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西北民俗文化的游客服务中心环境设计

2020-07-16张睿李彬

艺术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民俗文化

张睿 李彬

摘 要:西北地区民族众多,造就了浓厚的、多元化的民俗文化,且各具特色。在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下,西北地区仍然保留着其特有的深厚底蕴,所存在的价值不断被挖掘出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变革的大背景下,旅游成了大众口中的热门话题。因此,在景区规划设计中,可以以当地独有的民俗文化为依托,结合旅游服务中心,衔接景区美景,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保留下来的民俗文化,而且可以使建设地区更具文化特色,成为地区一大亮点。

关键词:游客服务中心;民俗文化;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5-0-04

0 前言

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生态旅游”的概念[1],时至今日,在闲暇时光出门旅游成了大部分人的选择。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代交通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游客旅游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自行出游的频率越来越高,尽管互联网络信息源的需求急剧上升,但纸质文献仍是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游客服务中心就是主要为自助游客提供信息的服务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为了优化各地游客的旅游體验感,宣传地方文化和产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每一个旅游景点都会规划建设独具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本文以临夏县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为例,通过具有当地民族民俗文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阐述游客服务中心的周边环境设计。

1 项目概况

临夏县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位于临夏县北塬镇,是集旅游、餐饮、娱乐、停车、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7898.11平方米,其中新建游客服务中心9551.27平方米、接待中心8014.08平方米、门房及设备用房建筑面积332.76平方米;室外工程包括道路硬化4476.62平方米、场地铺装5690.30平方米、地面硬化1164.12平方米、绿化面积15013.5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面积1835.00平方米、围墙长1201.20米、电动伸缩门1座、铁艺门3座和相关配套设施等同时含有两栋单体的室内外装修,以及固定家具、健身器材等其他装饰材料。

近年来,面对群众日渐旺盛的休闲旅游需求、临夏市及其周边缺乏优质的休闲度假场所、群众的消费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这一实际情况,北塬镇凭借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着力于补齐旅游开发滞后、产业规模较小这一短板,定位于建成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展示现代农业成果的示范区,以塬头开发为龙头、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旅游观光为突破,全力打造产业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示范区。

2 项目建设背景

2.1 国家政策背景

2.1.1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指出,发挥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加快兰州开发开放,构建而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发展成为热点。临夏县要借力丝路旅游发展机遇,突显临夏县在丝路旅游发展中的优势特色。

2.1.2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以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主导思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作用,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旅游将成为中国旅游新的形态,同时也有利于生态旅游区的快速发展。

2.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旅游业带来新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被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三农”建设新引擎、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平台、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新乡村”建设的样本、高端人群的集聚地、农民脱贫的新模式。

2.2 项目建设背景

第一,打造“绚丽甘肃、养生甘肃、人文甘南、如意甘肃”四大主题旅游品牌,将甘肃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体制顺畅,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旅游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全面高效提升,把甘肃建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二,甘肃省支持临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突出旅游文化品位,形成综合黄河山水、古动物化石、彩陶文化、穆斯林风情、人文景观、森林生态于一体的独特旅游品牌。临夏县旅游发展要对接兰州都市圈客源市场,发挥回藏风情线优势特色。

第三,传统观点认为“旅游就是吃喝玩乐,旅游业不过低端服务产业,发展潜力不大”。其实不然,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第一大产业。一些国家纷纷提出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日本政府确立“观光立国”战略,举全国之力,促观光立国。又如美国签署《2009年旅游促进法》,大力发展旅游业。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客源定位

3.1 必要性

临夏旅游产业重点以“塑造特色品牌、强化市场营销、建设精品项目、提升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体系”为战略目标分级展开,文化与旅游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立足“大文化,大旅游”的理念[3],形成临夏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局面,并成为临夏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大旅游城市之一。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地方全方位的发展,从短期来看,有利于提高当地就业率,为脱贫致富迈出坚实的一步。

临夏县初步建成特色突出、形象鲜明、环境良好、交通便利、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化、市场国际化、发展社会化,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能够满足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此次项目建设主要体现在:

第一,当地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长久的保护,推动当地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第二,临夏县的旅游承载力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第三,是推动临夏县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第四,是推动生产发展方式转变和低碳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五,是促进城乡交流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第六,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

3.2 旅游市场定位

旅游市场空间定位即确定市场的合理空间范围,根据地域关系及未来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将临夏县现有的旅游市场分为三级市场——核心市场、拓展市场和机会市场。

核心市场:以兰西城市群为中心,包括白银、定西、西宁等周边主要城市;

拓展市场:甘肃省及周边省区(青海、宁夏、陕西、四川)等大中城市;

机会市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港澳台市场在内的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其他海外市场。

4 设计原则

4.1 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追求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原则有三重含义:第一,旅游资源开发与地方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即坚持保护优先的开发原则;第二,旅游开发行为与居民生活的良性互动,即尊重居民利益、强调居民参与的原则:第三,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兼顾、资源开发与资源涵养并重,即科学统筹、永续利用的原则。

4.2 区域特色原则

特色性、差异性、趣味性,永遠是游客的根本追求。对旅游中心的规划而言,其工作的核心就是协助旅游地寻找自身个性、展现自身特色,从而吸引游客的到来、实现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任何优秀的设计,其根本要诀在于对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和地方特色的巧妙展示。

4.3 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市场的准确定位是旅游开发的关键,临夏县旅游业发展规划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游客旅游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临夏县旅游业发展方向,打造一个以休闲度假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环境,同时,创意性开发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突出临夏旅游特色的新型产品。

4.4 重点突破原则

目前,临夏县旅游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必须集中资源,有重点、分步骤地选取优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市场对应的旅游产品,分期分批重点开发建设好有较高质量的旅游景区,以标志性景区带动区域发展。同时做到重点扶持、重点开发、重点突破,推动临夏县旅游业全面发展和提升。

5 项目总体构思与平面设计

5.1 总体方案构思

游客服务中心以导览、宣传与教育为主线,建立一个展示所在旅游地特色文化的教育性质展厅,同时又对旅游景点具有宣传作用[4]。旅游服务中心的规划布局应依据景区的性质和具体条件,并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处理好游客服务中心与景区的关系;第二,充分发挥游客服务中心的作用,并且使游客服务中心的设计风格和布局特点与景区相辅相成;第三,设计风格有特色,能够体现临夏县旅游景点的特点,在游客服务层次打造上开发出各种新奇、有趣的文化产品,为游客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象[5]。

5.2 总体平面设计

文化与景观相结合,突出民族特色,弘扬乡土民俗文化,展现地域景观的设计理念,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民族文化旅游园区[6]。游客服务中心与土折路平行,沿建筑的一个长边布置消防车道,在西侧及北侧出入口与土折路衔接。主体建筑总体上呈“一”字形东西向布置,在进入主入口后人行交通直接进入建筑内部,车行交通沿消防车道向建筑一侧分流。各功能区域划分清晰、管理方便。接待中心沿用地南北向平行,布置在场地最南侧,沿建筑两边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并在主入口处设置消防扑救场地。同时在接待中心楼前布置大型停车场。

5.2.1 总体平面布置原则

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分区恰当,充分展现临夏县民族特色;建筑布局紧凑且通行方便,管理便捷;使建主体建筑和周围绿化景观交相辉映,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建筑室内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5.2.2 总平面布置概况

项目沿土折路按规划退红线10米,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游客服务中心沿长向设有消防车道,接待中心建筑四周为环形消防车道,有完整的绿化规划;留有发展余地,并满足相邻房屋采光要求。

5.2.3 交通组织

在主干道路设置3个出入口,其中一个主出入口,两个次出入口,在次干道上设,车辆出入口,内部建设消防通道并且宽度满足消防标准。周围布置生态嵌草车位,满足单位员工以及社会车辆停放需求。

5.2.4 绿化布置

要尽可能地扩大绿化面积,比如充分利用建筑用地之外的空地,栽植乔木、灌木、草坪,相互映衬,形成绿化层次感,优化景观效果;利用空地绿化,体现地方特色:尽可能地种植当地土生植物,不仅可降低建设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些植物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生长条件,可以更快形成绿化效果;注重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绿化效果,如借助植物叶、花、枝条在不同季节的颜色变化,使得游客服务中心四季有景;依据每个功能区所具备的功能,种植不同的植物,形成与功能区相符的景观特色。

5.3 功能分区

第一,主体建筑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和博物馆,游客接待建筑既是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是风景区中的景观,是风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7],意在结合现代建筑的建造方法和大气磅礴的建筑风格,结合临夏县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打造出临夏县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空间,经过地方文化的浸染,充分展示其窗口功能和连接历史的价值。

第二,前广场设置树池、喷泉、木铺装休息区、水景、假山、沙池、文化柱等,结合彩色铺装,形成处处有景、步步换景的景观效果。此外,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影响游客对景区的第一印象,是展示景区地域特色的重要部分[8]。

第三,文化体验区包括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和图书馆。通过展览历史文物、历史书籍、影像资料、图片等多种展示方式,为各地游客展示当地厚重的民俗文化,使游客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体验到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仰和传承。

第四,生态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无论是自驾游的私家轿车还是旅游团的大巴客车均可停放。

参考文献:

[1] 曾红.生态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积极影响初探——以滇西北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04(06):34-36.

[2] 王志慧.开封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思考[J].旅游纵览(下),2020(01):149-150.

[3] 杨静.东港区“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研究[J].人文天下,2019(20):74-77.

[4] 张念萍,张伟,刘彦余,等.驿站新篇:打造三位一体旅游服务中心的有效途径[J].旅游纵览(下),2019(06):28-29.

[5] 苏婵.解析当前景点游客服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纵览(下),2019(03):54-55.

[6] 张云冉.鄂托克前旗蒙古风情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7] 吴抒玲.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自然和文化的共同载体[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3(04):80-81.

[8] 金耀光.梅山文化园游客服务中心外部环境设计的地域性表达[D].湖南大学,2018.

作者简介:张睿(1993—),男,甘肃漳县人,甘肃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通讯作者:李彬(1963—),男,甘肃兰州人,本科,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