拉莱斯曾这样阐释他的建筑理念:“建筑的理想状态是能够拥有透明的结构支撑体系,建筑一旦建成,就拥有了其自然属性,从阴影到空气再到水纹。”[2]每天,阳光都会通过光井穿过伊瓜拉达公墓的墙壁(图1)。树叶会移动,它们所产生的阴影会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改变而闪烁和移动,树木和棚架上的阴影也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变化产生形状上的改变。墓葬区位于墓园埋于土下的较低的部分,其被石笼挡土墙和陵墓一样的墓地所包围,在一个有顶的入口,光线通过眼孔穿过混凝土墙和地板,在一天不同的时刻中改变空间的感官(图2)。

在伊卡里亚大道展亭中,人们穿过宽阔的大街,展亭作为街道的一部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种庇护。在伊瓜拉达,雨水通过开口,刷过混凝土表面。就像光线在其他时间掠过相同的混凝土一样。通过这些方式,人们经历了时间的变换与流逝。时间成了每一所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精心定位的混凝土开口,种植的树木,头顶上的木板,以及捕捉阴影的材料表面,空间是通过人类的行动而改变。

莫雷拉寄宿学校的关门标志着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每天早上,老师们打开连通入口大堂和活动大厅的大型枢轴门,这扇门由木材和钢材制成。孩子们在这扇门后等待着这一天学校生活的开始。这扇门的开关标志着学校时间的各个节点,也标志着空间的改变。而学校的储藏室还有另一扇枢轴门。老师们如果想要打开这扇门,需要将用作台阶的钢板折叠起来,然后挂在用作扶手的金属链条上。像这些需要人们参与改变空间的动力装置也出现在伊瓜拉达,形式是滚动的钢制地下室门和由生锈的钢制成的可移动入口门。其他隐藏的门围绕着这个多变的活动空间;有些每天都在使用,有些偶尔使用,还有一些据报道从未使用过。这些门也将学校内部空间和向东远眺才能看到的山谷连接起来,山谷的样貌会随着雾和雨的相互交叠产生变化,这也成了学生和老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空间的开放性与连接性将建筑中的人与整个自然环境联系起来。

图3 、伊瓜拉达墓园— 石墙上可见松针、锈蚀的钢筋和沉淀的石堆。针叶每一季都会落下,经过许多年聚集在一起。

图4 、卡斯特隆莫雷拉的寄宿学校— 透过雾气,可以看到邻近山谷和远处的地质。教室和公共空间提供了类似的视野,将基于时间的天气现象构建在遥远的背景上。

图5 、卡斯特隆莫雷拉的寄宿学校— 一扇木钢旋转门将入口大厅与室外活动室连接起来。一个混凝土旋转门,带有可折叠的金属台阶和作为扶手的钢链,在这里可以看到是打开的,但通常隐藏在活动室的墙上。

图6 、伊卡里亚大道展亭— 这个由钢支撑和木板制成的亭子环绕着一棵树,为行人提供遮阳和保护,使其免受过往车辆的影响。

图7 、伊瓜拉达墓园— 腐烂的地板木材和新的混凝土填充木材

图8 、伊瓜拉达墓园— 在混凝土坟墓盖上留下的水果

二、以“年”作为时间单位

空间中植被的设计是为了在以年作为时间单位,季节交替以及当地仪式所带来的独特体验而被设计建造的。在伊瓜拉达公墓,树叶和松针堆积在树下和钢石石笼墙内,创造出与自然世界合二为一的感觉(图3)。在莫雷拉学校,每间教室入口空间和窗户外的树木和地面覆盖物使学生和教师可以看到世界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图4)。很多该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会说在冬天里的不同时段,从一间教室赶到另一间教室时,会感受到走廊的寒意(图5)。[3]

在伊卡里亚大道展亭中,一系列棚架的设计是为了调节来往街道的人流量(图6)。米拉莱斯曾说:“随着这座展亭的出现,这里逐渐的就不再是一条大道。”[4]取而代之的是沿着小天井(庭院)的一系列房屋。这表明伊卡里亚大道展亭将宽阔的大道转变为用于不同人休闲活动的开放空间。今天,人们沿着展亭可到达步行街以及一个商场。这样的设计正如米拉莱斯曾表述的那样,建筑作为一种日常元素,可以为人们的各项生活起到帮助,每一座建筑的生命也随着使用它的人群变换而进行成长和改变。

三、以“多年”作为时间单位。

“我希望我的建筑具有生命的本质,无论它们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每一件作品都活在一个丰富而又深入的生活中,直到它完全消失。只有当它被毁灭之后,我们才能考虑重新建造它。”[5]这种对时间的哲学态度,是米拉莱斯重要的建筑观念。伊瓜拉达新墓园位于这座城市的郊区,该建筑的地址处于山谷斜坡上。这座墓园不同于传统的模式,为了适应当地的山地地形,米拉莱斯使用了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方式,访客如果想要进入墓园,需要沿着山谷缓坡而下从而走入山谷深处,在走廊的另一侧,沿着山脉,一排排灵柩被排列在此处。而位于山谷另一侧的景观,则全方位地展示给建筑中的行人。同样,在伊瓜拉达公墓中,指示用的木材被固定之后浇铸在混凝土地面上。

但木材这种材料并不像混凝土那样,可以持续数十年甚至百年。三五年过后,有的木头就会腐烂,墓地的维修人员必须将混凝土刨开,换上新的木材并填补木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有明显腐烂迹象的木材将从混凝土地面上移走,但这些被替换掉的木材并没有被永久的移除这座建筑,而是被放在墓地有盖车道入口处的空地上。因更换木材所重新注入的混凝土,与旧的混凝土,共同出现在建筑中,从而形成新的建筑表皮(图7)。在伊卡里亚大道展亭中,棚架顶部的木板被替换,以防止它们落在人身上。腐烂和劣化表明时间的流逝,这是对材料的一种实验,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米拉莱斯是通过对建筑表皮的再加工而呈现一种联结的状态,最终令他的作品呈现出多层可读性,或是空间轴上的延伸,抑或是时间轴上的延续。

四、面对永恒的力量

在伊瓜拉达公墓,殡仪馆混凝土盖子20 年来从未使用过,也没有标记,它等待成为真正变为安息之地的那一天。自1995 年墓地开放以来,黑暗的阴影笼罩着空墙的坟墓,这些坟墓已经逐渐消失,变成了抽象的白色大理石附着在表面,上面标有特定的名称、年份、文字和现在里面休息的个人的照片图像。墓地的入口门经常变化,打开或者关闭,从低的水平位置转变为高达3 米(10英尺)的塔楼。在伊卡里亚大道展亭中,每一个亭子都沿着大道进行一次渐进的转变,从一棵直立的树状形象变成一个水平的树冠,这也是对未来狂欢节和巨人游行的一种比喻。

在伊瓜拉达,各种各样的水果在一个从未使用过的殡仪馆奇怪弯曲的石脊之间精心排列,这让人想起了犹太人在纪念面上留下石头的传统(图8)。游客在轻质混凝土上发出的各种信息,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笔迹,而且经常在记忆中注明日期。在一条消息中,混凝土中的开放空隙被用作连接线的点。无论是果实还是绘画,或多或少的永久性,都展示了一种邀请参与的建筑。很难想象任何特定的建筑特征。很明显,棚架人行道,学校和公墓,就像米拉莱斯的一些较小的家具设计一样,等待着人类的参与。

五、总结

时间是无形的,却会用一种有形的且能够被人所感知的方式,呈现在建筑元素的色泽、纹路、痕迹等变化上,而这些事情都会形成一种无以名状的氛围,存在于身处的空间或场所之中,偷偷地告诉人们时间的存在。于是乎建筑成为一种承载时间的容器,让有心的人可以细细品味。就像米拉莱斯所说,让时间留下痕迹的解决方案是不要让建筑物的全部都坚不可摧。[6]他会特意设计建筑的局部细节可以被时间或人为的损坏,与许多建筑师不同的是,他认为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为个人和社会的参与提供了机会。用建筑承载时间的设计意味着需要等待自然变化的外力,这需要不断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妥协,并通过设计不同的方式来体验。以时间为媒介的设计需要意识到一些外部元素会作用于建筑之中,这些元素与人有关,也与环境有关。这种意识不依赖于一天、一年或一生的特定经验变化和认知,而是依赖于对变化开放世界的一种接受[7]。

猜你喜欢

拉达墓园空间
借一场火
空间是什么?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拉达秀
创享空间
小鼹鼠拉达
小鼹鼠的家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
读当代作家傅爱毛的《疯子的墓园》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