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皮质激素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0-07-18王琳刘振格孙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1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皮质激素

王琳,刘振格,孙玮

(河北省新乐市医院,河北 新乐)

0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致病机制不明,病变部位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有部分可延伸至降结肠或者整个结肠,具有病程长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发病后早期可出现明显的血性腹泻以及腹痛、便血和呕吐等症状,轻型患者症状相对于较好,每日腹泻次数较少;重型患者每日腹泻次数较多,临床表现为水泻或血便,并且腹部疼痛加重,可能出现发热症状,急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此症状起病较急,病情发展比较快速,同时腹泻量大,经常出现便血,可出现高烧症状,更甚者随时出现中毒症状,患者久治不愈,逐渐出现营养障碍,造成贫血、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肠道外的表现,如关节炎、皮肤病变以及肝功能障碍等症状,对其生活、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1]。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式,但因其药物种类多样,临床疗效差异较大,无法明确何种药物效果最好[2]。为此,本次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实验组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并分析其疗效变化,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例,患者均行临床病理确诊,符合《溃疡性结肠炎》[3]中相关诊断标准,且其病情程度均为重度。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9例,女6例,实验组患者男8例,女7例,两组患者性别分配无太大差异,两组患者年龄25~58岁,平均(43.64±2.03)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2.14±0.73)年;病变范围:乙状结肠11例,左半结肠10例,全结肠9例;分型:初发型7例,慢性复发型14例,慢性持续型9例;病理分级:3级15例,2级6例,未取病理9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同样的医院原有基本治疗,在此前提下,对实验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选用为可的松、强的松和甲泼尼龙,方法为:首次用药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300 mg静滴,1次/d,连续用药2~3周后停药,改为口服强的松(国药准字:H33021207,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 mg/次,1~2次 /d以及甲泼尼龙 [国药准字:H20150245,Pfizer Italia S.r.l.(意大利)]4~8 mg/次,1~2次 /d,两组患者皆用药12个月,并且在药物治疗期间,给予相同的护理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变化,评定标准为[4]: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恢复,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肠镜检查显示轻度炎症;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内镜、病理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对于用药时的安全性,用药时有无出现异常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对于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观察,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之间患者治疗疗效[n(%)]

2.2 患者用药安全性

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出现恶心的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厌食和恶心共3例,两组患者之间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实验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n(%)]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临床上并未找出具体病因的结肠和直肠慢性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该病病变部位大多在大肠黏膜以及黏膜下层部位,病变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之间,有时会延伸到降结肠,或是延伸到整个结肠之中,并且该病病程较为漫长,时常会反复发作,发病者年龄没有限制,但目前临床高发人群多在20~30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种症状,血性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可伴有腹痛、里急后重、便血、呕吐、体重减轻等并发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患者会排出可见的含有血液和粘液的粪便,出现阵发性结肠痉挛痛,但排便后可以得到症状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伴有体重减轻症状,面色较常人苍白,在发病时期,腹部常有结肠触痛,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等症状,这些症状在急性发作的患者中最为常见。中毒性巨结肠发生时,可伴有腹胀、发热等症状,由于此类患者肠部病变,造成经常腹泻,致使肛周皮肤出现损伤,引起肛周炎症。目前,临床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尚且缺乏有效依据,多认为和基因因素以及心理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其炎性肠病的发生是因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5]。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较为少见,流行病学显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中占比不足20%,但因其治疗难度大,很容易诱发出血和肠穿孔等病症,增加癌变的发生几率[6]。临床早期如何有效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可的松、强的松和甲泼尼龙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糖皮质激素。而糖皮质激素是人体中较为重要的调节分子,对于机体生长、发育、免疫和代谢等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有效地防止组织免疫性炎症反应以及病理性免疫反应的发生,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任思嘉等[7]曾在研究中将糖皮质激素应用于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而吴继雄等[8]曾将糖皮质激素辅助5-氨基水杨酸口服加灌肠用于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发现,相较于单纯使用美沙拉嗪,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可以明显地增强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发现,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和以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说明糖皮质激素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中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将糖皮质激素用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中,可以有效地帮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恢复,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效果值得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化及发展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糖皮质激素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