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中国油画与民族化融合之路

2020-07-17姜南雨

艺海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族化油画创作

姜南雨

〔摘 要〕油画民族化的过程,是一个不自觉回到自觉的过程,也是融合主义精神不断完善和强化的过程。它基本上沿着写意和写实的语言结合的模式展开的。这个过程也是艺术家身处于中国特定社会情形下自觉对应的结果,中国油画与中华民族化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油画;民族化

一、中国油画发展初期及油画民族化的萌芽

从西洋(欧洲)或东洋(日本)舶来的用品和货物等,都被中国人冠以“洋”字。油画在最初的时候,被中日两国称之为“西洋画”。在清代的乾隆年间传教士艺术达到近代西画东渐的高峰,以郎世宁和王致诚为首的传教士画家,将“画法参照”这一概念推向新的高度,这是一种西体中用的全新画体,构成了“折中主义”的风格特征。明清以来的多位西方画家,他们活动于中国本土,在扮演“影响者”的同时,也在体验“被影响者”的命运,他们的作品在广义上已经加入中国近代西洋画的行列。

陈抱一、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常书鸿、潘玉良等画坛学子出国留学,并将欧洲油画技法引入中国。西方美术作为新文化引进的对象,以现代美术教育为核心,通过组织社团、展览、和美术期刊等一系列艺术活动,大量地将西方油画的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移植和借鉴,并分别制定出相应的融合本土文化、振兴中国美术的方案。这场以上海为发端的文化运动,是中国油画本土化民族化历程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为我们留下来诸多文化遗产和珍贵的文献资料,人们称之为“洋画运动”。在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饱受欺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油画家及史论学者已经提出,洋画不仅仅是模仿西洋的技巧,用西方的绘画材料来表现中国,才是我们应该走的道路,去表现中国的民族化、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美学追求。

“油画民族化”是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在经历了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融合主义的探索与实践。其核心问题是通过外来油画语言与传统绘画手法技术和思想意境的多方面融合,去实现中国油画将西方油画引进并移植,由此完成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的理想和壮举。作为这种思潮的早期实践行为在20世纪初期,张弦创作的《英雄与美人》大胆采用了勾线和写意的手法,背景抽象的处理方式有意识地在中西方文化探讨中做出努力。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家赵兽的作品《颜》以中国的戏剧脸谱在结构和现代的构成关系、神秘主义的东西等方面进行融合表达对西方现代主义大胆的追求。“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正是20世纪中国油画本土化历程的一个极为生动而典型的概况。

二、20世纪中期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和发展

抗日战争的爆发,打破了中国人的正常生活,“为艺术而艺术”“为人生而艺术”的争论被帝国主义的炮火击碎,在民族水深火热之际,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为抗战服务,必须时刻保持火热的民族情感。以徐悲鸿为首的写实主义在抗战期间成为创作的主流和地位,也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历史性的转折。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改变落后的局面,各方面發生深刻变化,以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为主流艺术家必须将自己的创作和新时代融合在一起,贴近人民群众,歌颂新时代。为贯彻落实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新年画运动,艺术家们纷纷投入到年画的创作中去,在很短的时间让年画呈现出了新的气象,艺术家们也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并且自觉地将所获得的感受渗透到油画创作中去。于是油画出现了一种别样的面貌,这就是1949年以后“油画民族化”最初形态。

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代中期,中国油画界对于“油画民族化”问题有着很大的关注,随着全盘苏化倾向的褪去,“油画民族化”成为一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在新中国领导和政治意识形态下的选择走写实主义道路,描述历史、场景、人物等成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七大种类创作核心。艺术家正在创作的选择题材和语言表达上,必须与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识紧密联系。董希文所创作的《开国大典》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场面气势恢宏,气氛喜庆热烈,充分体现了油画民族化、油画中国风,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运用,线和气韵,民族化探索与尝试。《天安门前》是新中国红色美术经典作品之一,由著名画家孙滋溪于1963年创作。作品描绘的是进京游览的人们在天安门前留影,以先入为主的艺术形态语言夸张处理了色彩,蓝天白云,天安门城墙,极度鲜明的对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艺术家用火一样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劳动精神,用手中的画笔反映轰轰烈烈的巨大革命变革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歌颂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三、中国油画发展转折期油画民族化的沉淀和传承

在1977年9月中国美术馆举办《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和后来的一系列展览,预示着中国油画真正意义上的开始。1979年3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文化大革命”10年被取消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开始恢复正常工作。随之对一系列“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和彻底否定。随着对外开放的政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伴随思想解放的呼声,彻底改变了“文革”和“后文革”时期美术形态,特别是吴冠中提出的“绘画的形式美”展开了持久的大讨论。中国油画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历史性转折。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所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再一次成为中国人民思想的主旋律。它解除了中国人民多少年身上的种种束缚和枷锁,唤醒了人民的主体意识,激活了人们的创造精神,中国油画在新的历史时期发生了重大转折。1977年,全国高等院校恢复招生,大学课堂与“广阔天地”形成强烈对比,也为“伤痕美术”和“乡土绘画”的形成起到铺垫作用。控诉和批判那个荒唐的年代成为这一代人在作品中最重要、最强烈的表达欲望。此后,罗中立的《父亲》是中国油画在80年代转折期具有象征性地位且意味深长的杰出作品,通过西方超级写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绘画方式进行刻画中国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表达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底层人民的怜悯。理性绘画与生命之流构成了85美术新潮时期中国油画的主要特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市场经济为社会带来转折,也推动艺术快速而多样化地发展。油画家们在对技术熟练和再现“现实厌倦”之后, 热衷于阐释内心世界, 追求张扬个性, 求新求变,政治波普 、玩世现实主义、新生代、艳俗艺术、新表现主义等油画风格风起云涌。从艺术的源处去找寻艺术的真理, 从自己所处的现实境况中思考, 而不是单纯地拷贝西方艺术的形式与表面的技术。艺术家们开始思考生活与艺术、理想与艺术、体制与艺术等关系, 真正开始思考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问题和当代社会问题及中西方艺术之间在不同的材料表现上和不同的理念传达上的差别。

四、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思考

通过回首中国油画的发展与民族融合的道路我们可以得到若干的思考,中国油画民族化经历了漫长的征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参照和经验总结。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即将过去,我们对中国油画在整个20世纪所走过的艰难路程充满了敬意和缅怀。油画这一外来画种“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是油画民族化的体现,也是中国现当代油画最为可贵的财富和精华所在。但我们需要正视的是,中国油画的路途还是很遥远,走自己的路,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是中国油画的创作基础,在经历了20世纪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和主体精神,文化脉络也为许多学者所研究。回首过去,在自身传统文化中重新寻找并认识自己,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自身的文明特征,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创造动力。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以“中国崛起”为主题的时代,正在全速进行中。

(责任编辑:牧鑫)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史 [J].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邓红城.我国油画民族化发展探究.美与时代,2017.

猜你喜欢

民族化油画创作
一张油画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油画《塬下》
油画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一墙之隔》创作谈
《岁月长又长》(油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