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测珠峰,他们用脚步绘山河

2020-07-17毕婴

莫愁·时代人物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程珠峰大队

毕婴

在珠峰大本營测试装备

他们走遍祖国的每一处角落,他们测量看得见的城市乡村,也测量看不见的地球重力……建队66年来,国测一大队无惧险阻,用脚步丈量天空大地。他们曾于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和2005年六临珠峰,只为测出“中国高度”。

2020年5月27日11时,8名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并顺利完成顶峰测量任务。

六临珠峰,记录“中国高度”

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珠穆朗玛峰高耸、险峻,于茫茫冰川中兀自屹立。2020年5月6日下午,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出发仪式在珠峰登山大本营举行,30多名队员集结整装,将从海拔5200米处出发,再次开启冲顶测量。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有关珠峰的数据都被国外的测量团体垄断着,为了获得关于珠峰高程的精确数据,国测一大队曾在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和2005年,六闯这一神秘的“生命禁区”。其中,1966年和1968年,队员们两次进入珠峰测区,建立起定日到珠峰山麓的大地控制网,并通过物理测距、折光试验等各项工作,最终测算出珠峰峰顶的雪面高程——这是珠峰第一次有了由中国测量的高度。但由于这次测量实际未能真正登顶,高程没有对外公布。

1975年,国测一大队派出几名队员参加中国登山队测量分队,成功攀登到珠峰北坳7050米的高度,这是我国测绘工作者当时到达过的最高测量位置。同年5月27日,橘红色的测量觇标终于竖立在珠峰之巅,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对珠峰的高程实现了精确测量——8848.13米,这来之不易的“中国高度”获得了世界认可。

“那时候我30多岁,是参与1975年首次珠峰高程测量队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大家都知道那地方很艰苦,报名却很踊跃。”如今已入耄耋之年的陆福仁回忆起当年的测绘情景还记忆犹新,“高原地区最明显的就是缺氧,在这种条件下要背着几十斤的仪器装备前行,越往上感觉越沉,每走一步都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珠峰地区环境恶劣,如果遇到突发的地质灾害或暴风雪,除了往回撤别无他法。15年后再登珠峰,国测一大队做了充分的准备,队员们攀登前已在交会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适应性训练。“我所在的交会测量点海拔近6000米,地上都是乱石堆,帐篷都没地方搭。”国测一大队天文测量组组长李飞战特别能吃苦,这种品质非他独有,而是他所在的整个国测一大队共有的团队精神。

只步为尺测山河

“国测一大队”是业内的习惯叫法,实际上它的全称是“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即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和国防建设急需测绘依据,国测一大队应运而生。当时,祖国的西北地区有许多地方为无图区,即使有部分小比例尺图,也是谬误频出。国测一大队在上世纪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末,于西北地区建立起了大量的大地测量网格,测量路线横穿准噶尔、塔里木、腾格里、柴达木等戈壁沙漠,纵连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等山脉险峰。条件艰苦,设施匮乏,队员们便肩挑背扛,把粗壮的原木、沉重的标石一点点送上山顶,建立起一座座测量标志,最终将地图慢慢填满。此后,从零海拔的黄海海平面,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从地表温度高达70℃的火焰山,到最低温度零下45℃的阿勒泰,都留下了国测一大队队员们的身影……

作为一支在全国测绘战线上被视作开路先锋的突击队,国测一大队承担的测量任务往往是最难最苦的,测量地点大多位于高寒缺氧、物资紧缺、通讯极差之处,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无疑是对队员们身体承受能力的极限挑战。成队以来,一大队先后有46名队员在野外作业时因遭遇雪崩、雷击、坠江、坠崖、饥饿、冰冻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国测一大队部分队员

尽管每一位队员都清楚自己面临着一项风险极高的工作,一代代国测人却从来没有退缩过。1960年在新疆南湖戈壁作业时,队员吴昭璞遭遇断水断粮,不幸牺牲。16年后,他的儿子吴永安成为国测一大队的新成员,延续父亲未竟的事业。南极科考时,队员刘永诺航程4万公里,第一次把测绘点布设到2万公里之外的南极,填补了我国在极地测绘方面的空白。队员任秀波曾冒着失去双手的危险,在零下40℃的空气中脱掉手套观测长达十几分钟……就是靠着这种前赴后继、敢为人先的战斗精神,国测一大队6测珠峰、两下南极、37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8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9次踏入新疆腹地,从崇山峻岭、大漠戈壁,到原始森林、辽阔草原,足迹遍布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交上了一份辐射范围近半个中国的测绘答卷。

向最高处进发

珠峰所在地区的地壳运动非常活跃,其高度变化及相关测量数据的变动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测量成果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一手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测量珠峰高度是一项需要持续进行的事业。

对这一次登顶测量,国测一大队寄予厚望,挑选的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的体能优势将使他们在这次测量有更大把握克服低温、大风、缺氧以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不利因素。“时间紧迫,分秒必争!”2002年加入国测一大队的薛强强是这次测量任务中的一员,他深知在这样的险境下作业,时间有多么宝贵。这位身材魁梧、外表粗犷的西北汉子,操作起仪器来是惊人的细致,跋山涉水时又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这一次任务,他被分配到了西绒(西绒布冰川)点区域,这里海拔超过5600米,沿途要翻过一个高300多米、坡度超50°的冲沟——在薛强强眼里,这是途中的一道生死关口。行至此处,队员们须在登山杖的辅助下,极其小心地向上缓慢挪动,时刻提防顶上突然滑落的碎石,稍有疏忽又可能掉进沟底。往往走不到几分钟,队员们就会感到体力不支;每爬几步就得停下来站着休息一会儿。

遇强则强,队员们的测绘能力在反复实战中愈发专业和高超,同时艰苦的工作条件也让大家的情谊变得深厚。队伍里有人走不动路,大家会抢着分担负重;遇到需要探路的未知区域,体力好的队员总是主动冲在前面。“我们不是专业登山队员,靠的是意志而不是体力。”薛强强这样说。来回途中,队员们将“忠诚”二字在雪地上写了一路,以此激励自己,也给队友鼓励。

国测一大队队员常把自己比作拓荒牛。飞船上天、大桥跨海、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无数重大工程的背后,一定有测绘工作者默默奔忙的身影,而工程落成、掌声响起之时,他们早已赶赴下一个战场。66年,数不清的测绘人在国测一大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忠诚奉献是这个队伍的魂。”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6000米海拔永远是氧气不足的,新疆的戈壁滩永远是风沙大的,这是改变不了的。改变的,是人的装备,不变的,是人作业的精神和作风。”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高程珠峰大队
咦?珠峰“身高”在变?
寻找珠峰的“脚”
看,测量工作在接力
珠峰上架起世界最高气象站
8848.86米
珠峰八大争议焦点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驱猴大队
基于二次曲面函数的高程拟合研究
基于MATLAB的GPS高程拟合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