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人的心灵约定,年度的精神史诗

2020-07-18孟晓东

求学·理科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黄文秀

孟晓东

2020年5月17日晚20时,“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年度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因每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让观众感到震撼的精神力量,故该节目也因此被誉为“国人的心灵约定,年度的精神史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这些最新揭晓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聆听他们的故事,涤荡我们的灵魂。

樊锦诗:根入石窟蟠

【颁奖辞】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人物事迹】

樊锦诗,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她将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敦煌石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祖籍杭州,在上海长大,1963年于北京大学毕业后,服从分配到敦煌石窟工作。她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工程,有效地缓解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维解读】

热爱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的,只有樊锦诗这种视敦煌石窟如自己生命的人,才会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这大漠上的石窟。

时间是信念的试金石。“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用长达57年的执着和坚守,书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也让世人见识了她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的坚定信念。

【速用示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初衷、初志,是一个人最初为自己设立的人生目标。“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就是有初心,且始终不忘初心之人。正因如此,她才扎根敦煌半个多世纪,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不忘初心,让人在追梦的人生路上多了一份执着,少了一份迷茫。

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英雄归厚土

【颁奖辞】

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你们没有走远,看那凉山上的秋叶,今年红得分外惹眼。

【人物事迹】

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木里县原始林区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组织消防队员开赴一线展开扑救。3月31日,消防队员克服山高坡陡、沟深林密、缺氧难行等困难,每人负重四五十斤,徒步行军8个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了搏斗。当天下午,明火被扑灭后,消防员在向山谷两个烟点迂回接近时,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当地干部群众全部壮烈牺牲。其中,牺牲指战员的平均年龄仅23岁。

【多维解读】

危急关头见担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们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青春赞歌,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的答卷。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们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将“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

【速用示范】

“为有牺牲多壮志,为国捐躯重如山。”四川木里森林扑火勇士们一次次赴汤蹈火的逆行,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原本只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只因“党员”二字,忘记了苦累,担起了责任;他们原本只是想要陪伴家人左右的普通人,只因“责任”二字,放下了牵挂,拿起了担当。是责任与担当,让他们的人生虽短暂却极为精彩。

张富清:初心自慷慨

【颁奖辞】

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赫。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人物事迹】

71载党龄的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的战士。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并2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做奉献。这么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才被人们发现,他的英雄往事才重现在世人面前。

【多维解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71载党龄的张富清,在60多年里坚持本色、初心不改,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何等崇高的境界!

人不能没有信仰。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為民造福。可以说,是崇高而坚定的信仰让战功赫赫的张富清选择了将功名深藏、用生命奉献。

【速用示范】

在战场上不惧生死立下军功,在和平年代绝口不提功勋章,只埋头工作。这就是张富清的人生选择。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后,却毅然选择了深藏功名,回归平凡。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又如何做到这一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的当下,甘于淡泊,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尤为难能可贵!

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颁奖辞】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

【人物事迹】

一粒小小的糖丸,承载的是很多人童年里的甜蜜记忆。然而,很多人在顾方舟去世前并不知道,这粒糖丸里包裹着的,是一位“糖丸爷爷”为抗击脊髓灰质炎而无私奉献的艰辛故事。1957年,31岁的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为加快进度,他举家搬到云南大山深处的科研所。在疫苗问世后,顾方舟和同事们除了在动物身上试验,还亲自以身试药。为尽快确定安全性,顾方舟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自己的孩子上“前线”!他和实验室的另一个同事,瞒着妻子家人,给刚刚满月的儿子吃下了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向全国推广后,“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200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这意味着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2019年1月2日,92岁的顾方舟留下遗言:“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多维解读】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也是伟大。顾方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项神圣的工作中去,最终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有一种大爱,叫“舍小家为大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平年代,顾方舟做出了可能是一生中最残忍的决定——以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为赌注。不过,他最终换来了无数中国孩子的快乐和健康。

【速用示范】

想要攀登事业的高峰,若没有毅力作支撑,登顶可说是痴人说梦。被人们尊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为了小小“糖丸”的研发与推广,像一个战士,在医学的战场上执剑前行数十年。

朱丽华:光明溢天地

【颁奖辞】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人物事迹】

43年前,20岁的浙江嘉兴人朱丽华因伤失明,之后,她靠自学成为当地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朱丽华开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朱丽华1994年10月入党,她到哪儿都戴着党徽,对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很自豪。早在1990年,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时,嘉兴开展“我为南湖争光辉”捐款活动,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朱丽华捐款116元;2006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筹建,朱丽华再次捐款1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朱丽华缴纳10万元“特殊党费”支援灾区……多年来,朱丽华常常把“既然入了党的门,就要做好党的人”这句话挂在嘴边,落实在行动中。到目前为止,朱丽华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累计达373万元。

【多维解读】

人要学会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朱丽华因伤失明,但她没有屈服于不幸的命运,而是自学成了盲人中医师,并开了自己的诊所,有了自己的事业,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人应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盲人中医师朱丽华热心慈善,不仅点亮了自己的心灯,而且照亮了480名贫困学子的人生之路,也为世人树立了道德的标杆。

【速用示范】

“黑色的眼睛只给她带来了黑夜,但是她却依然寻找光明。”20岁意外致盲后,生活在无尽黑暗中的朱丽华,自学成为当地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并开了自己的诊所,不仅自食其力,还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工作岗位。试想,她如果不是生活的强者,又怎能“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成为让“光明溢天地”的道德标杆呢?

杜岚、尤端阳:薪火传无尽

【颁奖辞】

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离乱中的骨气、志气,归来后的元气、锐气,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飘扬吧,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

【人物事迹】

从陕北离乡到北京求学,从救国救亡到投身革命,从牢狱抗争到办学育人,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老校长杜岚的一生堪称传奇。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澳门,当时澳门尚未回归祖国的怀抱,但杜岚却顶着重重压力,毅然在澳门的天空中升起五星红旗,并让它飘扬了整整三天。此后,每年校庆和十一国庆日濠江中学都坚持升起五星红旗。澳门回归祖国当天,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手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濠江中学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在澳门回归后的20年里,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让爱国情怀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多维解读】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澳门濠江中学的两任校长杜岚、尤端阳,都是有着浓厚家国情怀的人,正因如此,五星红旗在他们的心目中才如此神圣。

爱国主义,要培养更要传承。澳门濠江中学两任校长杜岚、尤端阳都深知,做好爱国主义的培养与传承对于年轻一代的重要性,于是他们便让升旗仪式成了学校里永恒的坚持。

【速用示范】

人当有家国情怀。“没有国,哪有家?”家国情怀,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颠扑不破的精神乡愁,是个人精神生命萌发的起点,是人生境界抵达高远的第一级阶梯。正因如此,澳门濠江中学的两任校长杜岚、尤端阳都将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视为了学校的第一要务,学校里的那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就是他们心目中家国情怀的最好见证。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个体处于同心圆的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外推,才能由家及国以至于天下。

伍淑清:山河澄正气

【颁奖辞】

四十年前,你说有件事值得做;四十年后,你说有些事必须做!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超越港岛的远见,不让须眉的担当。爱青年,更爱香港,是美心,更是良心。

【人物事迹】

伍淑清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企业家、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的长女。改革开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创业,创办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香港回归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积极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组织青少年赴内地交流学习百余次。修例风波发生以来,她严词阻止乱港分子发起的学生罢课,因此成为乱港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2019年9月,71岁的伍淑清老人现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会,向世界说出真实的香港。伍淑清说,“去做这个澄清的事情,我们觉得义不容辞”“有担当才会觉得自己心安理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多维解读】

做人当有社会责任感。年过古稀的伍淑清现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会,向世界说出真实的香港,显示了这位老人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爱国需要体现在行動上。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的伍淑清,将对祖国的那份挚爱落实在了点滴行动中。

【速用示范】

做人需有担当精神。“担当精神”是任何时代都弥足珍贵的一种精神,尤其在独善其身已然成为很多人信奉的处世原则的年代里,“担当精神”更是熠熠生辉。伍淑清是香港最有影响力的女性,甚至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企业家,堪称时代女性的楷模。因为在伍淑清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女性企业家可贵的社会担当。“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有担当的人,才能拥有“矢志为国,舍我其谁”的胆识与气魄。

黄文秀:兰谷遗芳远

【颁奖辞】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人物事迹】

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父亲身患重病,家庭并不富裕,在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却依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并逐渐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并教村民做电商,还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黄文秀在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2019年6月17日凌晨,忍痛告别刚刚做完手术的父亲,黄文秀连夜冒雨赶回去救灾。但就在她奔向受灾群众时,她被突发的山洪夺去了生命,遇难时年仅30岁。黄文秀的入党申请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

【多维解读】

人生价值在于无私奉献。在“时代楷模”黄文秀的心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才是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黄文秀的生命虽然定格在了30岁,但她高尚的精神追求会被历史永远地铭记。

【速用示范】

“青春岁月,灼灼其华。”于青春而言,无私奉献的青春最靓丽。相比于一些还在纠结青春何处“安放”的同龄人,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农村贫困地区工作的黄文秀用自己的生命,让人们认识了世间最美的青春。

潘维廉:相知无远近

【颁奖辞】

打开心扉,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家乡的信中写下你的中国,字里行间读得出你的深情。遥远来、永久住、深刻爱,我们都喜欢你这种不见外。

【人物事迹】

1988年,潘維廉辞去美国第一证券公司副总裁职务,带着夫人和两个孩子举家来到厦门,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4年后,他申请永居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生活的31年,潘维廉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并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他先后帮助厦门、泉州等地获得国际花园城市金奖。2019年,潘维廉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潘维廉曾说:“打开世界的眼睛,不仅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力量,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尽力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曾为潘维廉颁发中国“友谊奖”,厦门市曾授予潘维廉“厦门市荣誉市民”称号。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赞赏潘维廉的“不见外”,为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而点赞。

【多维解读】

交流是友谊的催化剂。潘维廉正是亲自来到中国,在中国工作生活了31年,才真正认识了中国,爱上了中国,和中国人民成了双方都“不见外”的亲密友人。

消除偏见,才是国际交往的正确打开方式。诚如颁奖辞所言“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近距离地了解与接触,才能消除内心的偏见,进而做出公正评判。潘维廉做到了,于是他成了中国的忠实朋友。

【速用示范】

爱能创造奇迹,谁都不能小觑爱的巨大力量。作为一名外国人,潘维廉对中国毫无保留地付出了他全部的爱。他不遗余力地向世界真实地讲述中国故事,用实际行动消除西方对中国的隔阂与偏见。从爱上中国到感动中国,潘维廉用三十多年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发自内心的热爱真的会创造奇迹。

中国女排:为国著功成

【颁奖辞】

三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永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

【人物事迹】

20世纪80年代,女排赢得“五连冠”,成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三十多年来,女排魅力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2019年国庆节前夕,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傲人战绩捧回了2019年女排世界杯奖杯,这也是中国女排第十次荣膺世界大赛冠军。中国女排姑娘的辉煌成就,显露出了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

【多维解读】

协作精神,是团队取胜的法宝。“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正是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协作精神,中国女排才能够成为强手如云的世界排坛中的王者。

永不言弃,才能创造奇迹。在排球场上,中国女排靠着“永不言弃”的顽强拼搏精神,收获了属于这个团队的荣耀,也不断给国人带来惊喜。

【速用示范】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老人,靠着“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这一精神,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最终赢得了“硬汉”的赞誉。咱们的中国女排姑娘,同样依靠着“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一次次登上世界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姑娘们一次次飞身鱼跃救球,一次次带伤投入激烈比赛,她们身上所体现的“女排精神”,如今早已超越体育层面,成为点燃亿万国人奋斗的动力引擎,成为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

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者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感动中国2019年度特别致敬——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者。

猜你喜欢

黄文秀
《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故事》
广播剧《青春之歌》
黄文秀:用生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我想回去建设家乡”
黄文秀:青春定格在扶贫路上
黄文秀:用生命书写时代答卷
扶贫书记黄文秀: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素材解读
扶贫书记黄文秀:“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黄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